2.熟地黃粥
熟地黃30克,粳米50克。將熟地黃用紗布包紮,加水500克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燒開後用慢火煎汁,去渣,加入淘洗幹淨的粳米,共煮成粥。日服1劑,晨起空腹食用,10天為一療程。脾胃素虛、便溏及痰濕素盛者忌服。具有補腎陰,養肝血的功效。適宜於腰腿痛,血虛萎黃,眩暈心悸,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月經不調,消渴等症。
3.羊汁紅棗粥
羊骨湯1500克,紅棗100克,糯米100克。將紅棗去核,再將糯米淘洗幹淨,一並入鍋,加入羊骨湯,置旺火上燒開,轉用文火熬煮成粥即成。
日服1劑,分頓食用。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固牙齒,養血安神的功效。
適宜於腎虛腰腿痛,腰腿酸軟,筋骨攣痛,軟骨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菜肴方
1.杜仲腰花蠶豆
杜仲15克,豬腰子250克,蠶豆500克,雞蛋70克,黃酒10克,醬油30克,麻油40克,色拉油60克,蔥、薑、蒜、胡椒、精鹽、澱粉各適量。將杜仲刮皮並切斷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取汁備用;豬腰子剖開,去除白色腎益部分,洗淨切成剞花刀,再泡在水裏使血水浸泡出來,除去臭味,撈出控幹,灑上薑汁和黃酒各少許,再放置5分鍾,然後用澱粉裹上焯一下。蠶豆剝去豆莢取其豆,再剝去豆衣,放入鍋中,加水煮好,倒入水中放涼。雞蛋去殼打入碗中,炒鍋上火,加色拉油30克,燒熱後倒入雞蛋,邊攪邊炒熟,取出。鍋內再放色拉油30克,燒熱後放入少量的蔥、薑、蒜煸香,倒入腰花和蠶豆瓣,與雞蛋一齊翻炒,再加入杜仲藥液,以及胡椒、醬油、黃酒、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即成。佐餐食用,具有補肝益腎的功效。適宜於腰腿肌骨關節疼,高血壓者。
2.平菇燉豆腐
豆腐500克,鮮平菇200克,精鹽、黃酒、味精、醬油、麻油各適量。
將鮮平菇去雜洗淨,撕成小片;豆腐放鍋中煮沸一下,潷去水,切成小方塊。沙鍋內放豆腐、平菇、醬油、黃酒、精鹽,加水適量,燉至豆腐和平菇入味,加入味精,淋上麻油,出鍋裝盆即成。佐餐食用,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適宜於高血壓病、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症、癌症等患者,以及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等症。
3.刀豆腰子
刀豆子2粒,豬腰子1個,精鹽適量。將豬腰子剖開,去除白色腎盂部分,洗淨;刀豆子洗淨,包在豬腰子內,用線紮緊,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改用文火煮熟,加精鹽調味,即成。佐餐食用,具有益腎補元的功效,適宜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腿痛等症。
湯羹方
1.羊脊骨羹
羊脊骨1具,肉蓯蓉30克,草果3個,蓽菝6克。將羊脊骨捶碎,肉蓯蓉、草果、蓽菝等3味洗淨切片,入布袋,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熬煮成湯汁,去掉藥袋,再以此湯汁煮麵羹,加蔥薑等五味調料,即成,佐餐食用。凡陰虛有火者不宜服用。具有補腎強腰的功效。適宜於腰腿痛,不能久立等。
2.羊骨核桃湯
羊骨300克,核桃仁50克。將羊骨洗淨,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轉用文火煎煮2小時,投入洗淨的核桃仁,繼續用文火燉煮1小時左右,即成。飲湯吃核桃肉。具有壯腰補腎,強筋健骨的功效。
適宜於腎精虧虛,腰腿酸痛,下肢萎弱等症。
3.豬腎狗脊續斷湯
豬腎1個,狗脊20克,續斷10克。將狗脊加工洗淨,切片;續斷切片;豬腎切成兩片,去臊腺筋膜,洗淨後與狗脊、續斷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轉用文火煎熬30分鍾左右,即成。日服1次,飲湯吃豬腎。具有補肝腎,強腰膝的功效。適宜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等。
4.補氣活血湯
赤小豆250克,紅棗200克,紅糖150克。將赤小豆洗淨,放入沙鍋中,加水煮至快熟時加入洗淨的紅棗,同煮至熟,再加紅糖煮沸即成。不拘時食用。具有補氣、活血、安神的功效。適宜於腰腿痛等。
10種腰腿痛藥物敷貼治療法
腰腿痛患者運用藥物
敷貼法,能舒筋通絡、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消炎止痛,並可調暢氣血、調整髒腑功能,改善和緩解腰腿痛症狀,有利於機體的康複。
藥物敷貼時一定要注意調節藥物的幹濕度,過濕容易使藥糊外溢;太幹不僅容易脫落,而且不利於局部皮膚對藥物的吸收,一般以藥糊為稠厚狀、有一定的黏性為度。同時敷貼的藥物應具有一定的溫度,一方麵可以防止腰部受涼,另一方麵也有利於皮膚、組織對藥物的吸收,使患者易於接受。對傷濕止痛膏過敏者,忌用傷濕止痛膏固定。敷藥後局部出現皮疹、水皰等反應者,應停止外敷,並保持皮膚清潔,必要時給予適當處理,以防感染。有皮膚過敏史及皮膚破損者也不宜使用敷貼法。藥物敷貼法要根據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選藥敷貼,重症腰腿痛患者應與其他治療方法配合應用。伴有出血傾向性疾病等不宜使用敷貼治療法。
腰腿痛散
附片、肉桂、幹薑、細辛、皂角刺、川芎、蒼術、獨活、冰片、威靈仙、地鱉蟲、全蠍、羌活各10克,紅花、川椒各30克,麻油適量。諸藥混合粉碎為末,過篩。每穴取藥10克,用麻油調成糊劑,放於8平方厘米膠布中貼於腰眼、腎俞、脾俞穴位,每日1次,6日為1個療程。適宜於風寒濕三氣形成的腰腿痛。
杜仲膏杜仲、甘草備等份,醋適量。將杜仲、甘草研末,以醋調和。先用熱毛巾將患部擦幹淨,再把藥膏敷貼於阿是穴處,外用玻璃紙和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1次。適宜於各種腰腿痛。
伸筋膏
生馬錢子、透骨草、生穿山甲、漢防己、乳香、沒藥、王不留行、細辛、獨活、生草烏、五倍子、肉桂、積實、牛蒡子、血餘、幹薑各10克,全蠍、威靈仙、生大黃、澤蘭葉、僵蟲、防風各15克,歸尾30克,蜈蚣4條,功勞葉、甘遂各20克,黃丹1000克,麻油2000克。上藥用麻油2000克煎枯,過濾去渣,再熬油至滴水成珠,下黃丹1000克攪勻即成。將藥膏攤於牛皮紙上,貼腎俞、阿是穴穴位上,3~5天換藥1次。適宜於慢性腰脊痛及腰部軟組織挫傷後遺留疼痛。
輕症腰腿痛膏
生川芎15克,甘草9克,食鹽少許。混合搗融成膏。將藥膏攤於腎俞、腰眼穴位上,覆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換。適宜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寒痛最宜。
重症腰腿痛膏
生薑汁150克,黃明膠90克,乳香末6克,沒藥末9克,川椒末12克,白芍30克,麩皮300克,醋適量。將生薑汁、黃明膠、白芍入鍋加熱,再放乳香,沒藥,熬5分鍾後取下放在沸湯上燉,以柳條不停攪動。成膏後加入川椒末攪勻,離湯取下鍋,待溫時,以牛皮紙攤貼,每張約6平方厘米。取攤成的膏藥貼腎俞、腰眼、脾俞穴,以醋炒麩皮,布包放膏藥上熨之,5~7日取下,穴位起小皰為度。適宜於各種腰腿痛,症見腰部冷痛重著,轉測不利,靜臥不減,陰天則痛劇,舌苔白膩,脈沉而濡。
熱敷散
劉寄奴、透骨草、伸筋草、五加皮、地骨皮、白鮮皮、桂枝、獨活、秦艽各120克,艾葉210克,天花粉、川烏、草烏、紅花、麻黃、幹薑、狼毒各90克,桑枝、木瓜各300克,牛膝150克,硫黃、輕粉、黃丹各60克,大皂角600克。混合上藥研為粗末後,500克裝1袋。每袋藥加蔥100克,醋250克,分裝在兩個寬10厘米、長2厘米的布袋內,縫上袋口後蒸1小時,取出1個待用。敷於患部時,先用一塊溫水毛巾,擰幹後雙層放於患部,然後將蒸過的布袋敷在上麵,每隔10~30分鍾與蒸鍋內藥袋交換,共敷1~2小時,每日1次。每1藥袋可重複用4天,4天後如前法另裝新藥再敷。
8次為1個療程。適宜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腰腿痛。
馬錢子止痛膏
馬錢子2克,白芍10克,何首烏15克,麻油適量。將馬錢子、白芍、何首烏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膏狀塗於腰部疼痛明顯處。適宜於各種實證腰腿痛,腰腿痛劇烈者。
麻腰
丹附子、烏頭、南星、朱砂、幹薑各3克,雄黃、樟腦、丁香、麝香各1.5克。上藥研為末,蜜丸如龍眼大。每次1丸,用薑汁化開如厚粥,用微火烘熱,塗於腰腿痛處,若見腰熱如火最妙。每3日1次。適宜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腰腿痛,以寒濕腰腿痛效果最好。
吳茱萸止痛膏
吳茱萸5克,五靈脂20克,米醋適量。將吳茱萸、五靈脂分別研成細末,混勻備用。取適量藥末加米醋調成膏糊狀,敷於腰眼及阿是穴。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貼敷4~8小時。適宜於各種腰腿痛患者。
川烏止痛膏製川烏150克,食鹽100克,米醋適量。將製川烏研成細末,與細食鹽混勻後備用。取藥末25克,加米醋調成膏狀,敷於阿是穴。外用傷濕止痛膏覆蓋固定。每日換藥1次。適宜於腰腿痛明顯者,對寒濕型腰腿痛患者尤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