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腎病的藥膳治療(1)(2 / 3)

配製治療腎病藥膳的常用藥物

魚腥草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蕺菜的帶根全草。魚腥草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祛痰排膿等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痰稠、熱毒瘡瘍、肺癰咯吐膿血、熱淋小便澀痛、水腫、痔瘡等。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魚腥草確有利尿作用,用魚腥草灌流蟾蜍腎或蛙蹼,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和尿液分泌,從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機物所致,鉀僅起增強利尿的附加作用;另外,還可能由於槲皮苷的血管擴張作用。研究報告還證實,魚腥草還有鎮痛、止血、抑製漿液分泌,促進組織再生長等作用。雖然魚腥草有臭菜的俗稱,隻要處理得當,製作有方,吃起來卻清香可口。據報道,在貴州,魚腥草是頗受人們喜食的野菜,當地人們習慣挖掘泥土中的嫩莖及其出土嫩芽作菜,其產量和食用量均為全國之冠。外地人遷居貴州,也都人鄉隨俗,常食不厭。辨證服食魚腥草,將大大有益於急慢性腎炎的康複。

茯苓

白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內層白色部分,其外層淡紅色者稱赤茯苓,現在赤茯苓、白茯苓已不分用,處方統稱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滲濕、健脾等功效。用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脾虛濕停等。中醫認為,茯苓其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凡內而髒腑,外而肌膚,出現水濕痰飲為患,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隨症配用,但尤多適用於偏寒偏虛者,適宜於急性腎炎患者尿少、浮腫者食療中應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茯苓醇浸液給家兔腹腔注射有顯著利尿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茯苓含三萜類成分茯苓酸、乙酰茯苓酸、去氫齒孔酸、鬆齡酸,含多糖類成分β-茯苓聚糖(約占幹燥品的93%)、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膽堿、蛋白質、脂肪、麥角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組氨酸、樹膠、甲殼質以及鉀、鈉、鎂、磷、鈣、硫、鐵、錳、氯等元素。因此,認為茯苓不僅有較好的利尿消腫作用,而且有輕度的寧心降壓作用,同時,還可顯著地提高腎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玉米須

玉米須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米的花柱。玉米須性平,味甘,具有利尿、泄熱等功效,可廣泛運用於腎炎水腫。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玉米須含苦味苷、皂苷、生物堿、樹脂、揮發油(內含香荊芥酚等)等活性成分,還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K以及含泛酸、肌醇、蘋果酸、檸檬酸等,均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動物藥理實驗結果證明,玉米須煎劑給麻醉犬靜脈注射,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即可促進機體鈉的排出量,但作用較弱。

對於急性腎炎患者伴血壓升高的患者來說,應用玉米須利尿降壓是安全的、溫和的、有效的,經常飲用其茶劑,效果穩定,值得推廣。

車前

車前,即車前草,為車前科草本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車前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明目、祛痰、通淋消腫等功效,適用於腎性水腫、小便不利、淋證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車前全草含桃葉珊瑚苷、車前苷、熊果酸、6-穀甾醇、棕櫚酸、β-穀甾醇酯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C等活性成分。現代藥理實驗及臨床觀察資料表明,車前可使體內氯化鈉、尿素、尿酸排出增多而利尿作用顯著。對於腎炎患者來說,車前草幹品用量10克,鮮品加倍。

荷葉

荷葉,為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蓮的幹燥葉或新鮮葉。荷葉性平,味苦澀,有消暑利濕、升發清陽等功效,可治水腫等病症。有資料報道,荷葉適用於急性腎炎患者,煎水代茶飲,有消水腫、利小便作用。

澤瀉

澤瀉為澤瀉科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澤瀉含澤瀉醇及其乙酸脂等三萜類,另含揮發油、生物堿、樹脂、天門冬素等。澤瀉煎劑和浸膏對人和多種動物均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尿中鈉、氯、鉀和尿素的排泄量增加。澤瀉的幼莖、嫩葉可食用,在民間有“如意菜”的美稱。有報道,每100克鮮澤瀉塊莖,含鉀量可達147.5毫克,為本品的利尿作用提供了科學佐證。植物生態學提示,冬季采集正品其利尿效果最佳,春季者次之。對於慢性腎炎(或伴急性發作)者來說,當其兼有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症時,運用澤瀉或澤瀉的幼莖、嫩葉食療防治是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