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如果說西漢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戰爭是反擊匈奴,那麼東漢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戰爭,就是班超通西域。沿著前輩張騫的道路走向西域的班超,在某種程度上,是個比張騫更偉大的人,因為張騫拓展西域的行動,自始至終都得到了漢武帝全力支持,特別是他經過十年沉浮歸漢後,漢帝國為他再入西域,提供了支持和物資保障。西域各國歸附漢朝,既來自張騫個人的外交努力,也來自漢帝國全力的支持,特別是經濟、軍事方麵的支持。比起張騫來,班超就寒磣多了。相比於漢武帝時代的銳意開拓,東漢時代缺少主動拓展疆土的君王。早期的君王大多崇尚文治,倡導與民休息,後期的君王多是幼兒,連事兒都不懂,又談何雄才大略。東漢時期,儒學已經成為主流,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減少對外的戰爭,保境安民。拓展西域、恢複版圖,在儒生們眼裏,是窮兵黷武、虛耗國力。作為繼張騫之後再次走進西域的拓荒者,從始至終,班超都麵臨著困難的局麵,一麵是中央政府搖擺不定的態度,一麵是西域大地錯綜複雜的情況,還有強大的北匈奴騎兵。班超除了漢朝使者的名分,幾乎一無所有,很多時候他都在孤軍奮戰。然而他努力的結果,卻是西域再次歸屬中國版圖,北匈奴狼狽西逃,從此再不敢兵犯中原,絲綢之路再次暢通,不但延伸到了波斯灣,更跨過地中海,使中國和歐洲第一次建立了直接往來。建立不亞於張騫功業的班超,更像一個孤單的英雄,就像抗戰時期那首著名的軍歌所唱:“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摧戰雲。”
且讓我們看一看這位孤膽英雄的風姿,看一看這個人與絲綢之路的奇跡。 一
說班超拓展西域,不得不先說東漢建國後的對外政策。王莽篡漢之後,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對外采取擴張政策,導致與漢朝和好的南匈奴內部的反漢勢力再度抬頭,與中原政權相互征戰。一直到了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期,匈奴依然與新建立的東漢王朝交戰,在北方扶植盧芳政權對抗漢朝,並不斷出兵南下。漢光武帝對匈奴以和平政策為主,不斷派使者通好,但收效甚微。直到公元48年匈奴再度分裂,漢朝抓住機會,與南匈奴媾和,雙方才實現了和平。西遷的北匈奴盤踞在西域地區,驅逐漢朝駐軍,奴役西域各國,原本屬於漢朝的西域各諸侯國,曾經通過各種渠道向漢朝傳達信息,希望漢朝能夠出兵,恢複對西域的統治。但是國家百廢待興,這個要求漢王朝自然無力答應。漢王朝隨即關閉了從河西進入西域的玉門關,告之西域國家可以選擇投奔匈奴,就這樣,自西漢中後期開始歸附中國的西域大地,被東漢王朝無奈地丟棄了。
但東漢王朝是不甘心的,而且這麼做並沒有換來北方的和平。此時盤踞西域的北匈奴,依然具有強大的實力,他們不斷以西域為據點,肆意南下騷擾。幸運的是,這時期他們對北方漢地難有威脅,侵擾的重點依然是河西走廊地區。這時期鎮守河西的,是竇融的竇氏家族,匈奴對河西的侵擾多半被擊退。為了防備北匈奴,東漢王朝隻有全力扶植南匈奴。這時期北匈奴實力日強,南匈奴日遭排擠,東漢開始允許南匈奴南下至漢地居住,並且每年提供大量糧食,將其作為防範北匈奴的屏障。對北匈奴,東漢王朝則堅持一個政策:打!被東漢擊敗後,匈奴的漠北故地被烏桓、鮮卑等新興部落擠占,其主要的勢力範圍,集中在今天的西蒙古以及西域地區。漢匈雙方的主戰場,也就變成了河西走廊。在後來漢朝反擊匈奴以及開發西域的戰爭裏,河西走廊都成為重要的跳板。
東漢經過幾十年休養生息,到了漢明帝劉莊在位時期,國力日益增強,解決北匈奴這個邊患就提上了日程。公元73年,漢明帝終於決定發動對北匈奴的戰爭。與西漢時代相似的是,擔任這個任務的也是外戚,且是外戚竇家集團的翹楚——大將軍竇固。竇固的家族,正是東西漢交替時期鎮守河西、數次挫敗匈奴入侵的竇氏家族,所以,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時期漢匈雙方的作戰形式也和西漢後期相似,匈奴的勢力範圍局限在西域和西蒙古地區,出擊匈奴的通道,已由當年的河套草原,變成了如今的河西走廊。在公元73年的這次出擊中,東漢兵分四路,對北匈奴展開全麵進擊,但北匈奴早有防備,匆匆與漢軍接戰後即後撤,漢軍僅斬敵數千人,未能達到重創北匈奴的目的。但此戰的一個重大收獲是:一位年輕的行軍司馬(參謀)大膽提出率軍奇襲的策略,大迂回奔襲,成功占領匈奴南進的要道——新疆伊吾。這個勝利在當時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奪取伊吾,使匈奴失去了南進中原的跳板。此戰之後,匈奴對漢地的侵擾變得非常困難,得到伊吾的東漢,踢開了走進西域的第一扇門。這個年輕的行軍司馬,就是注定擔負起這個使命的人——班超。
再通西域的決定,並非班超首提,而是此時擔負北擊匈奴重任的竇固的見解。竇固認為目前漢匈戰爭的形勢和西漢中後期相似,要打敗匈奴,就要如當年一樣斷絕匈奴臂膀,切斷他們與西域國家的聯係。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對這個主張,漢明帝並不熱心。東漢君臣對於當年的往事依然記憶猶新,為了爭奪西域,西漢與匈奴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一係列漫長的戰爭和外交行動,使得國家花費巨大。不拿錢砸,如何達到斷匈奴臂膀的目的,就算達到了,國民經濟被拖得貧困不堪,重走漢武帝晚期的老路,似乎得不償失。在竇固的反複請求下,漢明帝的態度終於有所鬆動,決定向西域派出一支試探性的使團。這個使團隻有三十六人,且並不像當年張騫一樣攜帶大量貴重禮物,主要目的,是給西域國家打個招呼,告訴他們漢朝又回來了,至於有多少國家會歸附,真是一個不容樂觀的未知數。匈奴在當地實力強大,當年漢光武帝拋棄西域的決定,也使漢朝的威望大大受損,就憑著這三十六個人,想成功恢複漢帝國在西域的版圖,甚至驅逐實力強大的匈奴,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班超卻把這一切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