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食物的結構從溫飽型逐步過渡到了營養型,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合理的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當前食品有四大趨勢:
1.素。以土豆為主的蔬菜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成了新寵。
2.野。野生植物新鮮,無汙染,深受營養專家的提倡。
3.粗。如今的好米、精米、反而不如粗糧得寵。
4.雜。所謂吃雜,講究的是營養平衡,合理配膳。
細節提示:
野果品種的營養成分也很豐富,如桑葚果中的維生素含量比常見的水果高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還含有18種必需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
221.土豆燉牛肉營養高
健康一句話:土豆燉牛肉可以營養價值互補。
土豆與牛肉搭配食用,可利用牛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優勢,彌補土豆營養成分的不足;而土豆則提供了足夠的熱能,不至於耗費牛肉中的蛋白質用於供給熱能。
土豆在生理上屬於堿性食物。而牛肉中含酸性元素較多,在生理上屬於酸性食物,兩者同食,還可以達到體內酸堿平衡,避免引起“酸中毒”。
土豆與牛肉同食,能收到營養互相促進的效果,如牛肉中動物脂肪偏多,但土豆中鉀含量較豐富,可降低中風的發病率。牛肉含豐富脂肪和蛋白質,若獨食用過於油膩,而土豆較清淡,若兩者合理搭配,可大大提高營養價值。
細節提示:
燉土豆和牛肉時,不宜用太大的火。
222.老年人宜多吃兔肉
健康一句話:老年人多吃兔肉可預防腦血栓。
人到老年,由於生理功能衰退,常會出現許多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對於這些疾病,在日常飲食中,就需要盡可能地選擇改善生理功能的食品。
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是宜於老年人食用的理想食品。兔肉的肌肉細而鬆,食用後好消化。其脂肪含量很少,肉味醇厚,屬於低脂肪,高蛋白肉類。它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能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應會降低,從而可能會導致人出現頭昏、反應遲鈍,甚至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等情況,這時吃些甜食可以被血液吸收,迅速補充體能,起到消除疲勞、調整心情、減輕壓力的效果。
細節提示:
甜品最好是“適可而止”,不可過多食用。另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循醫生的囑咐,不能夠隨便吃甜品。
223.吃雞蛋的誤區
健康一句話:錯誤的認識會造成對雞蛋的食用不當,影響健康。
1.常吃雞蛋可導致膽固醇偏高。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後可釋放出膽堿,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酰膽堿,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2.生雞蛋更有營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生雞蛋裏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另外,生雞蛋內含有“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
3.做雞蛋時加入味精。蛋本身含有多量的穀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鈉,若加入味精,加溫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的物質—穀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雞蛋本身的鮮味反而被掩蓋。
細節提示:
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224.海帶燉肉有利於健康
健康一句話:海帶燉肉,可調節體內酸堿平衡。
海帶燉肉,不僅營養豐富,消化吸收率高,同時還能調節體內酸堿平衡,避免引起“酸中毒”,影響身體健康。
肉類屬於動物性食品,能滋補強身,但是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同時,在生理上屬於酸性食品,因此,肉加海帶燉食,容易調節生理上酸堿平衡失調,避免“酸中毒”。
同時,海帶中富含褐藻酸鉀、食物纖維等,具有降低血壓、血脂和膽固醇等作用。在營養上可與肉類互補。
細節提示:
海帶在烹飪之前應先用清水浸泡兩三個小時,中間應換一次水,但不要浸泡時間過長,最多不超過6小時為宜。
225.吃鹹魚宜配青菜
健康一句話:鮮魚配青菜,爽口又防癌。
吃鹹魚菜肴時,最好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青菜,因為鹹魚都是用粗鹽醃製而成的,粗鹽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由於其中的金球菌的作用,可使一部分硝酸鹽還原成為亞硝酸鹽。
魚在長時間的醃製和保存過程中,一部分魚肉蛋白會產生分解,釋放出一種叫“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在酸性環境下,就會與亞硝酸鹽發生化學反應,合成一種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質——亞硝胺,危害人體健康。
但是,亞硝胺卻能與蔬菜中的維生素C發生還原反應,從而消除對人體的有害因素。
所以,吃鹹魚時一定要搭配吃富含維生素C的青菜,才能減少這種致癌的危害。
細節提示:
鹹魚雖味鹹而香,但是不易多吃,多吃鹹對胃髒不利。
226.高纖維零食可以多食
健康一句話:科學吃零食,健康又美味。
很多人認為,零食都是些沒有營養的食物,但是高纖維零食日常可以多吃些。這類高纖維的零食主要有:
1.新鮮水果或無糖果幹,如提子幹、杏脯、西梅幹等是最健康的零食。
2.高纖維的全麥麵包、全麥蘇打餅更是飽肚提神的上佳選擇。
3.高纖維零食堅果類如:非鹽焗的果仁和豆類,如花生、腰果等,或幹燥的蘋果片等。
4.高纖維補鈣類物質如低脂酸奶。
細節提示:
其實,對待零食並不一定避之則吉,隻要懂得選擇,配合分量適中的正餐,零食也可以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
227.肉類燜吃最有營養
健康一句話:肉類燜煮維生素流失量小。
肉類食物在烹調過程中,某些營養物質會遭到破壞。而不同的烹調方法損失的程度不一樣。損失最多的要數蛋白質,在油炸的過程中可達8%~12%,煮和燜時損耗小些。維生素B1在油炸的過程中損失45%,煮時為42%,燜為30%;維生素B2在油炸煮的過程中損失為18%,燜時為10%。
因此,在烹調過程中,燜損失營養最少,而煮要比油炸好。
另外,把肉切成肉泥與麵粉等做成肉丸子或肉餅,其營養價值的損失要比直接油炸和煮減少一半。
細節提示:
燒肉先放鹽,容易使肉體積變小變硬,不容易燒酥,吃起來口味也差。
228.吃火鍋宜喝酸奶
健康一句話:酸奶能有效抑製“火鍋病”。
眾所周知,吃火鍋最愜意的就是燙、辣、鮮。燙和辣都有刺激性,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損傷胃腸道黏膜而造成“火鍋病”。
“火鍋病”主要表現在吃火鍋後,因腸胃肝膽出現不適而誘發急性腸胃炎、腹瀉等疾病。特別是有些人貪圖鮮嫩,吃火鍋時隻把生菜燙一燙就吃,食物中的細菌和寄生蟲沒有被殺死,從而導致感染。
酸奶口感細膩而稠滑,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對腸胃有很好的保護。酸奶含有有利於胃腸道保護的乳酸菌。乳酸菌具有酸化腸腔、抑製腐敗菌生長等功效。
細節提示:
火鍋雖然味美,但是不宜多吃,容易上火。
229.保持雞蛋營養最佳的吃法
健康一句話:雞蛋最好蒸、煮、炒著吃。
雞蛋營養效果最佳的吃法是煮、蒸、炒。因為經過煮、蒸的雞蛋菜肴,不旦各具特色,而且其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也沒有損失,硫胺素、核黃素等維生素的損失僅是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