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是周初分封時的公國,春秋初期曾一度強大,鄭莊公還曾擊敗周討伐大軍,迫使周天子屈服。但隨著爭霸戰爭的深人,鄭國逐漸衰落,至春秋中期以後,便隻能靠高明的“外交”策略,周旋於強國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了。
公元前630年,秦國和晉國聯合出兵攻鄭。兵臨城下,危在旦夕之際,鄭國大夫燭之武挺身而出,乘著夜色縋城而下,秘密進入秦軍的營中,晉見秦穆公,陳說利害。他分析說,秦國與鄭國相距千裏之遠,即使攻取鄭國,也難以對新得的土地進行有效的管理,甚至守住都很困難,因此獲利的隻能是臨近鄭國的晉國。秦國勞師動眾,為人作嫁衣,是很不合算的。況且晉國的強大,於秦國來說,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有諸多的不利。這番說詞,終於使秦穆公動心,於是便與鄭國結盟,並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大夫留下來協助鄭國防守,自己則帶領秦軍回國。晉文公見秦穆公罷兵回師,出於秦晉關係的考慮,也與鄭國言和返回晉國。
這便是“燭之武退秦師”的著名故事。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與鄭文公相繼去世,留在鄭國的杞子等人認為有機可乘,隨派人密報秦穆公,說他們負責鄭國都城北門的防守,秦軍如秘密來攻,可作為內應,定能一舉滅掉鄭國。
秦穆公得到密報後,決定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軍襲擊鄭國。秦國的大夫蹇叔得知消息後大驚,急忙勸秦穆公說,秦軍勞師襲遠,必然會走漏消息,不可能達成奇襲。鄭國一旦有備,則很難取得成功。更主要的是,晉國知道消息後,必然會派兵截斷秦軍的歸路,這樣就有喪師辱國的危險了。然而,秦穆公卻認為蹇叔老邁昏聵,膽小怕事,將他的正確建議視為危言聳聽而置之不理。
蹇叔的兒子也在出征的秦軍當中。大軍出發時,蹇叔哭著送他的兒子說,晉國的軍隊必然在崤山(今河南省崤山)設伏,到時候我隻好到那裏為你收屍了。
次年二月,秦遠征軍偷越晉境,進入滑國境內。這時,鄭國的商人弦高正在赴周做生意的途中,他得到消息並識破了秦軍的意圖,於是火速派人通過驛傳向國內報信。鄭國得到消息後,立即驅逐了杞子等秦軍的內應,並開始進行戰爭準備。弦高為爭取時間,迎著秦軍而行,並佯裝是鄭國的使者,將準備販賣的牛和熟牛皮作為禮物來犒勞秦軍。孟明視等知道鄭國已有戒備,奇襲已不可能成功,於是滅掉滑國後率軍返回了。這樣弦高以他的智慧,並憑借鄭國有效的驛傳通春秋時的青銅器“洹子孟薑壺”及其銘文,內有“齊侯命天子乘遽才皿叩宗伯信係統化解了危機,挽救了自己的祖國。
弦高犒師在春秋發展史上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正在辦喪事的晉國君臣得知秦國襲鄭的消息後,群情激憤。事情的發展正如蹇叔所料,晉襄公穿著孝服率軍出征,在崤山地區設伏,全殲秦軍,俘孟明視等三位主帥。從此,秦晉關係交惡,秦聯楚以製晉,晉聯吳以製楚,春秋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