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白茅根,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白茅根性寒,味甘,能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治於熱淋、小便不利、水腫等。中醫認為,白茅根可用於急性腎炎,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現代藥理實驗研究表明,白茅根水浸劑對正常動物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主要為鉀鹽。在臨證運用中,可單用或配伍其他具清熱利尿作用的食藥兼用之品。
益母草
益母草,為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全草。益母草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益母草堿、水蘇堿、芸香苷和多量氯化鉀等成分。研究報告表明,益母草堿能擴張溫血動物血管;並可增加動物冠脈流量,降低冠脈阻力,對實驗性心肌梗死有某些保護作用。現代臨床運用益母草治療急性腎炎,獲得較好療效。治療中,用益母草幹品90~120克,或鮮草180~240克,加水7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3次服用,同時結合常規處理,觀察80例,均治愈,最快5日,最長36日。
熟地黃
熟地黃,即熟地,為玄參科草本植物地黃的根莖,經加工蒸曬而成。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具有滋補腎陰、益精養血、填髓補腦等功效,適用於腎陰虧虛、精血不足、陽痿、早泄、遺精、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貧血、慢性腎炎、慢性肝炎、腎病綜合征、白細胞減少等。現代醫藥學研究表明,熟地黃主含β-穀固醇與甘露醇及少量豆固醇,還含微量菜油固醇;熟地黃含梓醇、地黃素、生物堿、多種糖類(如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水蘇糖、甘露三糖、毛蕊花糖、棉子糖等)、多種氨基酸;熟地黃還含有胡蘿卜苷以及含有包括鐵、鋅、錳、鉻微量元素在內的20多種元素,並含有磷酸等成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熟地可促進血虛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複,加快CFU-S、CFU-E的增殖、分化,具有顯著的“生血”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地黃水煎浸膏劑可明顯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且口服熟地煎劑後,可以使大鼠降壓並改善腎功能。
藥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熟地黃可促進腎髒對體內代謝產物尿素進行排泄。在慢性腎炎(或其伴急性發作)者的熟地食療運用中,要注意地黃屬滋膩之品,久服易於膩膈,平時消化不良、腹瀉及胸悶腹脹者更不宜服用。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主蝙蝠蛾科昆蟲綠蝙蝠蛾幼蟲的屍體。現代研究表明,冬蟲夏草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近期療效良好,遠期發現可延緩進展,使惡化緩慢。治療後必需氨基酸較治療前明顯升高,非必需氨基酸明顯下降。且天然蟲草與人工蟲草均可改善腎功能,糾正貧血,提高細胞免疫水平。
黃芪
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等的幹燥根。黃芪性微溫,味甘。生用,有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等功效;炙用,可補中益氣。我國曆代醫家十分重視黃芪的補虛益氣、利尿消腫作用。黃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質、數種氨基酸、苦味素、膽堿、葉酸等活性成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黃芪煎劑亦有利尿及鈉排出增加。
值得重視的是,黃芪對實驗性腎炎有明顯防治作用,有報道資料,大鼠於注射“兔抗鼠腎血清”以產生血清性腎炎前3日開始每日服黃芪粉4~5克,注射血清3日後尿蛋白定量顯著低於對照組,病理切片亦證明腎髒病變減輕。而每日服黃芪粉0.8克或2克則無效。對注射氯化高汞引起的大鼠蛋白尿症,口服黃芪粉能加快其恢複到原水平。但服藥組動物體重較對照組顯著減輕。大鼠口服黃芪粉均可降低生理性尿蛋白排泄,用黃芪煎煮的濃縮汁則無效。服藥期間尿量並無明顯增加。由此可見,藥食兼用之品的黃芪適用於急、慢性腎炎者。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黃芪有明顯擴外周血管、腦血管和腸血管、腎血管作用,並能改善微循環,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對急、慢性腎炎患者來說,黃芪是標本兼治的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