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期查體,防微杜漸。
十、服用藥物,不可濫投。
細節提示:
選擇保健方式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而定,不能盲目跟風。
084.何為健康長壽?
健康一句話:健康是長壽的基石,長壽因健康才有意義。
健康的定義,是一個隨社會進步而不斷變化的動態概念。健康不僅僅指無病,世界衛生組織先後給健康定義為:“除了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外,還要加上道德健康”。而當代健康最佳境界——“完全健康”,即:健(健康)、壽(長壽)、智(聰明)、樂(快樂)、美(美麗)、德(高尚)。
健康年齡含生理年齡(自然年齡)、心理年齡(抗衰防老劑)、運動年齡(80歲能爬山、90歲能走路,百歲不用拐杖)。
聯合國公布人類年齡新劃分標準: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59歲為中年人;60~74歲為年輕的老人;75~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細節提示:
世界衛生組織曾宣布: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於自己,25%取決於遺傳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如酷暑或嚴寒等)的發生。
085.養生之道應張弛有序
健康一句話:從科學角度來說,輕鬆和緊張對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有句治國名言曰:“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養生之道,亦應如是。
許多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老年朋友都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幹了幾十年工作,現在是到了該頤養天年,坐享清福,以期長壽的時候了!故往往選擇以休閑為主要的生活方式。比如:散步、種花、養鳥、釣魚、搓麻、聊天、睡覺……這種以鬆弛身心為主要內容的休閑生活,在某種程度上也確能收到怡然自樂、有益健康之效。
然而,“休閑”決非是惟一的養生之道,更不是最佳的養生之道。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大大有益於人體的健康。一個人如果能保持一定緊張的工作和生活,可使體內分泌出更多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這種激素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而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慣享清福的人,是絕對達不到上述這種精神境界,不可能獲得這種充滿了生命活力的“健康激素”的。
細節提示:
老年人養生應張弛有序,既有追求、奮鬥,也會休閑、享受,養成一種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才能保證健康長壽。
086.養生之道順應自然
健康一句話:人體的生命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自然節律周期的影響。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內外髒腑、器官、皮膚、肌腠各部分功能必須協調統一,才能完成各項生命功能,達到健康的目的。中醫學在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處處強調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稱“天人相應”,告誡說“要順四時而適寒溫”。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受四季氣候變化的影響,於是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樣隨時影響人體,人體的五髒六腑,四肢七竅,皮肉筋骨脈等的功能活動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春夏秋冬四季是萬物由生而死,由始而終的根本法則,人們順應四季養生就能健康少病長壽,反之則可能患病夭折。
細節提示:
古人為了更好地順應自然,常以“節氣”來指導人們衣食住行和農事勞作。至今,中醫看病還時刻不忘節氣,在養生保健方麵認為在春夏陽氣當旺之季,要保護體內陽氣,以免陽虛致病;秋冬陰氣當旺之季,要注意體內真陰的保護,以適應來春陽氣之發動,《內經》稱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養生固本大原則,不可違背。否則必然會損傷正氣,導致病害。
087.養生保健重“排毒”
健康一句話:“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及時排出腸胃中的糟粕,保持腸胃的清潔,可以減少疾病,延緩衰老。
時下,排毒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健康新觀念”,排毒重於進補也日益為人們所接受。“毒”一般源於兩個途徑:其一為內生之毒,即人體內脂肪、糖類、蛋白質等物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其二為外來之毒,即由外部環境帶入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農藥、化工製品、藥物、建築裝飾以及被汙染的大氣、水、食物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呼吸、飲食等方式侵入人體成為“毒”。
我們既要關注“排毒”,重視“排毒”,更要著眼於“毒”的產生來源,從生活方式入手減少“毒”的產生。
同時,我們的社會也應該在控製環境汙染、加強食品監測、防止藥物濫用等方麵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將環境中一切人為的“毒”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
細節提示:
在飲食中,應該有意識地多攝取一些像芹菜、玉米、黑豆、綠豆、紅豆、生薑、黑木耳、海帶、紫菜等有助於化解毒素和排出毒素的食物,以保持血液清潔。同時,堅持適宜的體育運動,也可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毒物的抵抗力和加速毒物的排泄。
088.飲食養生要講“性”
健康一句話:中醫認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於它們本身具有的若幹特性所決定的。
民以食為天。如果食之不當,就會造成飲食失衡。飲食養生首先要講“性”。“性”(或“氣”)是指食物有寒、涼、溫、熱等不同的性質,中醫稱為“四性”或“四氣”。
涼性或寒性凡適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如適用於發熱、口渴、煩躁等症象的西瓜;適用於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
溫性或熱性與涼性或寒性相反,凡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於溫性或熱性食物。如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症象的生薑、蔥白、香菜;適用於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症象的幹薑、紅茶;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
平性食物的性質介於寒涼和溫熱性質食物之間,一般體質,寒涼、熱性病症的人都可選用。平性食物多為一般營養保健之品。如米、麵、黃豆、山芋、蘿卜、蘋果、牛奶等。
細節提示:
曆代中醫食療書籍所記載的多種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居後。一般說,各種性質的食物除都具有營養保健功效之外,寒涼性食物屬於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溫熱性食物屬於陽性,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等功效。
089.養生之道在“適度”
健康一句話:適度養生有助於身體健康,幫助人們延年益壽。
1.適行養筋:不拘形式地從容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新陳代謝。
2.適立養骨:適當的站立姿勢,可使骨骼肌產生短促迅速的縮張運動,使各骨骼關節受力適宜,有利於人體關節的生長發育。
3.適視養血:適當地看些有益的書籍、電視及山水風景等,可使人的精神愉快,脾胃健運,食欲旺盛,血液生化也就充盈。
4.適臥養氣:適當的躺臥休息或睡眠,有利於外在肢體筋肉之氣以及內在髒腑之氣恢複充盈,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為合理,這樣全身可自然放鬆,心髒不受壓,有利於肝髒獲得較多的供血,這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代謝和吸收及藥物解毒都大有益處。
細節提示: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適度緊張於身體健康有利。醫學研究人員發現,處於緊張狀態下的人,更加符合養生之道,提高健康狀態,延長壽命。適度的緊張能夠增強人的大腦興奮程度,提高大腦的生理功能,使人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減緩衰老。
090.養生保健需善飲
健康一句話:善飲對養生保健有很好的益處。
1.飲茶:茶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抗衰延壽的佳品。
2.飲豆漿:豆漿的營養價值很高。豆漿中不含膽固醇,所含的大豆皂苷能抑製體內脂肪發生過氧化現象,故能防止動脈硬化,對養生十分有益。
3.飲酸奶:酸牛奶有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作用,減少疾病,促進健康,助人長壽。
4.飲葡萄酒:據專家測定,葡萄酒中含25種以上營養成分,尤其是紅葡萄酒可降低心血管及癌症死亡率達50%,可使癡呆減少3/4,特別是對身體虛弱、患有睡眠障礙及老年人更有好處,是一種理想的滋補藥和輔助治療藥。
5.飲食用菌湯:用食用菌做成湯,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對健康養生,延年益壽有一定作用。
6.飲骨頭湯:實踐證明,多飲骨頭湯對健體強身,抗老防衰效果較好。
細節提示:
清晨,空腹喝下一杯蜂蜜水(一湯匙優質蜂蜜加上開水即成),有潤喉、清肺、暖胃、滑腸作用。午休以後,喝一杯淡淡的綠茶水,清茶有醒腦提神、潤肺生津、解渴利尿功效。夜晚睡覺以前喝一杯白開水,幫助消化,增進循環,增強解毒和排泄能力,加強免疫功能。
091.養生保健齒為先
健康一句話:老年人要增強口腔自我保健意識。
有不少老人認為牙痛不是病,常聽之任之,結果小病拖成重病,失去了治療的時機。甚至有人認為“老掉牙”是自然生理現象,結果,影響咀嚼功能或發生口腔病,從而威脅健康。醫學專家發現,人的咀嚼活動有調節心腦血管流量的作用。牙齒堅固的老人,很少患心腦血管病。保護好牙齒,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如缺牙多,食物尚未充分咀嚼和初步消化,囫圇吞下,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老年人要適當限製過甜飲食的攝入,降低唾液及齦溝液的酸度,以減少齲齒和楔狀缺損的發病率。對堅果類食物,最好用器具取食,直接用牙咬易導致牙缺損,牙鬆動。有煙酒嗜好的老人要戒除煙酒,以消除煙酒對口腔的慢性不良刺激。
細節提示:
每半年或一年到醫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潔齒、防齲,對發現的口腔病、與牙痛有關的疾病,應及時進行治療。需要修複的牙齒和缺牙,應該及時修複和鑲裝假牙。
092.養生要有超前意識
健康一句話:“上工治未病,”養生也要未雨綢繆。
1.未勞先息:超負荷的工作會使人積勞成疾,的工作環境基本上消失了,生活環境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許多老年朋友總覺得一下子適應不了,心理的變化也引起了一些外部的表現,最常見的就是脾氣暴躁愛認死理。這對養生保健大為不利。性格開朗、樂觀坦蕩、知足常樂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得也快。
人的性格有相對的穩定性,體現著人的一種傾向性個性特征。由於各人的成長環境以及基因、遺傳因素等的影響,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人的性格在成年以後不會有大的改變,但由於環境和其他客觀因素的變化,也往往會對性格產生較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負麵的,老年人的性格改變大多屬於這一範疇。
相反,性格的不同也影響著疾病的變化,重症不經治療而自行消失者大多是性格樂觀、無憂無慮的和藹老人。而性格樂觀開朗的人,經積極治療康複也較快。凡事處之泰然者則不易生病。
細節提示:
傷感是老年養生之大忌,老來防傷感,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要訣。首先,要善於尋找樂趣。其次,要有超脫感。再次,學會隨和,遇事不強求,不生悶氣,不爭死理,豁達開朗。
094.朝溫晚蜜可養生
健康一句話: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晚上臨睡前喝一杯蜜糖水,養生助消化。
蜂蜜能治“心腹邪會,益氣補中,潤髒腑,調脾胃養脾氣,除心煩”。
早晨喝溫開水,晚上飲蜜水,就是要利用這兩樣東西來消除胃腸中一天飲食的熱結。
熱結既除,就不會有便秘,更不會有消化不良的情形;同時又因為蜂蜜有養脾氣、除心煩的功用,所以能使人寧神安睡,圓其好夢。
細節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蜂蜜的衝調方法要得當,不要用溫度過高的水衝調,因為,蜂蜜中所含的維生素以及酶在高溫下會被破壞。所以最好用溫開水,夏天也可用冷開水衝調。
095.對症聞香利養生
健康一句話:各種香味對人體的刺激所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而根據具體狀況對症選擇香味可起到健身作用。
1.葡萄柚:最有製怒作用,並可提高適當的緊張度。
2.茉莉:茉莉的幽香可增強機體應付複雜環境的能力,消除引起精神和軀體方麵缺陷的綜合征。
3.橙:最受白領族的青睞。橙的香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上班族在辦公室壓抑氣氛中產生的緊張、不安感。橙的芳香還能加快抑鬱思緒的排除,增強對環境的應激能力。
4.薑:濃鬱的薑味可提高應激能力,消除疲勞,增強毅力。
5.肉桂:肉桂迷幻般的香味使人樂觀向上,體驗無拘無束、輕鬆愉快的感覺。兒童和孕婦不宜聞此香味。
6.香檸檬:這種香味可使人免受外部環境造成的心理壓力,化解憂思憂慮。
7.薰衣草:失眠症患者的“良藥”,改善抑鬱症狀和歇斯底裏症,祛除緊張,平肝息火,抑製挑釁衝動。
細節提示:
檀香有鎮靜安神的功效,對於舒緩精神緊張和改善睡眠尤為有效。方法是將檀香粒放於香爐內點燃,讓其慢慢燃發出香味即可,時間長短不拘。
096.防病養生選花卉
健康一句話:有些花卉不但可以觀賞,且具藥理保健作用,很適合老年人種養。
1.氣虛體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可種人參。人參一年可觀賞三季。人參的根、葉、花、種子皆可入藥,對強壯身體、調理機能有神奇的效果。
2.患風濕、脾胃虛寒的老年人,可種些五色椒。五色椒絢麗多彩,根、果、莖都具有藥性。
3.患有肺結核的老年人,可種百合花。百合花形姿高雅,鱗莖與花除食用外,入藥可鎮咳、平驚、潤肺。
4.患有高血壓、小便不利的老年人,可種植金銀花、小菊花。花朵裝填香枕,衝花泡飲,有消熱解毒、降壓清腦、平肝明目之效。
5.鳳仙花質樸秀雅,種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取全株內服及搗爛外敷,能治蛇毒。花外搽可治鵝掌風,又能除狐臭。
6.仙人掌千姿百態,藥性寒苦,可舒筋活血、滋補健胃,對動脈硬化、糖尿病、癌症等有一定藥理作用。
7.米蘭、茉莉花香氣襲人,米蘭枝葉可治跌打損傷,茉莉葉花入藥可治感冒、腸炎。
細節提示:
有的花卉還能吸收有害氣體,淨化空氣。如臘梅花可以吸收蒸汽,減少空氣中的汞含量;米蘭花能吸收大氣中的一氧化碳;萬壽菊能吸收氟化物;石榴花能降低空氣中的含鉛量。
097.洗漱也養生
健康一句話:在我國的民諺中有“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健牙固齒;熱水泡腳,勝吃補藥”的說法。
用冷水洗臉,可有效地改善麵部血液循環,增強皮膚彈性和禦寒能力,預防感冒等病症。
用溫水刷牙會使齒縫內的細菌和食物殘渣得以消除,達到護牙潔齒,減少疾病之目的。
用熱水泡腳的作用就更大了,腳部受涼會引起鼻咽活動減緩而導致防病能力下降。用熱水洗腳,尤其在睡前用60℃~70℃熱水泡腳,可舒筋活絡,活血化淤,促進全身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若在泡腳的同時,再對足心穴位進行自我按摩,還有消除疲勞,有助睡眠,祛病強身之功效。
細節提示:
日本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研顯示,刷牙的水溫在35℃~36℃為適宜,水溫過熱或過冷都會刺激牙齒和牙齦,引起牙齦出血和痙攣,甚至會導致牙周炎,牙齦炎及口腔潰瘍等病症。
098.摩耳可養生
健康一句話:通過摩、捏、擦等簡單的按摩手法來刺激耳朵,可以達到保健和改善病痛的目的。
1.提拉耳垂法:雙手食指放入耳屏內側,用食、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覺疼痛為宜,每次3~5分鍾。
2.手摩耳輪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拉,直至耳輪發紅發熱。
3.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提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紅發熱。
4.搓彈雙耳法:雙手輕捏兩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二十下為宜。
5.全耳按摩法:雙手掌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兩耳腹麵(即耳正麵),再向上反折按摩背麵,反複按摩5~6次。
細節提示:
用拇指和食指揉搓外耳,直至發紅發熱,甚至出現辣辣的感覺,可以達到活血驅寒、防治感冒的目的,尤其適合冬季。
099.酒浴養生法
健康一句話:酒浴可以使皮膚光滑、柔軟而有彈性,長期使用,對健康和皮膚都頗為有益。
酒浴包括浸浴、洗浴和擦浴3種方法,其用途各有不同。
浸浴是在浴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米酒,有舒筋活絡、疏暢氣血之功能,適用於慢性腰腿痛、慢性風濕病等,也可用於健身美膚。
洗浴是用火將一般白酒加熱,將熱酒直接塗抹患處。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適用於各種閃撲挫傷、跌打損傷等。此方簡單實用,應用廣泛。
擦浴是一種物理降溫法,多用於39℃以上的高熱病人,一般采用30%~50%的酒精100~200毫升(沒有酒精時可用低度白酒代替)。擦浴順序:先上肢,後下肢,以離心方向邊擦邊按摩,上、下肢各擦5~10分鍾,至腋窩、腹股溝、胸窩等血管豐富處,擦浴時間要長些,以助散熱。一般擦浴後15分鍾內體溫可下降0.5℃~5℃。
細節提示:
注意胸前區、腹部、後項、足心等處不宜擦浴,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較敏感,冷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腹瀉等不良反應,肝病患者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降溫常需要半小時至1小時後反複使用一次。同時它隻是一種對症處理的方法,臨床上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100.腹部按揉能養生
健康一句話: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髒。
腹部按揉能保健養生。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係統功能,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此外,睡前按揉腹部還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
腹部按揉具體操作方法:一般選擇在夜晚入睡前和早上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淨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揉腹時,出現腹內溫熱感、饑餓感,或產生腸鳴音、排氣等,屬於正常反應,不必擔心。
細節提示:
以下幾種情況不宜按揉:腹部皮膚有化膿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腸炎、痢疾、闌尾炎等),腹部有癌症。
101.老年養生重通下
健康一句話:通下法對於防病治病、減緩衰老具有一定意義。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便秘雖不能危及生命,但可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加速機體衰老。因為在人體大腸中寄居著大量細菌,這些細菌在腸道中通過分解發酵,可產生大量毒素,一旦被腸壁細胞吸收,可導致一些重要器官如腦、肝、心髒、血管等發生硬化改變,從而引起慢性中毒,導致機體的衰老與死亡。這就是著名科學家梅契尼可夫在研究衰老問題後提出的“自身中毒”學說。因此,保持大便暢通無疑可減少大腸中一些有毒產物的蓄積和吸收,從而減緩機體的衰老。
正如晉代醫家葛洪所說,“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見以體弱氣虛為由,往往對老年人忌用大黃之類苦寒瀉下藥物而卻忽略了中醫所說的六腑“以通為補”。通下,“不補之中真補存焉。”因此通下就是調整其自身的功能,並促進腸內有害物質的排出,減少毒物的吸收。所以說通下法不僅是一種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也可以說是祛病延年的一種手段。
細節提示:
臨床醫學證明,通下法不僅對腸道局部有作用,而且對全身其他係統的疾病也有治療作用。如哮喘病人,用通下法後,可使症狀緩解,起到平喘作用。
102.日光浴養生別錯過黃金時間
健康一句話:適當曬太陽,祛病又健身。
老年人適當接受陽光的照射,有助於防治骨質疏鬆和抑鬱症;還可以降低血壓、血糖、膽固醇,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舒筋活血,增強體質,緩解關節疼痛,並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但若因此而過多地接受紫外線照射,就易誘發皮炎、皮膚癌、白內障、老年斑和角膜炎等疾病,對身體造成損害。那麼老年人怎樣進行日光浴呢?
日光浴的時間長短,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以每天30~60分鍾為宜,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鍛煉皮膚對日光的耐受能力,但要避免在烈日下曝曬。進行日光浴最適宜的時間要根據季節而定。夏季上午8~9時,下午4~6時。冬季氣溫低於18℃時,老年人不宜進行日光浴,可在晴天到戶外曬太陽或散步。
細節提示: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增強皮膚對抗紫外線的能力,多喝水可防止人體脫水,延緩白內障和皮膚的老化。
103.飲食養生的最佳時間
健康一句話:在最佳時間內進行飲食養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喝牛奶養生的最佳時間是晚上睡覺之前。因牛奶有豐富的鈣,睡覺前飲用,對於老人可補償夜間血鈣的低落狀態而保護骨骼,同時牛奶有催眠作用。睡前飲用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
2.飲茶養生的最佳時間是用餐1小時後,不少老年人喜歡飯後馬上飲茶,這是很不科學的。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結合,幹擾人體對鐵的吸收,時間長了可誘發貧血。
3.飲酒養生的最佳時間是中午12點~晚8點,而上午飲酒危害最大。
4.吃水果養生的最佳時間是飯前1小時。因為水果是生食,吃生食後再吃熟食,體內白細胞不會增多,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係統
細節提示:
老年人的消化機能和心髒功能均有消退,如一次進餐的量過多,會加重消化係統和心髒的負擔,不利於保健,且易發胖。因此老年人進行飲食養生時,宜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飽,胃、腸、胰、膽和心髒有疾病的人及肥胖者更應注意。
104.早春宜捂
健康一句話:春捂是順應時令的養生需要,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孫思邈曾指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吐瀉、食不消、頭痛。”早春時節,春寒雖不像三九寒冬那樣酷冷,但由於人們在穿著和精神上缺乏禦寒的準備,加上早春的氣候仍然幹燥、寒冷,直接影響上呼吸道黏膜的防禦能力,病菌、病毒可乘虛而入,流感、流腦、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易發生傳播。冠心病患者在受涼後易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壓患者受涼後,可使血壓升高,甚至發生腦卒中。
因此,為了預防“倒春寒”的威脅,防治春季易感疾病的發生,早春時節人們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盡量多“捂一捂”。睡眠時被子應蓋得稍厚一點,以不出汗為宜,半夜起來上廁所時,一定要先穿好衣服,以免著涼。室溫控製在16~20℃比較合適,必要時家中可采用電暖氣等設備取暖。平時應多參加各種室外健身活動,不宜久坐不動。飲食方麵應注意多飲茶,多喝薑湯、食用菌湯,多吃菇類、黑木耳等,這些都有利於對抗“倒春寒”。
細節提示:
老年人要注意足的保暖,腳部受涼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所以老年人春天要穿厚襪子和棉鞋,睡覺前堅持用熱水洗腳。
105.臥室擺花不宜多
健康一句話:臥室內的花草擺放太多是有害的。
在臥室內擺放幾盆花卉、盆景綠草等,不但能點綴環境,給家庭以裝飾,還給人以濃厚的生活氣息,使居室內充滿生機與活力,使人精神振奮,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這無疑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居室內擺花並不是越多越好。
這是因為,綠色植物在有陽光的情況下,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質,釋放出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如果室內花草過多,夜間就會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使臥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氧氣含量減少,造成一個供氧不足的環境,患有缺鐵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有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的老年人),可能出現胸悶、頭暈、憋氣等症狀,也可能誘發老年人急性發病。
細節提示:
臥室內花草擺放太多,非但不能淨化空氣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那麼,臥室內究竟擺放多少花草為好呢?一般說,在12~15平方米的房間中,放置2~3盆花草為宜。
106.養生足浴易行
健康一句話:足浴可謂是四季養生的好手段。
所謂足浴,就是根據經絡學說,通過熱水熏蒸、浸泡、洗浴,使雙腳的反射區得到良性刺激,使各器官、部位的氣血運行得以暢通,功能相應增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熱水能刺激腳上豐富的神經末梢反射於大腦皮質,再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節組織、器官的功能,加速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