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官的卜式,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根本不像個官。當中郎將的時候,他每天穿著破衣麻服,親臨工作第一線,為漢武帝兢兢業業地養羊。他養的羊膘肥體壯,很快讓漢武帝刮目相看。如此樸素又有覺悟,而且還肯放血的好幹部,在當時就是寶貝。是寶貝就要抓緊用,卜式的官因此節節高升了,先做偃師縣令,又做齊王的太傅,到後來高升為齊國的國相,主持起了漢帝國最富庶的地區——齊地的行政權力。這段時間他對西漢影響最大的,是他和漢武帝的一段對話,因為這段對話,卜式也可稱得上是西漢時期足夠與桑弘羊比肩的經濟學家。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漢武帝看到卜式養羊養得好,心裏很高興,便請教卜式用什麼辦法來養羊,卜式的回答是這樣的:第一是要按時照料羊的起居;第二是要實行淘汰政策,把那些劣等的羊淘汰出去,留下優等的,也就是說要重視質量而不是數量。漢武帝聽著和聽天書一樣,但卜式下麵的一句話卻讓他醍醐灌頂:“養羊如此,治民更如此!”漢武帝一下子對卜式刮目相看:這個外表樸實憨厚,自稱除了養羊什麼都不會的牧羊人,很有可能是一位治民的大賢。所以,才有了卜式官位的節節高升,一躍成為當時西漢少有的“直升機幹部”,從牧羊人直做到封疆大吏。
漢武帝還是嚴重低估卜式了,卜式不僅僅是一個治民的賢才,他的這番話裏,還透露著一個重要的經濟理論:養羊理論。 二
卜式的養羊理論,看著很陌生,但針對漢帝國當時的實際,卻是很實用的。
卜式認為,養羊就像管理老百姓一樣,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羊是要養的,老百姓也是要養的,羊要養得好,就要給予羊充分的照料,更要給予羊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老百姓要想富足,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就必須給老百姓足夠的發展空間,更要給老百姓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他在經營畜牧業的時候就是如此,之所以搞賒賬,搞後付款,就是因為客戶的購買力是需要去培養的,隻有客戶有了錢,才能買更多的羊,生意才能好,而國家的生意要想好,關鍵因素還是老百姓要有錢。這就是他的“養羊如養民”的理論。這條理論在西方也出現過,西方近代著名經濟學家馬爾克斯的市場培育理論,認為如果想在市場中賺錢,就必須要培育購買力。西方現代國家的福利政策,也正是因此而展開的,卜式的政策比他們早了近兩千年。
卜式不但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在偃師做縣令的時候,卜式就繼續了他的首創。當時的偃師因為長年災荒,生產破壞極其嚴重,春耕的時候,老百姓連穀種都非常缺乏。得知這個情況的卜式,做出了一個當時差點兒讓他被殺頭的決定——他打開官倉,將官倉裏庫存的糧食分發給老百姓做種子,讓所有領糧食的老百姓俱結畫押,承諾在秋收之後,除了繳納賦稅之外,還要按照官定的利息償還所借的糧食。當時,卜式的行為可謂大逆不道,也遭到了許多官員的彈劾,但是漢武帝此時信任卜式,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年尾,偃師縣獲得了大豐收,政府不但收回了大量糧食,更給國家繳納了大批賦稅。同時卜式不但像養羊理論說的一樣,給予老百姓照料,更給老百姓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他在當地裁汰官員中的腐敗分子,整治地方惡霸豪強,建樹頗多。因他治理偃師的卓越成就,漢武帝又把他調任成皋,負責當地的漕運。當時漢朝的漕運麵臨著嚴重的困難,主要因為討伐匈奴,大量軍隊調到前線,負責漕運的軍隊非常稀缺。卜式在當地采取了出錢招募的辦法,由政府出錢,招募老百姓做民夫,既解決當地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又保證了漕運的暢通。值得一提的是,卜式在成皋督辦漕運的時候,正是公元前119年,那一年漢帝國正在與匈奴展開有決定性意義的漠北之戰,後方的物資供應極其重要。卜式在成皋的政績,保證了漢帝國物資供應的通暢,漠北之戰殲滅匈奴十幾萬的輝煌戰績裏,有卜式的一份功勞。
公元前118年,在兩任地方上政績卓越的卜式,得到了他一生裏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命:齊國相。齊國是當時西漢最富庶的地區,生產發達,但是長年以來,因為持續對外戰爭,齊國也出現了民力疲敝、田地荒蕪的局麵。大批自耕農為了逃避賦稅,寧願附身在當地大戶家中為奴,也不願意為國家完糧納稅。當時西漢帝國的“錢包”齊國,已經破了個大窟窿,卜式的任務,就是補上這個窟窿。在卜式之前,曆任齊國地方官,大多采取嚴刑峻法,搜捕逃亡百姓,並幾次激起民變。卜式到任後改變了這種做法,他改過去的“掠民”為“養民”。首先是發布通告,勾銷早年齊國百姓拖欠國家的所有賦稅,並且宣布凡是願意歸家的百姓,朝廷不但既往不咎,更給予種子和農具。隻這一項政策,齊地百姓就開始“歸之如流水”,田地迅速開始複耕,國家賦稅收入直線增長。與此同時,卜式對當時已經成規模的土地兼並展開遏製,但是他不像酷吏們那樣以高壓為主,相反還是在稅收政策上進行調整。他規定凡是土地超過一定限額的,政府將征收重稅,相反,凡是願意把土地退還給無地農民的,政府不但給予獎勵,更給予減稅政策。這一項政策使得齊國當地的自耕農數量迅速增加,國家的賦稅也得到了保證。與此同時,卜式繼續進行裁汰政策。他在齊地施行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精簡機構,各級官衙裁撤了大約三分之二的冗員。對被裁撤的官員,卜式也不是裁完了就算,而是給政策,給出路,凡是被裁撤者,政府都給予土地補償,並且發放安置費。如此一來,國家節約了大量開支,經過多年戰爭勞役之後,齊地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正當卜式在齊地幹得帶勁的時候,公元前112年,一場變故再次改變了卜式的命運。這一年是漢帝國的多事之秋,先是南越王呂嘉發動叛亂,二十萬漢軍南下作戰,與此同時,漢帝國剛剛平定的國土——河西走廊地區,發生了當地羌族部落的反叛事件,漢帝國不得不兩線用兵作戰。心憂天下的卜式,再次主動請纓,這次他不但捐獻出了大批家產充作軍費,更自己出錢招募了齊地大批精壯士兵。卜式的行為再次打動了漢武帝,他再次昭告天下,宣傳卜式的忠義,並希望各地的商戶效仿卜式,有錢出錢有人出人,但是詔書發出後,各地應者寥寥,畢竟像卜式這樣高覺悟的人太少了。這樣的事實也讓漢武帝惱火不已,為了表明態度,他一麵將卜式封為關內侯,抬高了卜式的地位,另一麵展開了大清洗。在這一年的十月,趁各地諸侯覲見的時機,他借口各地諸侯進獻的黃金成色不足,一舉斥退了一百零六個諸侯的爵位,將他們的財產全部抄沒。其中就包括後來三國梟雄劉備的祖先——中山靖王劉勝。說起來,這場政治風暴的導火線,還是卜式的主動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