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的作用
按摩是在中醫經絡腦穴學說等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在人體體表一定的部位施以各種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按摩具有疏通經絡氣血,調整髒腑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綜合效應,具有不幹擾或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方便實用,簡單易行,不受設備等外界條件限製等特點。疾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人體髒器的功能發生紊亂,而人體又失去了平衡和調節的能力。按摩是通過各種被動性的手法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從而調整機體功能,消除致病因素,以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按摩具有平衡和調節的作用。按摩可扶正祛邪、增強體質。按摩時局部皮膚往往發紅,測量皮膚溫度則明顯增高,這是血管擴張,局部充血和血液循環改善的結果。按摩作為一種無創傷、非介入性的自然療法,在藥源性疾病日益增多、藥物不良反應難以克服的今天,其所具備的各方麵優勢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疾病。按摩療法包括患者自我按摩和他人被動按摩,後者又可分為家庭按摩與醫生按摩。按摩在腎病之水腫、腰痛等症的治療及整體康複方麵具有悠久曆史,其療效平穩、安全易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輔助措施。
腎病患者如何進行按摩
按摩療法也是腎病的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以按摩部位來分,可分為頭麵頸部按摩、胸腹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肢體按摩、足部按摩等,長期堅持,也有一定作用。當然,腎病患者進行按摩治療,僅是一種輔助措施,對此患者應有所認識,應該全麵理解腎病的綜合治療。適用於腎病患者的常用保健按摩方法較多,患者可根據病情選擇運用,對所用穴位不明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準穴位,方可進行。
腰部自我按摩
(1)推法:用兩手掌根部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推動,動作要快速有勁,直至發熱為止,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具有補腎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2)摩法:用兩手掌擦熱,按摩兩側腰部,每側50次,每日早晚各做1次。有補腎壯腰的功效。
(3)捶法:用兩手握空拳,前後來回捶擊雙側腎區,或結合捶擊與其對應的腹部,每次20下。具有通經活絡、行氣化瘀止痛的功效(伴有血尿者,不宜用此法)。
本法重在腰部,通過自我按摩,對腎病患者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調節髒腑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身體抵抗力。
自我穴位按摩
(1)浴麵:兩手搓熱,手指並攏,手掌攤開,緊貼麵部,以雙手中指的指腹部為先導,分別從鼻翼兩旁的迎香穴開始,沿鼻柱兩側緣向上推擦,經目內眥、眉頭等處到達前額部,然後兩手左右分開,橫推至兩鬢,兩掌心也隨之掩眼而過,由兩鬢再向下,經過顳部的太陽穴及耳前、麵頰等部,返回到鼻翼兩旁之起點,再重新開始,按上述路線循環進行。浴麵具有暢通氣血、祛散風寒、明目通竅、醒腦提神及美容等功效,適用於感冒、頭痛、神經衰弱等。對腎病之體虛易感冒者甚宜。
(2)擦鼻:用兩手中指指腹擦鼻的兩側,由攢竹至迎香。具有通鼻開竅的功效,適用於防治腎病引起的體虛感冒。
(3)運頂:五指略為張開,按於額上,由前向後,順手運頂摩發,宛如梳頭之狀。因五指分開,正好作用於分布在頭頂部的五條經脈,頭領兩側又是膽經的分野,故運頂具有疏通氣血、散風行濕、清泄肝膽之火的功效,適用於防治。腎病之高血壓、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
(4)抹項:兩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攏,抱於腦後項枕部,掌根部分別安置於後枕骨下項後大筋(斜方肌)外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後沿著脊柱,由上往下按抹數次。風池穴為體表的“感風之處,停風之所,治風之穴”,用力按抹,可祛頭麵之風,散巔頂之寒,宣肝膽之火、清耳目之熱。
適用於防治感冒、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對腎病高血壓型及體虛易感冒者均宜。
(5)推胸脅:用一手的手掌平放在同側胸部的乳頭上方,斜行向下推抹,途經前胸正中兩乳頭之間(膻中穴),推向對側的脅肋部。推胸脅法有寬胸利氣、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疏肝利膽、和胃消食、散瘀除積等作用。經常練習,可產生增強呼吸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宣散鬱滯之氣血等綜合效應。對腎病引起的水腫、高血壓、納差等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