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漢武帝劉徹打了一輩子匈奴,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將肆虐中國北方百年的匈奴趕盡殺絕。雖然有漠北之戰重創匈奴的偉業,但匈奴對漢帝國的威脅並沒有徹底解除。公元前100年之後,隨著老一代抗匈名將陸續作古,西漢帝國的軍將階層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態勢,繼任大將軍的李廣利,才能與衛青、霍去病相去甚遠。李廣利三次遠征匈奴,第一次打了個平手,第二次大敗虧輸,第三次先勝後敗,七萬大軍全軍覆沒,在被匈奴俘虜之後更沒氣節,膝蓋一軟就當了漢奸。如此令人痛心的局麵,也讓晚年的漢武帝心灰意冷。公元前89年,漢武帝發布了著名的《輪台詔》,懺悔自己好大喜功的錯誤,停止對匈奴的戰爭,將主要精力轉移到恢複國民經濟、休養生息上來。至此,漢武帝時代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最終停止,筋疲力盡的漢帝國重新開始了休養生息的過程。雖然對漢武帝來說,這個抉擇晚了整整三十年,但畢竟也是關鍵的。
但匈奴人的侵擾並沒有停止,尤其是李廣利全軍覆沒之後,常年在漢朝打擊下慘遭失敗的匈奴重新囂張起來。此時匈奴在位的狐鹿姑單於誌得意滿,竟然向漢帝國下書,自稱匈奴是“天之驕子”,要求漢朝恢複漢高祖時期開始的和親政策,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對於這種囂張態度,漢武帝並未計較,隻是命令邊關嚴加防禦,並不主動出擊。對於打了一輩子匈奴、性格強硬的漢武帝來說,內心的憤懣無奈,可想而知。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一生“大有為”的漢武帝,終於閉上了疲勞的眼睛。就在他去世的同年,匈奴發動了對漢朝五原、張掖、酒泉等邊塞的侵擾,殺掠無數。所幸此時匈奴對漢朝的山西、河北等傳統邊地鞭長莫及,主要的侵擾對象變成了新開發的河西地區,因此對漢朝傳統北方經濟區破壞不大。
但一生功過與匈奴連接在一起的漢武帝也許並沒有想到,他在彌留之際對近臣霍光感歎“國無能將”時,一顆新的將星正在冉冉升起,他的出現,將解決漢武帝念念不忘的匈奴問題,給苟延殘喘的匈奴汗國以最後的致命一擊,他就是趙充國。 一
比起西漢抗匈的眾多名將,趙充國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
趙充國是甘肅天水人,從年輕時期從軍開始,他就是個很特殊的軍人。漢朝的軍人大都文化程度很低,像衛青那樣粗通文墨的,就算是知識分子。但趙充國算是個“高級知識分子”,他從當小兵開始就喜歡兵法,一本《孫子兵法》走到哪裏看到哪裏,幾乎手不釋卷。他功夫也練得好,從小精於騎射,因為作戰素質高,軍事生涯的起點也高,十五歲的時候,就被調入一支特殊的部隊——虎賁軍,直接領導是赫赫有名的大漢軍神霍去病,參加的第一場重大戰役,就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兩征河西之戰。他跟隨霍去病千裏大穿插,重創匈奴河西二王,對霍去病精彩的用兵方略,從此了然於心。河西四郡成立後,趙充國受命在當地屯墾,全家移居到青海西寧地區,也正因如此,他錯過了著名的漠北之戰。之後趙充國紮根邊疆,忠於職守,兢兢業業戍守邊疆。他揚名立萬,始於三十七歲那年。
這一年趙充國終於等到了再次出征的機會。漢匈戰爭風雲再起,繼衛青後擔任大將軍的漢武帝的另一個舅子李廣利,奉命率軍從酒泉出發,北擊匈奴。作為河西地區屯墾軍官的趙充國,也奉命隨軍出征。這時期的他,還隻是一個普通的中下級軍官,跟隨的統帥不再是戰無不勝的霍去病,而是漢朝軍事曆史上著名的草包李廣利。在這樣的條件下,想建功立業,那是相當難的。
李廣利這個草包,在曆史上也赫赫有名。李廣利,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雖然同為外戚,可李廣利比之前的衛青、霍去病差了十萬八千裏。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外戚統帥橫掃漠北,打得草原悍狼匈奴嗷嗷狂逃。大概是受了衛霍二將軍橫掃千裏的鼓舞,漢武帝在晚年似乎患上了“外戚依賴症”,認為隻有外戚才是最好的統兵大員。同為漢武帝大舅子的李廣利就這樣平步青雲,在衛青去世後接替了大將軍的職務。但李廣利麵臨的是比衛青好得多的形勢:強大的匈奴早已威風不再,西域的小國實力有限,以漢朝強大的軍力和國力,放在他手上不是指哪打哪嗎?可李廣利實在不是這塊料。在這個曆史時刻,李廣利這位庸才粉墨登場,差點把漢匈戰爭的大好格局都賠進去。
漢武帝晚年三征匈奴,一心要把匈奴趕盡殺絕,可李廣利實在讓他失望。第一次征匈奴,李廣利率三萬大軍在天山大戰右賢王,先勝後敗,被匈奴人重重圍困,險些腦袋搬家。比起霍去病一萬鐵騎橫掃河西的壯舉,李廣利真該慚愧到家。不過這次畢竟麵對匈奴優勢兵力,還算情有可原。第二次征匈奴,漢武帝動了血本,把二十一萬大軍交給李廣利,與匈奴單於十萬大軍在蒙古土拉河血戰。久戰不下後匆忙撤軍,靠著漢朝斷後部隊的殊死奮戰總算全身而退,這次畢竟還算把部隊完整的帶了回來,不算太丟人。第三次征匈奴卻真讓漢朝血本無歸,李廣利率七萬精銳,在內蒙古杭愛山與匈奴決戰,先是打了個開門紅,迫使匈奴撤軍,可之後卻被匈奴來了個反包圍,七萬大軍全軍覆沒,李廣利也投降匈奴。此戰使漢朝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漢武帝不得不下《輪台詔》,暫時停止了對匈奴的戰爭。可幸的是,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匈奴雖然三次挫敗李廣利,卻始終沒有改變漢匈戰爭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