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作品評論(2)(2 / 2)

但凡寫小小說有名氣的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劉正權的文字還在於他的小小說故事性強,語言的簡潔幹淨,就像他的人一樣;有著樸實而濃鬱的農村生活氣息,就像對著文友張玉玲說,你姓張,我老婆也姓張,你是我的小姨子,他搞笑而真實;作者並不急著塑造人物,而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把人物一個個立起來的,如何把小小說寫得有意思,大概是他刻意追求的吧。城市與農村之間生活方式的差異,人的尊嚴,一個時代的震顫,尤其以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題材為多,作品多為現實主義之作,這與他平時深入到農村采風不無關係,有時候他會在鄉下呆上半個月來重新認識和了解農村生活,甚至深入到孩子們中間了解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他居住在城市,根卻在農村,這種介於城鄉之間的狀態讓他有了更為詳實而豐富的創作題材,這種集生活與想象並存的創作敏感,是其作品更富有思想內涵和深度,真實再現生活本真的麵貌,也是一個農民作家對社會的責任感。

一部揭示少年兒童心靈困境的好書

讀《最具中學生人氣的微型小說名作選》之劉正權作品集

《再笨一點有多好啊》有感

馬小春

在湖北荊門本土能進入全國成名作家行列中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先前有楚良,但楚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不是荊門本土的。所以說劉正權是從荊門本土闖進全國成名作家行列,並能站在全國微型小說創作領域的潮頭和高端,是值得我們稱道和仰視的。

劉正權先生的微型小說創作是從生活出發,從人物的內心出發。微型小說《英雄》裏,作家把寫作的視角聚焦在兒童心靈困境的精神遭遇和境況的層麵上,這也是他關注兒童心靈困境的文學立場,寫出了兒童在成人世界意識形態的逼壓下無言反抗的真實內心。小說的結尾是很絕妙的,女人的兒子在眾人的期盼下吐出一個“怕”字,是對成人世界裏形成英雄是什麼也不怕的思維定勢極大的嘲弄和諷刺。在眾人驚愕之後是會對生活重新進行思考和反思的,作家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這就是微型小說的神奇和力量,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這樣的人物才是真實可信的,否則,這個人物就不是真實的,也讓讀者感受不到一種心靈震蕩性的閱讀體驗。所以說作家的寫作思路是很新奇的,這就是一個有個性的作家和一個沒有個性的作家的區別,讀完這篇小說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

小說裏的抗洪英雄一直不在場,他是因為女人的追憶出現在文本中,這是一種虛筆的寫法,但他無處不在,一直貫穿文本的核心,這就是小小說的留白,它是靠讀者的想象和補敘來完成人物形象的。雖然他的不在場,卻對兒子這個人物形象飽滿起著直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他的陪襯,兒子這個人物形象肯定是蒼白無力的,正是他的無處不在,才使兒子背負了不是他這個年齡難以擔負的東西,這才是他內心困惑的問題症結。但是他的天性自然流露,還是從成人世界的惡俗裏突圍出來,這是一種兒童單純天性自由的勝利,所以我們讀到這裏為女人的兒子沒有吐出豪言壯語而叫好,反而認為作家這樣處理人物才是真實可信的,也在字裏行間讀出了作家對我們的社會要一個孩子來承擔這麼重大的社會責任的質疑和批判。作家的這種反傳統的寫法,比那些讀了前麵就知道後麵的傳統寫法的文本更有活力和內蘊;在那種意外的閱讀中也更能激和讀者的閱讀情趣。 這篇小說在反映生活上來說文學的容量是很大的,它足抵得上一個中篇的生活容量,所以說小說沒有大小之分,隻有大手筆和小手筆之分。從這篇小說的生活容量就可證明這一點。

《再笨一點多好啊》延續了《英雄》的敘事方略,將女學生江小蘭不斷努力進取又不被老師認可的內心困惑描寫得淋漓盡致。與其說江小蘭是對自已的絕望,倒不如說是對老師的絕望。她麵前的這個老師眼裏隻有班長學習委員和趨炎附勢巴結權貴“校長”,卻對江小蘭吝於表揚,這在江小蘭是看不起的。江小蘭是多麼希望得到老師的一次表揚啊,可是直到畢業這種希望成了泡影,所以她和老師告別時發出了壓抑已久的內心泣血的呐喊,我要是再笨一點該多好啊!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呐喊。這個庸師不僅傷害了一個幼小單純的心靈,也從某種程度來說傷害了中國的教育。小說在反諷和心理敘事中遞進,準確地表達了江小蘭極度壓抑的內心活動,以及通過江小蘭內心活動和外在表現對這個庸師的嘲諷和批判,真正笨的不是學生,而是這個教育理念滯後的庸師。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家提出了一個關於教育缺位的社會問題,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