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說起中國曆史上的昏君,王莽可算之一。
在中國後代各類曆史學家的評價裏,王莽都是一個挨罵非常多的人物,挨罵的理由也五花八門。比如他以外戚的身份,篡奪了西漢的大權,最終廢掉了西漢,建立了自己的新朝。在封建史官眼裏,可謂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而且好好的西漢江山,你既然拿來了,就該治理好,他偏偏上台後瞎折騰,鬧得天下大亂,整個中國大地,陷入一場空前的戰亂之中,說他是昏君兼賊子,確實毫不為過。
當然,也一直有一種更聳人聽聞的說法:王莽是蛇妖變的。這個說法,來自西漢帝國的“創世神話”——漢高祖斬白蛇起義。當年漢高祖斬白蛇的時候,白蛇對他說:“你將來成為天子,廣有四海,但我要和你作對,你如果斬了我的頭,我就鬧你王朝的開頭,你要斬我的尾,我就鬧你王朝的結尾。”劉邦二話不說,從中間把蛇妖砍斷了,結果,蛇妖變成了王莽,在西漢末期大鬧了一通,把好好的漢王朝硬是鬧成了兩半——西漢和東漢。
在許多曆史資料裏,王莽被描述成一個麵目可憎、陰狠毒辣的小人角色。許多人都津津樂道此人的虛偽狡詐,篡奪政權時候的陰毒心計,得天下後的倒行逆施,歸根結底一個結論:此人就是一個妖魔,一個毀滅天下的惡賊。但細觀曆史,卻不得不生出疑問:王莽,真的有這麼壞嗎? 一
王莽,河北大名人,祖籍山東。他是漢元帝皇後王政君的侄兒,憑借著外戚身份,在西漢末年紮根基層,從小小的黃門郎幹起,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掌握西漢帝國大權的權臣,並最終廢漢自立,建立新朝。其“亂臣賊子”的名號,就是這麼落下的。
但這個“亂臣賊子”早年的命卻很苦,他家原本是齊國亡國之後的田氏王族子孫,劉邦時期強行遷移關東大戶,他們家因此被遷移到了河北大名地區戍邊,也被改姓了“王”。漢朝建立後,這個家族破落依舊,一直到了漢武帝時代,才有人做上了官——族人王賀做上了繡衣禦史,隻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其子王禁更沒出息,連一官半職都沒得到。王禁雖然沒出息,卻很能生孩子,一輩子共生了四男八女,其中偏偏出了一個光宗耀祖的女兒——王政君。在漢元帝做太子的時候,王政君奉命入宮侍奉,肚皮也爭氣,沒幾年就給漢元帝生了兒子,自然也因此得到寵愛。漢元帝登基的時候,王政君成為皇後,這下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家上下親眷都得到冊封,王政君的父母、兄弟、姐妹大多封侯拜相。這是公元前39年的事情,那時候的王莽才七歲,全家的顯貴沒有他什麼事。
沒有王莽的事,不是因為王莽歲數小,而是因為他的運氣太不好。王莽的父親王曼,也屬於王氏宗族,按說也應該被冊封,但王曼在王莽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隨後王莽的兄長也去世,就留了王莽一個小毛孩子,所以授官拜爵當然沒他的事。當時的王家滿門顯貴,唯獨王莽家過得寒酸,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王莽卻不氣,從小時候起,他就是遠近聞名的好青年。王莽從小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孝敬母親和寡居的嫂子,悉心照料哥哥留下來的幼侄,同時學習也不耽誤。王家子弟們個個寶馬香車,奢靡享樂,王莽卻生活儉樸(家裏也沒錢),但還刻苦讀書。他從小喜愛儒學,年輕的時候就拜當時著名的大儒陳參為師。這個陳參是西漢儒家一個比較特殊的學者,他的學問雖說是儒學,但與董仲舒等流派不同,他的學說主張做人要講忍耐,以隱忍低調的方式成就自己,做事則要師古,即現代的一切都是可惡的,上古的一切都是好的,做事要遵循古法,遵從古製。觀王莽日後的命運,他的成功,很多來自老師的教誨,他的失敗,也是栽在老師的教誨上。
當時,王莽是一個出了名的傑出青年,他醉心於儒學,且在學問界交友甚廣,有很多學術上的朋友,也涉獵過當時各學派,與不同的流派辯論過。這段時間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隱忍。對於自己家庭的貧困,他毫不計較。對於已經封爵的各路家族長輩們,他敬心侍奉,侍奉最多的,就是漢元帝時期擔任過大將軍的王鳳。王鳳是王莽的伯父,晚年的時候,王莽經常隨侍他左右。公元前22年王鳳生病,王莽侍候在身邊,十天十夜形影不離,一直悉心照料。王鳳感動得不得了,拉著王莽的手說:“我的兒子都不如你啊,真希望你是我的兒子啊。”王鳳從此格外欣賞這個簡樸孝順的好侄子,可欣賞了沒幾個月,王鳳就病故了,臨終之前,他專門囑托皇後王政君,一定要好好照料王莽。因他臨終關照,隱忍了多年的王莽終於得到了一官半職——黃門郎,從此正式踏入西漢的官場。
王莽得到的官職,在當時的西漢並不算什麼高官,但是他的運氣好得很,就任沒多久,就得到了升遷,被委任為射聲校尉。這是一個官俸兩千石的高官,屬於軍隊裏的中高層幹部,掌握禦林軍的弓弩兵,是個又有錢又有權的肥差。能拿到這個肥差,主要是因為王莽找到了新的孝敬對象——接替王鳳成為大司馬大將軍,掌握西漢帝國大權的王音。王音是王莽的叔叔,王莽同樣格外孝順,在王音麵前彬彬有禮,鞍前馬後伺候得周周到到。王音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於案牘公文常常撓頭,王莽經常主動幫他處理,每次都能做到井井有條,是個稱職的秘書。王莽不但能幹,還很會拍馬屁,哪怕朝廷有一點兒小事,王莽也要找機會將叔叔好好稱讚一番。這樣又能幹活又能奉承人的好侄子,王音當然喜歡,喜歡了自然要給予要職。王莽得到這個肥差的另一個原因是,此時王氏家族已經把持了朝廷的大權,禁軍的弓弩兵是控製皇宮兵權的重要環節,自然要以家中的青年才俊擔任。當時王家的年輕人,大多因為奢侈的生活而腐化,真正保持良好品德和對外形象的,隻有二十四歲的王莽,交給他自然放心。
王音在大司馬大將軍位置上做了七年,後來被王莽的另一個叔叔王商取代了。這時候已經是王政君的兒子——漢成帝在位了,王家更加權勢滔天。掌握大權的王商,在王家各路人物中以穩重冷靜著稱,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臨危不亂。比如有一次,京城紛紛傳言馬上就要發大水,嚇得漢成帝差點準備遷都,關鍵時刻王商出麵製止,駁斥了謠言,最後證明這確實是虛驚一場。對這樣的人物,王莽的方法還是孝敬。他很會看人下菜碟,比起王音喜歡被人奉承,王商最大的毛病是好為人師,所以王莽孝敬的辦法,就是經常向王商請示工作。哪怕是工作中一點兒小問題,也裝傻向王商請求指示,每次王商都會滔滔不絕,給王莽上半天課。哪怕“上課”的內容再無趣,王莽都會在王商麵前聽得入迷,等王商講完之後,又做恍然大悟狀,對王商大為奉承,這一輪馬屁又拍準了。公元前16年,王商特意上奏漢成帝,請求將自己名下的十六個城邑封賞給王莽,可見已經拿王莽當了自己人。這時候的王莽,已經在朝中廣交好友,當時除了王商,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上穀都尉陽並、中郎陳湯等朝中名人,也都多次上書盛讚王莽的德行,就這樣,王莽被封新都侯,給了一千五百戶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