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績效改進(2 / 3)

(2)工作條件較差,比如噪聲、分心的事物、光線不足、空氣質量較差等。

(3)糟糕的同事關係,同事之間難以實現有效的合作。

第四步:製定績效改進策略

製定績效改進策略是將績效改進工作落到實處的一個環節,有如下四種策略類型:

1.預防性策略

預防性策略是在員工工作之前,明確什麼是正確的、有效的行為,明確什麼是錯誤的、無效行為,並通過培養和訓練,使員工掌握具體的作業步驟和操作方法,減少和防止員工工作的事務和差錯。

2.製止性策略

製止性策略是對員工進行跟蹤調查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通過各級管理人員的督導,使員工克服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工作業績。

3.正向激勵策略正向激勵策略是通過製定一係列的行為標準,以及配套的人事激勵措施,如獎勵、晉升、提拔等,加強員工積極性。

4.負向激勵策略

負向激勵策略采取懲罰手段,防止和克服他們的績效低下的行為,如扣罰工資獎金、降薪、調任、免職、解雇、除名、開除等。

◆第三節 員工績效低下的十個原因

在績效改進環節,麵對員工績效不佳的現實,確定員工績效低下的原因是成功進行績效改進的關鍵因素,縱覽企業形形色色績效低下的員工,可以將他們績效低下的原因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麵:

原因一:員工有成就高績效的願望,但不知究竟該做些什麼

員工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具體情況有如下四種:

1.員工不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

2.員工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做;

3.員工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完;

4.員工不知道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完成。

對於規避這一原因,要求部門主管在指派工作任務的時候,要明確無誤地把工作任務的具體要求、確切標準、完成期限等重要因素傳達給下屬,否則,很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員工確實完成了工作,但所提供的工作成果與部門主管的要求有天壤之別。因此,部門主管在布置工作任務的時候,一定不要使用一些模糊的字眼,比如當員工問主管工作任務的完成期限時,部門主管便隨口說道“不趕”、“不著急”、“你自己看著安排”等字眼,這很容易產生歧義,比如在員工心中,“不著急“意味著兩三天,而主管對“不著急”的理解卻是不超過五個小時。

原因二:員工不知道該怎麼做

受限於知識、經驗和技能的不足,員工不知道該如何完成工作任務,他們急求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對於這種情況,主管便要身體力行地對員工進行相關業務培訓,讓員工從知識層麵和操作層麵都學會如何完成工作任務。

原因三:員工不知道為什麼做

由於所承擔的職業角色不同,某些時候,員工很難確切理解部門主管讓自己做某項工作的深刻員工,他們不知道這些工作意味著什麼,隻是機械地去完成。由於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目標、公司的業績及價值之間的聯係,員工就不會有動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隻是停留在淺層次,最終導致績效不佳。

德魯克曾說,員工在工作的時候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對組織的貢獻。因此,管理者要善於從貢獻的角度向員工詮釋工作任務,這樣員工的潛能才會得到更大的發揮,員工的績效才會更棒。

原因四:員工認為他們正在做符合上級要求的工作

在工作的過程中,部門主管很少與員工溝通,很少就下屬的工作情況進行反饋,任由下屬信馬遊韁地開展工作,隻在最後的期限日,才讓下屬提交工作結果。結果發現,員工的工作成果與自己期望的工作成果大相徑庭,而員工卻感到很不解,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一直在明確無誤地執行上級的指示。

所以,部門主管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績效教練,在工作實施的過程中,不間斷地與員工進行溝通,把工作任務分解為幾個小的階段,在一些關鍵節點上,適時過問一下,了解員工的進展情況,並加以輔導,調整員工的工作方向,使之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原因五:員工認為上級的方法不會成功,自己的方法更有可操作性

在指派工作任務時,有的主管會同時按照自己的經驗和喜歡教導員工,讓員工按照自己的方法開展工作,但有時候,員工並不對上級所傳授的方法全權接受,隻是表麵上唯唯諾諾,暗地裏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工作。結果,由於員工的自以為是,使其工作績效沒有達到組織的要求。

原因六:員工認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有時候,當管理者要求下屬執行一項工作任務時,下屬便會說,自己正在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現在無暇完成上級指派的任務。而事實上,上級所指派的任務更加地重要,隻是員工錯誤地理解了優先順序,導致更重要的工作沒有及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