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3 / 3)

5.如可能,將患者置於半坐臥位;病情不允許時可取左側臥位並稍稍垂頭。

【操作步驟】

1.將食管和胃氣囊充氣後放入水中,檢查有無漏氣,然後徹底放氣。

2.測量導管置入的長度(以胃囊上端作為導管的尖端進行測量),將經潤滑的導管通過鼻或口插入(一般約插入50cm),確保胃氣囊完全在胃內。注意將氣囊壓扁折緊後進行插管以利於置入,如經口插管應先放置咬口器,以防患者咬住導管。

3.確認導管已在胃內。可經胃管注入空氣,同時在劍突下聽診有無氣過水聲。向胃氣囊內注入50~100ml空氣後進行胸片檢查以進一步證實導管位置。其他有助於確定插管位置的方法包括:在喉鏡直接指引下或X線透視下插管。

4.向胃氣囊內再注入空氣,直至總量達250~300ml,然後將注氣口用橡膠夾雙道夾住。氣囊充氣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痛,胸痛的出現可能是胃氣囊滑入食管的信號,應立即將氣囊放氣並將導管向下再行推進。

5.用一定的力量向上牽拉胃氣囊並使氣囊壓迫於胃底的曲張靜脈,可通過標準的牽引裝置來保持牽引狀態,在牽引架上可懸掛1~2kg的重物。

6.於導管出鼻孔或口腔處黏貼膠布作標記,以觀察導管有無外滑。

7.將胃管腔連接吸引器,以進行胃排空或灌洗,並評估是否有繼續出血。

9.經口或對側鼻腔插入一根較小的胃管直至到達食管氣囊上方,連接較低壓力的吸引器,以便吸除口咽部的分泌物並評估近端出血部位的情況。

10.用泡沫橡膠墊於鼻孔以預防管子造成的局部壓迫性壞死。

11.將胃氣囊的充氣口作明顯的標記以免被誤放氣。

12.按醫囑繼續通過胃管腔對胃腸道出血者進行灌洗。

13.必要時使用鎮靜藥並約束患者以防導管滑出。

14.如可能,將患者置於頭高30°~45°的體位以利於保持胃的持續排空,緩解惡心並減少誤吸的發生。

15.記錄導管插入深度、充氣量和壓力、牽引重量、胃內容物性狀以及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情況。

【注意事項】

1.由於三腔二囊管填塞有導致嚴重並發症的危險,常首先采用其他保守治療方法,如經靜脈使用血管加壓素、硝酸甘油、奧曲肽或硬化療法等。

2.操作過程中應小心,注意食管已存在的病理學改變(如狹窄、腫塊、有腐蝕劑攝入等)。

3.氣囊充氣時隻能使用空氣,如選用水可導致氣囊過重並將增加壓迫部位黏膜壞死的危險,而且在氣囊需要緊急放氣時,水往往更不易抽出。

4.置管期間應觀察口鼻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注意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及時吸出口腔內分泌物。

5.觀察胃腸減壓物的性狀,以了解出血是否停止。

6.根據醫囑進行間歇性食管氣囊的放氣,一般每隔8小時放氣一次,以防食管黏膜的壓迫性壞死。食管氣囊應選擇最低能達到止血效果的壓力。可每隔3小時降低5mmHg,直至壓力保持在25mmHg左右(333kPa)。

7.氣囊壓迫的時間通常不超過48小時。

8.注意切勿在牽引狀態下或食管氣囊充氣的情況下將胃氣囊放氣。

9.如果出血停止,放氣後應觀察24小時,再拔除三腔二囊管。

【並發症的觀察】

1.氣囊上滑導致氣道梗阻。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誤吸或胸痛。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狀況,假如出現氣囊上滑導致的氣道梗阻,應立即剪斷兩個氣囊的充氣口進行放氣或放鬆牽引並放氣。平時應在床旁備剪刀以便急用。

2.嘔吐及胃內容物或口咽分泌物的誤吸。可通過預先放置氣管插管,三腔管置入前先吸空胃內容物,保持胃管腔處於負壓吸引狀態,或插一根近端胃管吸除分泌物等方法來預防。

3.因食管氣囊過度充氣或誤將食管氣囊當作胃氣囊充氣導致的食管糜爛或撕裂。可通過定期測量食管氣囊的壓力,或在胃氣囊充氣前拍胸片確定導管位置等方法來預防。

4.持續的呃逆。抬高床頭有助於控製呃逆並預防誤吸。

5.心律失常。

6.氣囊壓迫縱隔組織所導致的肺水腫。

7.鼻部刺激或潰瘍。可在局部小心地墊入泡沫橡膠來減少不適。

【特殊年齡的注意事項】

1.兒童SB管適用於13歲以下的兒童,胃氣囊充氣最多不超過150ml。

2.兒童通常需要使用足夠的鎮靜劑,以提高對導管的耐受。

【患者宣教】

1.如果有胸痛、呼吸困難或惡心時應立即報告。

2.不要牽拉導管或試圖調整導管的位置。

(金奇紅張悅怡)

操作45:留置導尿術

留置導尿術又稱為Foley導尿管插入術。

【適應證】

1.幫助不合作或無能力獲得足夠量尿液標本的患者獲取無菌尿標本以明確診斷。

2.為尿瀦留等不能自主排尿者提供尿液引流。

3.測定排尿後膀胱內的殘餘尿量,或促使殘餘尿量較多的慢性患者的膀胱排空。

4.精確監測尿量。

5.對懷疑吸入或注入毒物而不能或不願排尿的患者,獲取尿標本以進行毒物篩檢,盡快確認毒物類型。

6.輸注液體使膀胱充盈以適應診斷性放射檢查的需要,如下腹部超聲檢查或膀胱造影。

7.作為處理尿失禁的一種方法,僅限於其他方法使用無效且留置導尿的益處大於風險時使用。

8.用於外科手術性操作或腹腔灌洗之前以排空膀胱。

【禁忌證和注意事項】

1.對於尿道口有血的創傷患者,在進行尿道造影之前不能插入留置導尿管。

2.對於男性創傷患者,在進行肛門指檢(即觸診前列腺)評估尿道損傷之前,不要置入留置導尿管。

3.操作前確保會陰清潔。

4.留置導尿管插入的整個過程應始終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

5.用密閉的無菌引流袋連接插入的導尿管。

6.氣囊注氣必須在見到尿液流出後才能進行,以確保導尿管位於膀胱內並預防尿道破裂。輕輕按壓恥骨聯合上區域可促進尿液的流出。

7.初次放出的尿量不應超過1000ml。

8.一般每4周更換一次導尿管。尿液pH>68時,每2周更換一次。常規每周更換引流袋。

尿液性狀和顏色改變時需每天更換。

【用物準備】

1.消毒用PVPI棉球、膠布、無菌手套、無菌引流袋、無菌標本收集器。

2.無菌導尿包,內有無菌洞單、彎盤、棉球、鑷子、滅菌的水溶性潤滑油等(也可用預置型的一次性導尿包),普通型或Foley(8~16F)無菌導尿管。

3.預置有20ml無菌生理鹽水的無菌針筒、1%利多卡因凝膠(必要時用)。

【患者準備】

女性:

1.取仰臥位,雙腿分開、雙膝彎曲,或一側膝蓋彎曲、另一腿平放於床上。

2.如果患者意識喪失、不穩定或躁動不安,還需另一助手協助保持患者雙膝的彎曲狀態並防止器械汙染。

3.如果患者能合作,但大腿肌力下降,可使雙膝彎曲,並將其雙足底盡可能地靠近會陰,以使患者的雙膝能倚靠於床欄上。

男性:根據患者的舒適度、病情以及合作能力采取頭高仰臥位或平臥位。

【操作步驟】

1.女性導尿。

(1)帶上無菌手套。在患者臀部下麵鋪上無菌單,注意不要汙染手套。在會陰部鋪上洞巾。

(2)準備好消毒的PVPI棉球。

(3)將預先抽好生理鹽水的針筒與氣囊導尿管的注氣口連接並注入液體,檢查套囊有無漏氣、漏液,抽出液體並保持針筒與注氣口的連接。

(4)用潤滑劑潤滑導尿管5~8cm。

(5)將氣囊導尿管與無菌引流袋相連。

(6)用一手分開大陰唇(通常為左手),此時該手被視為已汙染。

(7)用鑷子鉗取PVPI棉球,由上而下分別消毒兩側大陰唇,每一側使用不同的棉球。以同樣方法消毒小陰唇,然後再取棉球直接消毒尿道口。

(8)用右手抓住已潤滑的導尿管前端,以控製導尿管方向並易於置入。如尚未接上引流袋,可將導尿管的遠端放在尿液收集盤內,輕輕地經尿道口插入導尿管直至尿液流出(成人約插入5~8cm,小兒約25cm)。然後再置入25~5cm,確保導尿管進入膀胱,以避免尿道破裂。在插入過程中不要使用暴力。如遇阻力,應停止插管並讓患者進行深呼吸,以使括約肌鬆弛。如仍感阻力應尋求其他護士或醫生的幫助。

(9)導尿管插入到位後,用放於陰唇部位的手保持導尿管的固定位置。

(10)將針筒內的生理鹽水注入氣囊。完全充滿套囊和導管腔大約需要10ml液體。

(11)導尿後如不需進行留置,可在收集需要的尿液量後,將其餘尿液引流至收集容器內。

(12)在低於膀胱水平的位置懸掛引流袋。

(13)將導尿管固定於大腿上部,可允許有一定的活動位置,防止導尿管移動對膀胱的牽拉。

2.女性非留置導尿。常用於收集尿標本,不適用於持續的引流。

(1)打開導尿包並放於一個平整的表麵,打開的包可視作一個無菌區域。

(2)戴上消毒手套(必要時),準備好消毒用的PVPI棉球。

(3)拉出導尿管前端10~16cm,不能觸及其他物品以防汙染。潤滑導尿管。

(4)用一隻手分開大陰唇(通常用左手),暴露尿道口。此時該手被視為已汙染。一直保持上述位置直至操作完成。

(5)另一隻手用鑷子夾取PVPI棉球消毒陰唇和尿道口,每一顆棉球隻消毒一處。

(6)輕輕地插入導尿管直至尿液流出並充滿收集器。如果未戴消毒手套,注意勿觸及導尿管的前端。

(7)拔除導尿管,蓋好標本收集器。

3.男性導尿。

(1)戴上消毒手套,將消毒巾鋪於患者大腿部位,在陰莖部位鋪上洞巾。

(2)準備好PVPI棉球。

(3)用預先抽好無菌生理鹽水的針筒與氣囊導尿管相連並注入液體。檢查有無漏氣、漏液。抽空氣囊,保持針筒與導尿管的連接。

(4)用潤滑油潤滑導管前端5~8cm。

(5)將氣囊導尿管與引流袋連接。

(6)在陰莖頭後麵抓住陰莖(通常用左手),此時該手被視為已汙染。如果患者包皮過長,應將皮膚往下推以露出尿道口。

(7)用鑷子夾住消毒棉球,環形消毒尿道口和陰莖頭。使用另一顆棉球重複上述消毒步驟。

(8)在尿道口塗上1%利多卡因凝膠(必要時),可起到進一步的潤滑和局部麻醉的作用。

用右手在距前端10~16cm處抓住導尿管,輕輕地將導尿管插入尿道口直至尿液流出(成人約15~21cm,小兒約25cm)。有時導尿管的氣囊部分可能需插入至尿道與膀胱的交彙處才有尿液流出。見有尿液流出時,再插入25cm,保證導尿管位於膀胱而不是尿道內,以防尿道破裂。插管過程中切勿使用暴力。如遇阻力,輕輕地增加牽引陰莖的力量,並讓患者盡量做排尿動作以使括約肌鬆弛,同時持續提供對導尿管輕柔的壓力。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可使用特製的導尿管以便於插入。如果操作未成功,應尋求幫助。

(10)一旦導尿管插入已到位,用抓住陰莖的手固定導尿管的位置。

(11)回複包皮,防止循環不良以及疼痛性的腫脹。

(12)在導尿管的氣囊內注入生理鹽水,大約需要95~10ml的液體以充滿氣囊和導管腔。

(13)對於不留置的導尿,待所需尿液收集於標本容器中後,將其餘尿液引流至相應的容器內。

(14)將引流袋懸掛在低於膀胱水平的位置。

(15)將導尿管固定於大腿上部或下腹部,以允許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可預防導尿管移動以及對膀胱的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