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走出亞健康(1 / 3)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世界約有60%以上的人處於亞健康,這是一組驚人的數據。而我國處於亞健康的人數也正趨近這一數目。

224、你是亞健康人嗎

一項旨在調查中年人口健康狀況,以尋找和製定相應對策的“全國大中城市第三態人群健康狀況調查活動“,於今年6月在全國33個大中城市展開。

所謂第三態,即人體除了健康和疾病狀態外,處於二者之間的潛病狀態或亞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60%以上的人處於第三態,且多發生在中年人群中。

此次調查提出中年人群主要存在的健康問題及其對策,為開發第三態人群的保健市場提供依據。

亞健康態被稱為世紀病主要表現為長期持續的疲勞、失眠、多夢、戀床、四肢無力;經常性的感冒,無名低熱;精神難以集中,感覺遲鈍,記憶力減退;總是心驚肉跳、煩躁不安,怕去某些地方和場合,怕見某些人物;易怒,情緒低落,猶豫不決,淋巴節腫大,性功能減退等。

造成“亞健康狀態“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一般認為,心因常起主導作用,其次與膳食結構有關此外,“亞健康狀態“形成的因素,還有過量吸煙、酗酒,大氣汙染,長期接觸有毒物品等等。

“亞健康狀態“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狀態,有可能發展成為第二狀態,即生病,也可通過治療恢複到第一狀態,即健康。我國醫學專家提出,目前西醫對“亞健康狀態“尚缺乏完整的有針對性的有效治療措施,而運用中醫整體調治的方法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225、為什麼會出現亞健康?

造成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心理失衡。一般認為,心因常起主導作用,即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際關係複雜緊張,而使人的心理失衡所致。古人雲:萬事勞其行,百憂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競爭,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使人思慮過度,素不寧心,不僅會引起睡眠不良,甚至會影響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進而影響機體各係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情緒低落、以及心理障礙,也會出現亞健康狀態。

過度疲勞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由於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用心、用腦過度,身體的主要器官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負荷狀態。

飲食不合理。引起人的亞健康狀態的原因,主要是飲食不合理。當機體攝入熱量過多或營養貧乏時,都可導致機體失調。

環境惡化:(1)噪音。(2)高樓、空調。高層建築林立,房間封閉,一年四季使用空調,長期處於這種環境當中,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較低,使血液中氧濃度降低,組織細胞對氧的利用降低,影響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3)大氣汙染。(4)長期接觸有毒物品等。(5)氣候影響。(6)鍛煉不當。(7)亂用藥品。(8)外傷勞損、睡眠不足、缺少運動等,也可出現亞健康狀態。

226、白領近半是亞健康

“亞健康“是指人體界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無器質性病變,但有功能性改變。它與腦疲勞有密切的關係,也有人稱“疲勞綜合症“。通俗點說,就是人們常說的“到醫院檢查不出病,自己難受自己知道“的那種狀態。最近,我國衛生部對大城市上班族的調查表明,上班族中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占49%。醫學專家、心理學專家提出,產生“亞健康“狀態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不難了。讓“亞健康“遠離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完成的。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些緩解之道。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順應生物鍾的運轉規律作息,進食、工作與休息時間相對穩定,食物選擇多樣化,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類、豆類及其製品,飲酒限量,飲食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的體重。這樣做有助於新陳代謝,有助於各生理機能的最佳發揮,是提高效率,增強信心的有效途徑。

充分利用緊張工作中的零碎時間。可以找一種簡單的鍛煉方式,打球、慢跑、做操,也可以找一種怡情的放鬆形式,聽音樂、畫漫畫、練字,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樣做意外收獲的不僅是身心放鬆,還有積累而成的嶄新的成就感。

227、正常人的不正常現象(一)

有一位心理學家從大量的青年人中挑選出一批日常觀察“最正常“的人,這些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品行端正,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通過心理測驗卻發現半數以上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症狀,有些還比較嚴重,因此精神正常並不意味著沒有一點問題。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精神病理現象,隻是時間短、程度輕、尚不能貼上精神障礙的標簽。

這類神經症表現為:

(1)疲勞感:感到疲憊不堪,但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

(2)焦慮反應:焦慮反應是人們對環境中的一些特定情況進行適應的反應方式,正常的焦慮反應通常有其現實原因,也不至於反複出現。

(3)類似歇斯底裏現象:多見於婦女和兒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時,盡情發泄,大喊大叫,撕衣毀物,甚至威脅要自殺。

(4)強迫現象:有些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辦事認真的人晚上難以入睡,反複思考今天作了什麼事或明天計劃做什麼,這種思考自己意識到沒有必要,但還是反複地想而通宵不眠。

(5)恐怖和對立: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也想到會不會向下跳,甚至於想到跳下去是什麼情景。

(6)疑病現象: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在親友、鄰居因某病死亡之後容易出現。

228、正常的非正常現象(二)

類似重精神病現象

(1)抑鬱: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心境的波動。災禍突然降臨會使人處於急性悲傷之中,通常持續30~60天,有的達到重症憂鬱程度,但一般不超過6個月,否則應視為病態。

(2)易激惹性:正常人有時會暴怒、衝動、毀物,但通常有促發事件而且能較快地恢複平靜,事後常感後悔並能理智地向他人道歉。

(3)偏執和自我牽連現象: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傾向,即假設外界事物對自己影射著某種意義,特別是對自己有不利影響。有些偏執現象眾所周知。如自己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了談話,這時往往會懷疑他們在議論自己;領導不點名批評某種不良現象,首先想到領導在批評自己。這種現象是一致性的,而且經過片刻的疑慮之後就會省悟過來。這種現象持續存在,影響其生活、工作時才屬病態。

(4)錯覺: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出現錯覺,但經重複驗證後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反複或持續出現錯覺要考慮腦器質性精神病。

(5)幻覺:正常人在期待的情況下,如等候朋友和等待約會,心情非常迫切的情況下,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過確認後,自己能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

229、正常的非正常現象(三)

正常性格變異

人的性格不可能都是一樣的,有些人的個性沒有達到病態人格的程度,但為人處事或在某些方麵又和很多人不一樣,屬於正常性格變異。性格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不能輕易地給予病態人格的診斷。我們常說的“二百五“、“十三點“、“糊塗蟲“等除智力低下和人格障礙外,大部分屬於腦功能協調欠佳。醫學上難以概括,仍屬正常範圍。

(1)自笑、自言自語、自戀: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於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製,不影響工作,屬正常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