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合作法則——1+1如何大於(5)(3 / 3)

企業管理必須采用以製度規範為基礎的管理手段,製度化管理傾向於把管理過程和企業設計為一台精確而完美無缺的機器,它隻講規律、科學,但它必須與人性,與活力相結合。管理中需要按製度辦事,堅持原則性,這是製度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時,管理過程中也不能沒有靈活性,因此,企業在運用管理製度時,切不可以製度完全代替管理而形成一種僵化的格局,或以管理中的隨意性完全代替製度而無法無章,其中度的把握隻有由管理人員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慢慢地琢磨。

“製度是第一生產力”,製度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好的規則和製度能夠促進社會協調和整合;能夠界定權利邊界和行為空間;能夠促進經濟效益和實現資源分配;能夠為物質資源和精神價值提供保障;製度還有利於人們在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的環境下,形成穩定的預期和特定的認知模式,從而有利於指導個人和組織行為。因此,依靠製度和規則能夠很好地解決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來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的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結果,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

最後他們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個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隻能認了。

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存在機製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製訂這樣一個製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合理的製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不許隨地大小便!”

這句話是張瑞敏入主海爾集團後製定的第一條製度。而如今,海爾就內部管理已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製訂了121項管理標準,49項工作標準,1008個技術標準。可見,曾經的海爾是什麼樣的情景,而著手內部管理後的海爾今日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現在的海爾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產業和科技產業的領頭羊,這個地位的由來正是因為它專注於對細節的管理——對每一個細節製度的製定;對每一個細節製度的執行;對每一個執行的監督。張瑞敏曾經說過:“工藝上的小差異往往顯示民族素質上的大差異。”這句話恰恰體現了海爾集團對於細節的態度: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對細節的把握能體現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可見,海爾集團衝出中國,在世界市場占有份額絕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製度的製定要深入。“從細節中來,到細節中去”。在製訂每個戰略的前期,在每個製度出台的前期,要深入到每個工作的細節中去,而不應該是坐在辦公室裏憑借想象力或抱著書本做文章。隻有完善的企業製度,才能更好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它作為職工行為規範的模式,能使職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同時又成為維護職工共同利益的一種強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