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關節痛(二)(3 / 3)

總之,絕對忌口、過多忌口對病人康複不利,對病情有利的食物宜常服,如行痹者多吃豆豉、絲瓜、蠶蛹等;熱痹者多吃些芹菜、馬蘭頭、青菜、水果等清涼的食物;著痹者可常服薏苡仁、扁豆、赤小豆等。凡寒濕痹病人均可以酒、醴、醪等作食物,如五加皮醪、薏苡仁醪等。薏苡仁、赤小豆可化濕退腫,可以煮湯當點心常服,黃芪加薏苡仁可加強滲濕作用,核桃可以補腎健腰,黃花菜可以鎮靜安神,均可采用。

風濕性關節炎湯療七法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喝湯是有好處的。喝湯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在湯中加入某些促進風濕性關節炎康複的藥物,如意苡仁、木瓜、杜仲、五加皮等,有利於病情的好轉;患者在家中自己煲湯飲用,經濟實用。做湯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辣椒瘦肉湯100克瘦豬肉,辣椒根9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食。每日1次,連服7~10日。適用於風寒濕痹。

木瓜湯

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腫脹、筋骨疼痛者。4個木瓜,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000克煉淨。將兩物調勻,放入潔淨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衝調1~2匙飲用。

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隻一起放入鍋內,文火炬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

牛筋湯

將50克牛筋,續斷、杜仲各15克,雞血藤50克水煎,食筋飲湯。主要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筋骨酸軟無力者。

白木耳桂圓湯先將200克白木耳浸透洗淨去蒂,煮沸後文火煮至半酥,入100克桂圓肉,再共煮至白木耳爛、桂圓肉出味為度。每日早上兩匙燒熱服用。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寒熱錯雜者。

烏魚枸湯

取烏魚1條,約500克左右,枸杞子30克,雞血藤10克,1000毫升水,武火煎沸,文火煨1小時,早晚各服一次,一次100毫升,主要用於患者體虛關節活動不利者。

烏雌雞羹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關節筋骨疼痛、不能踏地者。烏雌雞1隻煮熟後,將雞肉搗碎,以豆豉、薑汁、椒、蔥、醬調勻作羹。空腹食之。

5種風濕性關節炎藥膳療法

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配製藥膳時,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采用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法則。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藥膳配方。一般而言,風(行)痹患者宜用蔥、薑等辛濕發散之品;寒(痛)痹患者宜用胡椒、幹薑等濕熱之品,要忌食生冷;濕(著)痹患者宜用茯苓、苡米等健脾祛濕之品;熱痹患者一般有濕熱之邪交織的病機,藥膳宜采用黃豆芽、綠豆芽、絲瓜、冬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可自我配製以下幾種常用的藥膳:麻子煮粥

適用於老年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冬麻子250克,搗碎後,用水過濾取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下蔥、椒、鹽及豆豉。患者空腹食用。

薏苡仁粥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出現肢體重著、關節屈伸不利的患者。可取薏苡仁100克,薄荷、蔥白各適量,豆豉50克,先加入水三大盞、薄荷等先煮,取汁二盞,再加入薏苡仁,煮成粥。空腹食用。

川烏粥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肢體疼痛較甚者。川烏生用去皮尖並搗成末。用香熟米做粥半碗,川烏末用20克,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薑汁一匙,加蜂蜜三大匙,攪勻。空腹暇之,以溫為佳。

補虛正氣粥

主要適用於體質虛弱、肢節酸痛、脾胃功能失調者。先將炙黃芪(30~60克)、人參(3~5克)或黨參(5~30克)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入砂鍋煎沸,然後改用小火煎成濃汁,取汁後,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再取汁,去渣,將第一次、第二次所取的藥汁合並,分兩份於每日早晚同粳米(60~90克)加水適量煮粥,粥成以後,加入白糖少許,稍煮即可。人參也可做成參粉,調入黃芪粥中煮,然後服食。

果汁飲適用於脾虛濕勝、肝腎陰虛、熱蒸汗出的患者。可常服用梨、蘋果、橘等果汁。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食用藥膳時,應少量多餐,切勿一次食用過多,以免導致消化吸收不良。

4種風濕性關節炎茶療法

飲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飲茶不僅可以清心明目,安神,調護脾胃,而且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具體來說,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飲茶,能加速體內物質的新陳代謝,促進食物的消化。尤其是在茶中少加一些祛風除濕的藥物,對疾病的恢複是大有好處的。飲茶方法有以下幾種:川芎茶川芎3克,茶葉6克,共研細末,和勻,開水衝泡,代茶頻飲。每日1次,常服。

金銀菊花茶

茶葉5克研末,金銀花5克,菊花6克,開水衝泡,每日多次飲用。用於患者關節疼痛、發熱、發紅者。

玄參麥冬茶

玄參8克,麥冬8克,與茶葉少許和勻,開水泡10分鍾後,飲用。可用於老年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口幹、心煩者。

芪參院茶

黃芪5克,西洋參5克,切成薄片,與茶葉混勻後,開水衝泡10分鍾,即可飲用。1天1劑,可飲6~8次。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患者由於氣陰兩虛而夜寐不安、多汗者。

3種寒性關節痛食療方黃芪桂枝蛇肉湯用料:蛇(活)1條,生黃芪60克,桂枝9克,當歸12克。

製作:取蛇去頭、皮及腸雜(蛇膽另服),黃芪、當歸、桂枝洗淨。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至蛇肉酥爛為度,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補氣活血,祛風逐寒。

適應症: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良性膝關節痛等屬於風寒痹阻,氣血兩虛者,症見關節酸痛,遇寒痛劇,待暖痛減,伴神疲氣短,心悸頭暈,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附子雞肉湯用料:雞肉100克,熟附子10克,生薑15克,紅棗適量。

製作:把全部用料洗淨,一齊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湯水入口無麻辣感為度。隨量飲用。

功效:溫腎逐寒,祛濕止痛。

適應症:風濕性關節炎、良性膝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於寒濕痹阻者,症見關節劇痛,宛如錐刺,遇寒痛增,手足厥冷,背惡寒,口不渴,舌苔白滑,脈沉緊。

注意:熟附子雖屬炮製之品,其毒性幾乎消失,但其性仍燥烈,故其用量不宜過多,且需久煮(最少1小時以上),至口嚐無麻辣感為度。不屬寒濕者關節痛不宜飲用本湯。

巴戟狗肉湯

用料:狗肉(狗骨並用)250克,巴戟天10克,肉桂2克,生薑適量。

製作:將狗肉洗淨,斬塊,巴戟天洗淨,生薑洗淨,搗爛。起油鍋,下生薑和狗肉,煎炒至狗肉皮變為赤色為度,鏟起,放人砂鍋內,加入巴朝天、肉桂、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狗肉熟爛為度,調味即可。

隨量飲用。

功效:補腎逐寒,祛風除濕。

適應症:肥大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風濕性坐骨神經痛等屬於腎陽不足,風寒濕痹阻者,症見腰膝冷痛或軟弱無力,勞累則加重,休息後減輕,步履乏力,舌淡胖苔白膩,脈沉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