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流感季節如何防流感
健康一句話:在流感季節注意預防,可以少患感冒。
1.及時接種疫苗。流感疫苗能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即使在接種後患上流感,也能減輕其症狀並降低並發症的幾率。
2.避免觸摸公用物品。公共物品很容易沾染上感冒病毒,一旦接觸上就有可能引發感冒。
3.常備洗手液,多洗手。每次洗手時,要抹上足夠量的洗手液,然後輕搓雙手10秒,然後用流水衝掉。
4.多做運動,多按摩。每天能積極活動3個小時的人,比活動量少的人患流感的幾率低35%。
5.保證睡眠。保持充分的睡眠可以有效地預防感冒。研究表明,每天睡7小時以上的人,要比每天隻睡4小時的人,產生的抗體多一倍。
細節提示:
在流感季節,最好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
156.吃退燒藥需謹慎
健康一句話:退燒藥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很常見,因此,退燒藥必須慎重服用。
1.病因不明不可用藥。對病因不明的發熱不能亂用退熱藥,尤其在發熱初期時更不能亂用,以免因用藥幹擾引起誤診。
2.短期低燒免用藥。低燒通常指體溫在38.5℃以下的發燒,這種體溫升高在小兒幾乎看不出有什麼異常,在成人則往往已經引起明顯的不適反應。
3.服藥期間多飲水。退燒藥多會引發出汗,增強人體散熱能力,達到體溫降低的目的。這一過程會消耗大量的水和水溶性維生素,故而發燒病人在使用退燒藥期間宜多飲水。
4.必要時輔以物理降溫。對一些高燒持續不退的病人,在使用退燒藥的同時,可輔以用稀釋酒精液作全身擦浴,以加速體內散熱。
細節提示:
出現高燒情況最好去醫院就診。
157.安眠藥不能長期服用
健康一句話:長時間依靠安眠藥入睡會讓人產生多種不適,因此要盡量擺脫對安眠藥的依賴性。
1.一般來說,短期失眠患者用藥2周後就可以停藥;慢性失眠需長期服藥者,如1周失眠4次以上者,可天天服藥;如果在3次以下就應該按需服藥,不可養成靠藥物入睡的習慣。
2.選用適合的安眠藥。對於入睡困難的失眠病人,應選用超短效類藥物,服用後可使病人很快入睡,並在第二天起床後沒有酒醉感;對於維持睡眠困難、噩夢頻頻的失眠病人,可選用短效或中效類藥物;對於早醒的失眠病人,應采用中效或長效類藥物。
3.服用安眠藥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次日早晨的認知功能,因此治療周期宜短不長。不管怎麼吃,安眠藥絕沒有必要天天吃,應根據失眠特點按需間歇使用最小劑量,隻要睡眠質量一有改善,就應馬上停用。
細節提示:
隻有對症、恰當用藥才能既減少副作用,增加療效。
158.感冒發燒不必依賴抗生素
健康一句話:感冒後使用抗生素,實際上不會起作用,隻能帶來害處。
1.服用抗生素使感冒越來越難治。經常性地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感冒,人體就會產生耐藥性,結果隻能使感冒越來越難治。
2.抗生素對普通感冒無效。90%以上的感冒並不是由細菌引起的,而是由病毒引起的。一般的感冒隻需要使用一些簡單的抗病毒藥品就行了。
3.抗生素是最宜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抗生素藥物的不良反應以皮疹、頭暈、惡心、胃腸道不適等表現多見,但嚴重時也可造成過敏性休克,或對肝、腎等器官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細節提示:
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可損害兒童的聽覺神經。
159.用藥須防藥物性肝炎
健康一句話:很多藥物易引起藥物性肝炎,長期不愈,甚至危及生命。
1.能引起肝損害的藥物種類相當廣泛,至少在200種以上,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含有乙酰氨基酚的各種感冒藥、紅黴素、降糖藥、口服避孕藥等。在服用這些藥物時,最好不要同時服用多種,以免劑量過大。
2.藥物引起肝炎通常會發生在用藥後的1~4周,具體表現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但嚴重的藥物肝損害會引起大片肝壞死發生,出現黃疸、凝血機製障礙、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有可能危及生命。
3.一旦確診為藥物性肝炎,應該立即停用與肝損害有關的或可疑的藥物,並注意幾天內病情的改善,但也有一些患者在停藥後幾周內病情仍會繼續加重,並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康複。
4.患者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給予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維生素類,飲食不佳者靜脈輸注葡萄糖,加速藥物的排泄。同時采用保肝、降酶治療並根據引起肝髒中毒的具體藥物種類應用對症的解毒藥物。
細節提示:
盡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藥物是避免藥物性肝炎的關鍵辦法。
160.補品也可能危害健康
健康一句話:盲目食用補品不光是在浪費錢,甚至還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1.市場上的很多補品根本並不能起到保健作用,甚至有一些實驗性的證據顯示,這些補品可能有害健康。有專家認為,如果一個人的飲食不健康,靠服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C保持健康,其實並沒有好處,因為多數醫學實例都沒有顯示這些補品對健康有幫助。
2.服用很多補品,攝取高抗氧化劑對人體有害。專家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抗氧化劑可以降低氧化損害,並能減少疾病,是不正確的。一係列驗證補品有益健康的試驗證實,水果和蔬菜中起保護作用的是一些其他東西,而不是抗氧化劑。
3.有專家認為,可能補品中的抗氧化劑消化得太快,而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在消化係統停留的時間較長而有益健康。在尚未充分了解之前,人們不要亂用大劑量的補品或者富含抗氧化劑的保健品,要堅持食用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細節提示:
購買補品要注意認準經國家相關部門檢測合格的產品。
161.服藥時不能飲酒
健康一句話:服藥時飲酒,不僅降低藥效,還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1.酒中含有乙醇,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轉化,降低療效外,也能誘發藥品不良反應。
2.長期飲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損傷,影響肝髒對藥物的代謝功能,使許多藥品的不良反應增加。
3.特別是服藥時飲酒,可使消化道擴張,增加藥物吸收,從而易引起不良反應。如服用巴比妥類藥物時飲酒,則可增強巴比妥類藥物的中樞抑製作用造成危害。
4.有些藥物能加重乙醇對人體的損傷。例如,雷尼替丁可減少胃液分泌,加重乙醇對胃黏膜的損害;甲硝唑可抑製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加重乙醇的中毒反應。
細節提示:
含酒精度數低的啤酒、果料酒和滋補酒,在服藥時也不應飲用。
162.中藥也會引起過敏
健康一句話:認為中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其實是一種誤解。
大多數人認為,中藥是天然的,不會過敏,事實上,中藥與西藥一樣,可引起過敏症狀,隻是我們沒有意識到。
中藥過敏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這主要是受到用藥者的遺傳基因、體內代謝酶及免疫係統等的影響。
中西藥合用也可能導致過敏,也許分別服用中藥或西藥都不會發生過敏反應,但同時服用卻很可能造成兩種藥物的化學反應,從而產生第三種物質造成過敏反應。
中藥的過敏反應和西藥類似,也主要是全身反應,如四肢麻木、胸悶氣短、血壓下降等;皮膚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等;局部過敏反應,如喉頭水腫等。
細節提示:
服藥出現過敏反應,應當立即停藥,及時就診。
163.有選擇地服用鎮痛藥
健康一句話:疼痛是許多疾病的一種症狀,但要慎重使用。
1.鎮痛藥不能輕易地使用,應在明確病因的前提下使用,否則,容易掩蓋疾病真相,延誤診治;
2.鎮痛藥僅限於急性劇烈疼痛時用,而且是短期的,不能反複多次使用。
3.鎮痛藥的效用大小,取決於疼痛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不同的給藥途徑以及藥的作用開始與持續時間,都會影響效用。由於每類鎮痛藥中都有幾種可供選擇,如作用強的和烈性的,作用弱的和溫和的,因而在具體用藥時要有所選擇。
4.鎮痛藥多數都有成癮性,屬於“麻醉藥品”,使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遵醫囑用藥。自購時要選安全性大、成癮性小的藥物為好。
5.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麵強調不盲目濫用,即無確鑿證據非用不可,或評估病情有進展使疼痛加重,還是耐藥產生了依賴性;另一方麵因為擔心產生藥物依賴性而過於謹慎致藥量不足,也可產生依賴。
細節提示:
長期服用鎮痛藥,容易產生依賴性。
164.防止生活中無效用藥
健康一句話:用藥不當不僅起不到治療的作用,反而會帶來副作用。
1.皮炎、瘙癢症用激素。雖激素類藥具有抗過敏、抗炎作用,對某些皮膚疾病、瘙癢症有一定療效,但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是無益的。隻有濕疹、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牛皮癬等才先用激素。經常使用,還可能誘發感染,甚至導致潰瘍不愈。
2.功能性腹瀉用抗生素。腹瀉一般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前者當然應選用抗生素,而後者用抗生素則無效。消化功能紊亂可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生活規律的改變、外界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此類腹瀉使用抗生素均無效。
3.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上呼吸道感染。顯然抗生素對流感治療是無用的,隻有當並發細菌感染時,方可考慮使用抗生素。
4.頭痛服用止痛藥。幾乎所有頭痛都源於血管和肌肉。在情緒緊張、藥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頭痛時,由於腦動脈血管收縮,隨著每次心跳,動脈血管受到牽拉便會產生跳痛。因此,治療頭痛首選藥物是作用於血管的藥物。
細節提示:
任何藥物都有其毒副性,用藥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165.用藥務必看清服用說明
健康一句話:在用藥時,經常會看到“禁用、忌用、慎用”等字,雖一字之差,卻對健康影響很大。
1.“慎用”是提醒服藥的人服用該藥時要小心謹慎,要細心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出現,如有就必須立即停止服用。一般來說,家庭遇到慎用藥品時,應當向醫生谘詢後使用為好。
2.“忌用”是說已不適宜使用或者應避免使用。標明“忌用”的藥,說明其不良反應比較明確,發生不良後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個體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故用“忌用”二字以示對某個群體的警告,比如,“阿莫西林膠囊”說明書有一條說,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患者,應用本品容易發生皮疹,應該避免使用,這就是“忌用”。
3.“禁用”是對用藥的最嚴厲警告。“禁用”就是絕對禁止使用,因為由此引起的反應可能是致命的,比如,青黴素過敏及青黴素皮膚試驗陽性患者,禁用“阿莫西林”等青黴素藥物。
細節提示:
如有“慎、忌、禁”的症狀,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服用。
166.掰碎吃藥易導致改變藥效
健康一句話:將藥片分成小塊服用,很可能會破壞藥片外表的保護層,導致藥效發生變化。
1.將藥片分割服用會有很多問題。許多藥片外表都覆蓋著一層抵禦胃酸的保護層,如果藥片被分割服用,就會在胃中分解,從而失去療效。
2.有一些藥片的外表有一層“延緩糖衣”,作用是延緩藥片的分解,延長藥的療效。如果藥片被分割服用,藥效持續時間會縮短,副作用反而會增加。
3.很多藥片的外表都有一條切割紋,使患者誤以為可以分割服用,事實上,很多藥片上的切割紋隻是起裝飾作用。
細節提示:
在用藥時有疑問,要及時谘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