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結成聯盟,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戰後,孫、劉兩家瓜分荊州。後來,劉備率軍進占益州,三國鼎立之勢正式形成。然而,孫權對於地處長江上遊的荊州之地被劉備占領,一直耿耿於懷,隻是由於強曹雄峙北方,才不得不從維護孫劉聯盟的大局出發,暫時放棄奪取荊州的念頭。
公元219年,劉備率軍攻取漢中,又派兵東進,繼續擴大戰果。與此同時,孫權率軍進攻合肥,迫使曹操兵力東調淮南。留鎮荊州的蜀將關羽,利用這一有利時機,親率大軍北攻襄樊。樊城一戰,關羽利用漢水上漲,水淹七軍,斬龐德,擒於禁,俘曹軍數萬人馬,一時“威震華夏”。一向老謀深算的曹操,也懾於蜀軍的兵威,甚至起了遷都的念頭。這時,司馬懿向曹操建議,派使者遊說孫權,以封江南之地為條件,促使其出兵偷襲關羽的後方,奪取荊州。
其實,就在關羽北上之時,孫權君臣已經開始實施偷襲荊州的圖謀。名將呂蒙以治病為名,被調回吳都建業(今南京市),而代之以毫無名望的書生陸遜,使關羽放鬆了對東吳的戒心。陸遜到任後,使用孫子“卑而驕之”的計謀,寫信給關羽,極盡恭維之能事,稱讚關羽樊城一戰,功勳卓著,足以流芳百世,又說自己如何羨慕,頗以與關羽這樣德高望重的將軍為鄰為榮雲雲。關羽看到陸遜的書信後,果然“意大安,無複所嫌”,接著便把後方預備隊調往前線,助攻樊城,放鬆了對東吳的戒備。
孫權見驕敵之計得售,於是便令呂蒙率軍西上,偷襲荊州。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呂蒙將全部精兵藏於大船之中,命士卒穿上商人穿的衣服(平民百姓不能穿彩衣,故有白衣渡江之說)搖櫓,晝夜兼程,溯江而上。
關羽鎮守荊州十餘年,出於防備東吳的需要,在境內長江沿線建立了許多哨所,通信係統尚屬完善。為了嚴密封鎖消息,呂蒙不但偽裝西上,而且在進入對方境內後,每至一處,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搗毀蜀軍的哨所,致使烽火不燃,驛傳不達。留守公安、江陵兩個重鎮的傅士仁和糜芳,對東吳的行動茫然不知,當吳軍如同天兵降臨城下時,立即亂了手腳。呂蒙利用二守將與關羽的矛盾,派人入城勸降。二人知大勢已去,既懾於兵威,又經利誘,終於先後投降,吳軍遂兵不血刃地占領了荊州。
關羽聞吳軍襲取荊州,不得不撤樊城之圍,率軍南歸。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去江陵探聽消息。呂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讓他們看望蜀軍將士的家屬。這樣,吳軍優待蜀軍將士家屬的消息便傳播開來,致使蜀軍上下軍心渙散,鬥誌全無,沿途逃走去與家人團聚者不斷。關羽見大勢已去,不敢回江陵,率殘兵敗走麥城,為吳軍擒殺。
就這樣,呂蒙通過摧毀敵方通信係統的辦法,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取得了偷襲荊州作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