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針對足浴有著不少廣為流傳的俗語,如“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天天熱水洗腳,到老不用吃藥”,“有錢人吃補藥,窮苦人摩雙腳”等。傳統中醫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正因為此,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髒”。
足浴不僅實用而且簡便,而在家自行足浴不僅能獲得方便、經濟的享受,而且能換來健康。
細節提示:
進行足浴時,要注意避免燙傷,最好了解一些足部反射區位置的知識,以便根據穴位進行針對性按摩刺激。此外,足浴應在飯後1小時進行,足浴結束後半小時,應喝300~500毫升溫開水。精神病患者、下肢感覺遲鈍者則應慎用足浴方法。如果在熏蒸雙腳過程中出現頭暈等不適症狀,應提前結束。
107.老年人洗澡有講究
健康一句話:老年人洗澡要根據身體條件采取安全方式。
1.洗澡不宜過勤。老年人由於生理的變化,皮脂腺萎縮,過頻地洗澡,會把不很豐富的保護性皮脂分泌物洗掉,使皮膚變得幹燥、粗糙,甚至裂口,並引起瘙癢症,或使原有的瘙癢症狀加重。
2.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洗澡時間過長和浴盆內的水位過高,可促使心跳、呼吸加快,加重心肌缺氧。對老年人,特別是患有代償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病人,易導致冠心病的突發或加重。過高或過低的水溫可促使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人血壓進一步急劇升高,有發生腦出血的危險。因此,老年人洗澡時間一次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一般以45℃左右為宜。
3.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的洗澡耗費體力過大,容易使老年人引起血壓升高、缺氧或昏厥。洗澡時間一次不宜過長,以15~20分鍾為宜。
細節提示:
老年人洗澡淋浴時最好坐在凳子上,以免體力不支突然摔倒。用浴盆洗澡時,不要用太高的浴盆,進出澡盆的動作要緩慢。
108.謹防“冬浴綜合征”
健康一句話:體質虛弱的老年人洗澡要有人陪伴。
冬季天氣寒冷,老年人洗澡時往往門窗緊閉,這樣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氧氣少、空氣汙濁,老年人體質虛弱,耐受力、應激性差,加上在熱水中浸泡,水溫使老年人的毛細血管擴張,致使大量血液都累積在體表,循環、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血量不足,造成血壓下降,從而使組織發生一時性缺血、缺氧,引起不同程度地頭暈、目眩、心悸、呼吸急促,甚至會突然暈倒;冠心病病人還會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引起死亡等狀況,醫學專家把這種情況稱為“冬浴綜合征”。
預防“冬浴綜合征”,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力。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和體質虛弱者,洗澡時應有家人陪伴。洗澡水溫應控製在37℃~39℃,洗浴時間不宜過長;入水要緩慢,不要立即把身體全部泡在水中。洗澡的動作要輕鬆自如,不要過分用力或過急;洗澡前,不要飲酒,不宜過飽或過饑,不宜過度疲勞或精神緊張。
細節提示:
如果在洗澡時,自覺有頭暈、眼花、惡心等症狀,應馬上到通風處躺下休息,喝杯熱茶或糖水,一般會很快恢複正常。患有冠心病的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必要時舌下含化。若已暈倒,要讓其平臥、保暖,並及時送醫院。
109.老年人如廁宜坐便
健康一句話: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如廁要有人陪伴。
多數老年人有動脈硬化、心髒病、腦血管病、高血壓、肺氣腫、習慣性便秘等疾病。具有這些疾病的老年人可因蹲的時間過長,大便用力的時間較久而發生意外或傷亡。這是因為老年人蹲著排便時,由於下肢彎曲會影響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使回心血量減少,故在突然站起時,易引起大腦的短暫性供血不足,而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暈倒的現象。
另外,老年人在如廁時,突然發生中風的情況也比較多見。一些長期患有高血壓的病人,由於蹲著排便時屏氣用力,腹壓增加,腹股溝處的動脈血管折屈角度低於40°,下肢血管會發生嚴重屈曲,這時非常有可能發生腦血管意外。如果老年人坐著大便,情況就不相同,股動脈雖然也會發生一點彎曲,但其彎曲度在90°左右,血液可與平時一樣保持暢通,現時全身的重量又為臀部所承受,即使時間稍長,下肢也不感吃力,保持情緒安然,因而不易引起血壓明顯升高,所以坐便可減少腦中風及其他意外情況的發生。
細節提示:
提醒老年人朋友們,當您如廁時,不要將衛生間的門鎖緊,以防止意外發生時家人不好進入。
110.睡七個小時最養生
健康一句話:老年人應完全打消睡眠時間長才可養生的觀念。
日本最新研究顯示,每天睡7小時的人可以活得最久,而睡得愈多死亡率就愈高,如果每天要睡9個小時以上的人可能身體有毛病,必須看醫生徹底找出病因。
有關研究顯示,睡6到7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其次是睡覺少於6小時的人,睡超過8小時以上死亡率最高。
一般說來慢性阻塞型肺炎、尿頻或憂鬱症都容易導致失眠,老年人的睡眠一定要保量保質。
細節提示:
老年人睡眠時間的長短,應以醒後疲勞感消失、全身舒適、精力充沛、頭腦清醒為宜。
111.飯前養生保健法
健康一句話:如果在飯前做一些保健措施,其效果遠大於飯後保健。
1.飯前運動。如在進餐後運動,攝入體內的大量脂肪酸已經進入脂肪細胞,無論你怎樣運動也難以將其“動員”出來。飯前空腹時運動,脂肪細胞中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其減肥效果要好於飯後運動。故專家主張飯前1小時進行減肥鍛煉是最佳時機。
2.飯前吃水果。據醫學專家研究分析,飯後吃水果可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滯於胃中,產生發酵反應甚至腐敗,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不良影響。而飯前吃水果起到保護體內免疫係統免遭某些熱性食物的刺激。
3.飯前刷牙。齲齒的形成主要是牙垢與食物中的糖分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的結果。當人進餐後,牙垢已與食物中的糖分發生反應,酸性物質已經形成,再刷牙為時已晚。因此,隻有在飯前刷牙,才能有效預防酸性物質的形成,防止齲齒發生,從而保持牙齒的清潔與健美。
細節提示:
眾所周知,運動乃是減肥的“良方”。如果餐後運動,攝入體內的大量脂肪酸已經進入脂肪細胞,無論你怎樣運動也難以將其“動員”出來。飯前運動,此時腹中已空,脂肪細胞中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鍛煉較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故專家主張飯前1小時運動,對減肥有效。
112.飯後養生保健法
健康一句話:飯後養生要注意時間和方式。
1.食後手摩腹: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有益於健身防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2.食後慢慢走:食後慢步行,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人體的健康有益。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
3.食後賞音樂:柔和輕快的音樂,乃至賞心悅目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中樞神經係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此相反,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混亂不堪的環境、汙濁難聞的氣味,毫無疑問會對情緒和食欲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
4.食後須漱口: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的濕潤度和清潔固齒,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的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
細節提示:
飯後運動,有時會引起腹痛。原因是運動時震動腸胃,使連接腸胃的腸係膜受到牽拉引起腹痛。即使不出現腹痛,飯後運動也不可取。因為運動和消化都在爭血液,會造成消化不良。飯後最好休息半小時再進行運動為好。
113.賞花與養生
健康一句話:賞花也是一條絕好的養生之道。
花可開顏。麵對美豔絕倫的花朵往往會精神一振,煩惱頓失。
花能解語。花香馥鬱,觀之聞之能解人苦樂,喚起美好的回憶。
花可治病。花多可入藥,賞花亦可治病。
花能健身。在寧靜的花園裏,人神經的緊張和視覺的疲勞容易消除,還有利於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而改善機體的各種功能。
細節提示:
許多花卉的香氣能夠抑製病菌,能預防感冒和減少呼吸係統的疾病。
114.老人修身養性益於壽
健康一句話:修身養性有益於老年人的健康長壽。
1.讀書養智。老年人經常讀書可以明智,防止老而昏庸。
2.勤儉養德。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活動,貢獻餘熱,並注意節儉,可養體、養德。
3.寬厚養福。寬厚容人,可福樂無邊。
4.仁慈養壽。老年人仁慈善良更受人尊敬,因而心情舒暢,可使其少疾患而健康長壽。
細節提示:
老年人不可為人處事斤斤計較,以免生氣傷身。
115.養生之道貴在健腦
健康一句話: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是生命要害的所在,健腦是健身的關鍵。
1.頤神養腦。腦藏神,精神愉快則腦不傷。
2.服食補腦。健腦多以補肝腎、益精血,益元果。當人進餐後,牙垢已與食物中的糖分發生反應,酸性物質已經形成,再刷牙為時已晚。因此,隻有在飯前刷牙,才能有效預防酸性物質的形成,防止齲齒發生,從而保持牙齒的清潔與健美。
細節提示:
眾所周知,運動乃是減肥的“良方”。如果餐後運動,攝入體內的大量脂肪酸已經進入脂肪細胞,無論你怎樣運動也難以將其“動員”出來。飯前運動,此時腹中已空,脂肪細胞中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鍛煉較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故專家主張飯前1小時運動,對減肥有效。
112.飯後養生保健法
健康一句話:飯後養生要注意時間和方式。
1.食後手摩腹: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有益於健身防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2.食後慢慢走:食後慢步行,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對人體的健康有益。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
3.食後賞音樂:柔和輕快的音樂,乃至賞心悅目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中樞神經係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此相反,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混亂不堪的環境、汙濁難聞的氣味,毫無疑問會對情緒和食欲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
4.食後須漱口: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的濕潤度和清潔固齒,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的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
細節提示:
飯後運動,有時會引起腹痛。原因是運動時震動腸胃,使連接腸胃的腸係膜受到牽拉引起腹痛。即使不出現腹痛,飯後運動也不可取。因為運動和消化都在爭血液,會造成消化不良。飯後最好休息半小時再進行運動為好。
113.賞花與養生
健康一句話:賞花也是一條絕好的養生之道。
花可開顏。麵對美豔絕倫的花朵往往會精神一振,煩惱頓失。
花能解語。花香馥鬱,觀之聞之能解人苦樂,喚起美好的回憶。
花可治病。花多可入藥,賞花亦可治病。
花能健身。在寧靜的花園裏,人神經的緊張和視覺的疲勞容易消除,還有利於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而改善機體的各種功能。
細節提示:
許多花卉的香氣能夠抑製病菌,能預防感冒和減少呼吸係統的疾病。
114.老人修身養性益於壽
健康一句話:修身養性有益於老年人的健康長壽。
1.讀書養智。老年人經常讀書可以明智,防止老而昏庸。
2.勤儉養德。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活動,貢獻餘熱,並注意節儉,可養體、養德。
3.寬厚養福。寬厚容人,可福樂無邊。
4.仁慈養壽。老年人仁慈善良更受人尊敬,因而心情舒暢,可使其少疾患而健康長壽。
細節提示:
老年人不可為人處事斤斤計較,以免生氣傷身。
115.養生之道貴在健腦
健康一句話: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是生命要害的所在,健腦是健身的關鍵。
1.頤神養腦。腦藏神,精神愉快則腦不傷。
2.服食補腦。健腦多以補肝腎、益精血,益元氣、活血脈為主,化濁痰、開清竅為輔,此外,一些食物也可起到補腦的作用。
3.防病護腦。老年性癡呆症患者腦組織的鋁沉積層明顯增高,為預防此病,可適當減少接觸鋁製餐具。
4.運指益腦。書法、繪畫、打太極拳等具有手腦相連、全神貫注的特點,手腦協調,益於健腦。
細節提示:
老年人在注意健腦的同時,還要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勤思考,多與人交流。
116.想象養生
健康一句話:想象養生,即是利用各種不同的想象來達到調節精神、愉悅身心的目的。
1.想象蔚藍的天空,使人胸襟開闊、寧靜爽朗;想象藍天與草原,令人心曠神怡、舒暢豪放;想象白雲,有輕舒安逸之感;想象五彩霞光,給人以溫暖、悠閑、安寧和美好的聯想。
2.想象童顏之天真活潑,可糾正成人過於拘謹之偏;老人想象青壯年之朝氣,可掃暮氣與沮喪;想象姑娘的文靜與溫柔,利於改掉粗俗之陋習;出門在外,想象親人的期盼,常能激發奮發向上、不甘人後的豪情。
3.回憶取得的成就,令人身信自尊;回憶昔日趣聞,可放鬆神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細節提示:
想象不同的內容,對身心的調節便有不同的作用。
117.快樂是健康大處方
健康一句話:樂觀精神是自療心病的無形妙藥。
1.樂觀、開朗、愉快、喜悅的情緒,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功能和整個神經係統的張力,促使皮質激素與腦啡肽類物質的分泌,使機體抗病能力大大增強,並能極大地活躍體內的免疫係統,從而有利於防病治病。
2.快樂使人健康長壽,是人類特有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應從主觀出發進行調節。
3.當感覺“心情愉快”的時候,腦內就分泌出有助於緩和精神緊張的β內啡肽,相反,當感覺“不痛快”的時候,β內啡肽和副腎皮質激素都分泌不出來,變成其他物質。
細節提示:
舉世皆從愁裏老,樂觀才是長壽藥。
118.食物助您降血脂
健康一句話:除了藥物治療外,可用下麵食物輔助降低血脂。
大豆:含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降低血中膽固醇。
花生:花生有助於分解肝內膽固醇,降低血中膽固醇。
蘑菇:含有一種嘌呤衍生物,有明顯降血脂作用。
大蒜:含有揮發性辣味素,可清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可降低膽固醇。
洋蔥:含有三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可降血脂。
生薑:含有油樹脂。可抑製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茶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明顯。
蜜橘:加速膽固醇的轉化,降低膽固醇和血脂含量。
酸奶: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明顯。
細節提示:
甲魚、玉米油、葵花籽、海藻等均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119.按摩腳心能祛百病
健康一句話:按摩腳心能增強血脈運行,調理髒腑,舒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強身健體,祛除病邪。
人的腳掌密布許多血管,腳心的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按摩這個穴位,能活躍腎經內氣,強壯身體,防止早衰,有利於健康長壽。
按摩腳心時,還要多動腳趾。多活動大腳趾,可舒肝健脾,增進食欲,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趾屬膽經,按摩可防便秘、肋骨痛。
細節提示:
每晚用熱水洗腳後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腳心歪向內側,按摩左腳心時用右手,按摩右腳心時用左手,轉圈按摩,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120.巧妙三轉可養生
健康一句話:人體的四肢等也需要經常轉動,才能不發生疾病。
1.轉腿。雙腳站穩在地,兩腿並攏,身體向下蹲,雙手扶住雙腿膝蓋,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膝關節,然後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膝關節。每次各轉10圈,可防止腿先衰老,預防關節炎。
2.轉腰。雙腳站穩在地,兩腿分開,雙手叉腰,腰向前彎,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每次各轉10圈,可增強腰部肌肉、關節的功能,防治腰部疾病。
3.轉頭。雙腳站穩,雙眼微閉,挺胸收腹,頭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圈。每次轉10圈,可鍛煉頸部的肌肉、關節,防治神經性頭痛、骨質增生等症。
細節提示:
在轉時要慢,循序漸進,不可用力過猛和時間過長。
121.養生“八不”
健康一句話:為保證食物清潔衛生,防止病從口入,應牢記“飲食八不”。
1.凡肉魚之類腐敗或變質變味,不吃;
2.食物顏色變得醜惡或氣味難聞,不吃;
3.食物失於烹飪或者切割得很不周正,不吃;
4.沒有達到規定的就餐時間,不吃;
5.散裝肉類半成品不可直接食用;
6.肉,保存期若超過三天,不吃;
7.每次吃飯,肉食再多也不可超過五穀與蔬菜;
8.飲酒雖沒有限量,但不可喝到沉醉的程度。
細節提示:
有節製的飲食是人體健康的保證。
122.沐浴刷身可養生
健康一句話:刷身浴是用鬃刷,順著人體的十二經絡走向刷浴身體各部位。
1.經過刷浴的刺激,能使皮膚表層衰老的細胞脫落,改善皮膚的“呼吸”狀況,有利於腺體的分泌。
2.刷浴可使皮膚內部產生一種類似組織胺的物質,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
細節提示:
掌握正確的沐浴方法有利於疏通全身經絡,加速血液循環。
123.睡醒後的養生妙法
健康一句話:每日睡醒後做幾個簡單易行的動作,有利於身心健康。
1.搓臉。早晨睜開惺忪睡眼之後,不妨用手搓搓臉,可促進麵部血液循環,益於麵部保養。
2.轉睛。醒後先左右,再後上下,眼珠各轉十多次,可提高視神經的靈活性、增強視力和減少眼疾。
3.叩齒。輕閉嘴唇、上下牙齒相叩擊,間做旋舌,能促進口腔、牙齒、牙床和牙齦的血液循環,增強唾液的分泌,收到清除口腔的功效。
細節提示:
老年人睡醒時要適當緩和一下身體,不易起得過猛。
124.茶道養生的妙處
健康一句話:茶是健康飲料,文明飲料,喝茶可以養生。
1.茶具有解渴提神,止渴生津的功能,是目前任何飲料都無法相比的。
2.茶含有人體所必須的豐富營養成分。
3.飲茶能防治多種疾病,包括抗衰老、抗癌防癌等。
4.飲茶能陶冶情操,使人心身更健康。
細節提示:
中老年人可適當掌握茶療方法和知識。
125.進補要講科學
健康一句話:進補是一門科學,不可盲目。
1.進補要注意自身的脾胃功能,若脾胃失健,即使服用補藥,也不能強身健體。因此,脾胃運化功能較差者,首先要服用健脾胃藥物,再考慮滋補。
2.體虛進補時,不能忘記祛邪。從現代醫學來講,如有感染的體虛病人,須先抗感染去病因,再補虛,如光補虛而不抗感染,病人無法康複。
3.進補必須因人而異,不可亂行進補,進補前最好請老中醫作一檢查,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最佳補藥。
4.藥補不如食補,有些大病初愈者,體質極其虛弱,此時不宜藥補,可先行食療進補。
細節提示:
季節性考慮也是進補之道,一般進補宜在冬季進行。
126.老年人美容更長壽
健康一句話:老年人恰當而適宜地修飾與美容,會給他們帶來青春與活力。
瀟灑大方的儀容常會給老年人帶來年輕感,這種年輕心理,會給老年人帶來愉悅感和滿足感。
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對促進健康、延年益壽很有益處。因為當人處於愉悅和滿足的心情時,能夠促進分泌更多的酶、乙酸膽堿、去甲腎上腺素等生化物質。這些生化物質分泌的增加,能使體內血液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狀態以及內髒器官的代謝活動調節到最佳狀態,並能增強機體免疫係統的功能。
細節提示:
老年人講究美,但不可追求豔。
127.尋找成就感可助長壽
健康一句話:據科學調查發現,成就感與壽命有關。
在生活中,往往那些感覺自己是成功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社會角色的老年人,將會使他們的晚年生活積極健康,因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而那些自認為在所處的社會角色上表現不佳的老年人,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發生,染上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從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細節提示:
老年人應找尋自己晚年的價值。
128.亞健康是長壽的大敵
健康一句話:介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亞健康是人類健康與長壽的大敵。
“疲勞綜合征”就是亞健康狀態的典型代表。此類疾病表麵看對人體並無多大妨礙,僅僅表現為生理功能低下,但其潛伏的危險性卻不容忽視,因為疲勞綜合征往往就是某些慢性病的先兆。比如人們所熟悉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很多都繼發於疲勞綜合征。
細節提示:
調節生活規律,遠離亞健康。
129.建立勝任感有利於長壽
健康一句話:在生活中總感覺自己能夠勝任的人,更易有健康的生活習慣。
1.一個人若能很好地作好自己的工作,將會給他帶來滿足感和充實感。有勝任感的人,生活總是很有節製,生活得就會比較順利。
2.老年人應積極地投入到自己最看重的工作中去,將促進勝任感的產生,而這種勝任的感覺對一個人的健康和長壽大有益處。”
細節提示:
沒有勝任感的人,容易對生活產生消極情緒,或染上不良習慣。
130.《顏氏家訓》的養生之道
健康一句話:《顏氏家訓》的養生內容主要集中在養生要求真務實,勤學常練。
顏氏強調,養生應從日常實用著手,勤學常練,講求節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愛惜和保養精神,調理與養護氣息,起居應有規律,飲食不能過飽,穿衣冷暖適當。平時可以依據體質的狀況,吃一些滋補或調理食品,如槐實、杏仁、枸杞、黃精、白術、車前等,從中能得到很多好處。老年牙齒鬆動時,可以在每天早晨叩齒,長期堅持去做,就能獲益。
細節提示:
養生應避免禍患,保全生命。
131.二十四節氣與疾病的關係
健康一句話:二十四節氣與疾病的發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應掌握其規律,及早做好預防。
1.從立春到清明前後,是生物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此時人體處於血液循環的旺盛期,易發生精神疾病、皮膚過敏、出血及婦女月經不調等疾病。
2.從穀雨至夏至前後,天氣多陰濕,人最容易精神不快,且多易發風濕熱等疾病,也是胃病、痛風複發期。
3.從小暑至處暑前後,暑熱最易引發消化係統疾病、眩暈病和中暑等疾病。
4.從白露至大雪前後,天氣較幹冷,易發生感冒、哮喘,以及呼吸道疾病。
5.從冬至至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易發生凍傷、瘙癢症和腦溢血等疾病。
細節提示:
針對不同的季節,要采取不同的保健預防措施,可避免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