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預備。自然直立,雙臂在胸前平屈,十指自然並攏,兩掌心向上,指尖相對。
②翻掌,左掌心向上托,右掌心向下按,並吸氣。
③複原。再右臂上托,左臂下按。
④如上反複數遍。
(4)五勞七傷向後瞧:
①預備。直立勢同第一段,兩手叉腰。
②慢慢向右轉頭,眼看後方。複原。
③慢慢向左轉頭,眼看後方。複原。
④如上反複數遍。
(5)搖頭擺尾去心火:
①預備。馬步,雙手自然放於兩膝上,虎口對著身體,上體正直。
②頭及上體前俯、深屈,隨即向左側做弧形擺動,同時臀向右擺。複原成預備姿勢。
③頭及上體前俯、深屈,隨即向右側做弧形擺動,同時臀向左擺。複原成預備姿勢。
④如上轉換數次。
(6)兩手攀足健腎腰:
①預備。兩足並立,雙臂平屈於上腹部,掌心向上。
②身體緩緩前屈,兩臂垂下,膝部挺直,雙手觸摸腳尖,頭稍抬。複原成直立狀,③兩手放於背後,以手掌抵住腰骶部,身體緩緩後仰。複原。
④如上反複多遍。
(7)攢拳怒目增力氣:
①預備。馬步,雙手握拳放腰間,拳心向上,兩目圓睜。
②右拳緩緩向前擊出,臂伸直,拳心向下。兩手用力握拳,兩眼睜大,向前虎視。右拳收回,複原成預備式。
③左拳緩緩向前出擊,動作同②。複原。
④如上重複數次。
(8)背後七顛百病消:
①預備。直立,成立正姿勢。
②兩足跟漸離地,前腳掌支撐身體,依然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
③足跟落地,複原為立正姿勢。
④如此反複顛7次。
五禽戲
五禽戲是漢代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組編而成的一套鍛煉身體的方法,經常練習可增強體質,防治疾病。華佗不但是個專長做手術的外科專家,而且是個善於應用運動來防治疾病的名醫。他曾對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其極耳。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百病不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為導引之事午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我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這一段話說明了五禽戲的內容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
五禽戲是一套很適合老年人強身治病的保健運動。華佗認為人體必須經常運動,使食物容易消化,血脈流暢,才能健康無病。他創編五禽戲後,不但身體力行,堅持練習,而且廣為傳授。因行之有效,故備受後世養生家推崇。隨著時間推移,輾轉傳授,形成了各種流派的五禽戲,流傳至今。五禽戲中的虎形可益肺氣,有補腎健腰、增長體力的功效;熊形能舒肝氣,有健脾胃、助消化、活關節等功效;鹿形健胃氣,有疏通氣血、健壯腰腎的功效;猿形固腎氣,可增長臂力、健壯脾胃;鳥形調心氣,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健壯腎腰。可見,五禽戲對五髒均有良好的作用,四季均可鍛煉。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等慢性疾病患者,練習五禽戲,可收到一定的強身健體效果。如果為了提高某一種運動素質或針對某種疾病,可選練一禽之戲,如肌肉無力可多練熊戲,動作遲鈍可多練猿戲,平衡失調可多練鳥戲等。
五禽戲是從古代導引術發展而來的,所以練五禽戲也必須掌握導引術的基本要領。就是要有意念活動鍛煉,配合呼吸和肢體活動。鍛煉時,首先,三者要密切結合,融為一體;其次,練五禽戲必須象形取義,就是說練虎戲要像虎,而且要取虎的活動對健身有意義的方麵。
(1)熊形:此勢有健脾養胃、幫助消化、活動關節等功效。
①預備。兩腳平行自然站立,距離與肩等寬,兩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
②屈左膝,右肩向前下晃動,手臂亦隨之下沉,左肩則稍向後外舒展,左臂稍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