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慢性腎炎科學用藥指南(3)(3 / 3)

慢性腎炎降壓的目的是什麼

從表麵來看,降壓治療的目的是將血壓降低到正常範圍內,實際上,慢性腎炎降壓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動脈尤其是細、小動脈硬化。

高血壓早期可致全身細、小動脈痙攣,日久管壁缺氧,呈透明樣變性。小動脈壓力持續增高時,內膜纖維組織和彈力纖維增生,管腔變窄,加重缺血。隨著細、小動脈硬化和血壓高,各髒器發生繼發性改變,其中以心、腦、腎為最重要。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腎動脈上,可導致腎組織缺血,腎小球入球細動脈玻璃樣變性和纖維化,引起腎單位萎縮、消失,病變重者致腎功能衰竭,最後出現尿毒症,而後者又可加重高血壓病,形成惡性循環。此外,頸動脈粥樣硬化同樣可影響腦供血,導致頭暈、乏力、記憶減退等症狀。下肢動脈硬化可導致下肢缺血,出現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甚至下肢壞疽。高血壓病還可影響眼睛,使視網膜動脈痙攣、硬化,導致陣發性視物模糊,甚至視力嚴重減退。由於高血壓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都是悄無聲息的,所以,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為隱形殺手。現已證實,有效控製血壓還能明顯減少慢性腎炎患者心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率,降低死亡率,延長患者的生命。

降壓藥的種類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有6大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此外還有周圍血管擴張藥。

有一類新的降壓藥(又叫血管肽酶抑製劑)已經被開發出來。

這種藥物可以同時作用於兩個不同的係統。一方麵,它可以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的激素係統,該係統會引起周圍動脈的狹窄。另一方麵,它可以阻斷體內導致鹽分滯留的鹽分調節係統。這種藥物目前正在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評估,尚未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準。

治療慢性腎炎頑固性高血壓的選藥原則是什麼

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TlRA)配伍小劑量利尿劑;效果不滿意時,加鈣拮抗劑(CCB);如仍效差,心率快者加β受體阻斷劑或α及β受體阻斷劑,心率慢者改非雙氫吡啶CCB為雙氫吡啶CCB;降壓還不滿意,最後再加α受體阻斷劑。

為有效保護腎髒應首選什麼降壓藥物

在能把血壓降達目標值的前提下,要首選能更有效保護腎髒的降壓藥物。現已公認在全部降壓藥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是保護腎髒最有效的藥物,對延緩腎損害進展療效尤顯著。

因此,應予首選。

《美國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道》(J.C7)為6大類抗高血壓藥物指定了6個強適應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慢性腎病,預防中風複發),其中唯有ACEI擁有全部6個強適應證。J.C7發表後不久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南——《2003歐洲高血壓學會(ESH)和歐洲心髒病學會(ESC)高血壓治療指南》在《高血壓雜誌》發表,該指南對ACEI的全麵靶器官保護作用也作了充分的肯定。

ACEI是我國高血壓患者應用最為廣泛的抗高血壓藥物,CCB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兩者均可有效降壓,但J.C7為ACEI指定的強適應證(全部6個)卻遠遠多於CCB(2個),這反映了ACEI和CCB在靶器官保護方麵的不同特點。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有哪些作用

近年常給慢性腎炎患者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尤其常用其中的苯那普利(又名洛汀新)及福辛普利鈉(又名蒙諾)等。因為這類藥對慢性腎炎有下列3方麵治療作用:①降低高血壓;②減少尿蛋白(20%~40%);③延緩腎功能損害進展(減輕腎小球硬化)。

現已知該類藥不但能降低全身高血壓,還能直接降低腎小球內高壓,這後一作用是其他各類降壓藥所沒有的,也正因為這一作用它才能有效地減少尿蛋白及保護腎功能。所以,慢性腎炎患者無論有無高血壓均能服用此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