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風流人物(1 / 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有一句千古流傳的名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成語“風流人物”中的“風流”二字,原是傑出的或者是英俊的意思,“英俊”在這裏,不是就相貌而言的,而是指一個人的文韜武略出眾。傑出的或英俊的人物,一般是指對一定時代有一定影響的人物。說起“風流人物”的典源,就是蘇軾所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至今還被人們廣為傳唱的名詞佳句,《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其中一例。在這首詞中,詩人麵對三國時期赤壁大戰的古戰場,由衷地發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大江,當指長江,意思是說,長江滾滾,終日不停地向東奔流,那洶湧澎湃的浪潮,淘洗盡了千古以來無數的傑出人物。詩人筆下的大江東去,代表著時間巨流的無情流逝,它帶走了歲月,也帶走了像周瑜這樣的千古英雄。蘇軾借這句詞,感歎世上英雄人物的盛衰無常。可以說是氣勢雄偉,意境悲涼,從古以來為人稱道,影響至今。羅貫中後來寫《三國演義》,卷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由這句詞演變而來的。1998年,在那場人與自然的生死大搏鬥中,軍旅詩作家張卓婭、王祖皆在題為《你就是英雄》這首歌裏,寫下了“大江東流去,千古看英雄,驚濤拍岸誰人勇,人民子弟兵”,也是借鑒了蘇軾的《赤壁懷古》,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抗洪英雄無限崇敬的心情,不過,這首歌裏提到的英雄,卻不是古人所說的英雄,在對象上有了不同。

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應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的要求,毛澤東親筆書寫了他初到陝北看到大雪時寫下的一首詠雪詩,贈給柳亞子先生。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全文刊登這首詩,這就是《沁園春·雪》。全文是這樣的: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詩的上半段,描繪了祖國山河的嫵媚壯麗,景色萬千;下半段寫江山如此秀美,無數英雄為之傾倒,爭相為其奔走操勞。詩文發表之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一時轟動了山城重慶。議論的焦點,是詩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究竟指的是誰。

因為詩中說,論起古往今來的一輩輩英雄,可惜宏圖大略的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文治方麵要比他們的武功差一些;開創基業的唐太宗和宋太祖,辭藻和才華要欠缺一點;號稱天之驕子的成吉思汗,不過懂一些挽弓射獵的武藝,曆史上的這些英雄豪傑都已經隨著時間逝去了。而真正的英雄豪傑,要看今天。為此,人們紛紛猜測,今天的英雄豪傑究竟是誰呢?後來,毛澤東自己注解,是指人民群眾。在他的眼裏,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動曆史前進的真正動力。那時,他就預見到,一個中國人民主宰自己命運和決定曆史發展前進方向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他滿懷喜悅迎接這個時代,在自己的筆下把風流人物的對象從帝王將相改變為人民大眾,還了曆史的本來麵目,也賦予了“風流人物”這句成語更廣闊更深刻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