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鏡下血尿
顯微鏡下紅細胞計數已增多(符合血尿的診斷標準),但肉眼觀察尿色仍然正常,此時血尿稱為鏡下血尿。
什麼是肉眼血尿
尿中存在大量紅細胞,肉眼見尿色已變紅(堿性尿)或呈醬油色(酸性尿),洗肉水樣或濃茶樣或完全血樣,甚至含有血絲和血塊,此時稱為肉眼血尿。
當每升尿液中混有1ml血液時,即可呈肉眼血尿。
什麼是腎小球性血尿
腎小球性血尿即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也稱變形紅細胞性血尿,鏡下見紅細胞大小不一,體積可相差3~4倍,尿中可見2種形態以上的多形性變化的紅細胞,如大紅細胞、小紅細胞、棘形紅細胞、皺縮紅細胞等。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與腎活檢的診斷符合率可達96.6%。
尿紅細胞容積分布曲線檢查,如為非對稱性分布曲線,且峰值紅細胞容積變小,則也提示為腎小球性血尿。
什麼是運動性血尿
運動性血尿係指人在劇烈運動後驟然出現的一過性血尿。它與運動強度過大,運動量增加過快,身體功能情況下降關係密切。臨床檢查、化驗檢查及特殊檢查找不到其他異常的變化及原因。運動性血尿多數表現為鏡下血尿,少數呈肉眼血尿,一般運動後不伴隨其他異常症狀和體征,僅感疲勞乏力。運動中止後,血尿迅速消失,一般不超過3天,預後良好,對身體健康無影響。出現運動性血尿,可作為不適應運動負荷或機體功能下降的信號。
什麼是假性血尿
假性血尿,顧名思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血尿。常有如下幾種情況:
(1)尿液混入月經血、痔出血,或人為在尿液中加入了血液而出現的血尿。
(2)紅顏色尿某些食物或藥物引起的紅色尿。服用某些藥物如大黃、利福平、氨基比林,或進食某些紅色蔬菜也可排紅色尿,但鏡檢無紅細胞,為藥物或食物性“血尿”。
(3)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如尿呈暗紅色或醬油色,不混濁無沉澱,鏡檢無或僅有少量紅細胞,見於血紅蛋白尿;棕紅色或葡萄酒色,不渾濁,鏡檢無紅細胞見於卟啉尿;尿液呈深紅色,但無紅細胞,亦可見於膽紅素尿。
什麼是腎性水腫
腎性水腫是由於腎髒疾患所造成的水腫。腎性水腫的特點是水腫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或顏麵部、足踝部,以晨起明顯,嚴重時可延及下肢及全身,甚至出現腹水、胸水。腎性水腫的性質是軟且易移動,臨床上呈可凹性浮腫,即用手指按壓局部皮膚可出現凹陷。
引起腎性水腫的原因有: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水鈉瀦留;全身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使體液進入組織間隙;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血容量減少,致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等。
什麼是管型尿
管型是蛋白質凝聚在腎小管腔中所形成的一種圓柱狀物質。腎小管上皮細胞所分泌的蛋白,由於濃縮和在酸性環境中凝固形成透明管型。有時還可以同時有紅細胞、白細胞凝聚在內,稱為細胞管型。若有退行性變的細胞碎屑,則形成顆粒管型。若管型基質中含有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變性的上皮細胞,則成為脂肪管型。正常人12小時尿內管型應少於5000個,每毫升尿內含2~5個,或每低倍鏡視野少於1個。如果尿液中管型增多,特別是顆粒管型增多,常提示腎髒實質受損害。
什麼是腎性高血壓
因腎髒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壓稱為腎性高血壓,是繼發性高血壓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成年高血壓患者的5%~10%。腎性高血壓大致可分為兩大臨床類型:
(1)腎實質性高血壓由腎實質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壓稱為腎實質性高血壓。此類患者出現高血壓的年齡較早,有腎炎病史或腎盂腎炎病史,可見血尿、水腫、蛋白尿,或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在高血壓發生之前或同時出現尿檢異常,可有或不伴有腎功能損害。
(2)腎血管性高血壓腎動脈狹窄導致腎缺血引起的高血壓稱為腎血管性高血壓。此類高血壓多發生在30歲之前或50歲以後,臨床上有高血壓急劇惡化的現象,部分患者有腰部外傷或腹痛史。
常表現為舒張壓明顯升高,降壓藥的降壓效果差。查體可在上腹部聞及血管雜音,X線及腹部B超可見雙腎大小有差別,腹主動脈或選擇性腎動脈造影可見腎血管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