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黃巾軍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雖然準備了十年,但這場起義依然是一個“偶然事件”。這一年,荊州信徒馬元義聚集數萬教徒,準備在三月的時候發動暴亂。可是張角的弟子唐周臨陣背叛,出賣了起義計劃,馬元義等人隨即遭到逮捕,官府更大規模地通緝張角等人,逼上絕路的張角毅然決定造反。之後“八州齊發”,張角的黃巾軍在各地同時行動,幾十萬大軍並舉,漢帝國登時陷入血雨腥風之中。
張角起義發生時,東漢王朝原本的政府軍戰鬥力早已經退化,根本不是起義軍的對手。這時皇甫嵩官居北地太守,是手握地方兵權的實力派。暴亂發生後,皇甫嵩被任命為中郎將,受命率領四萬東漢屯騎鎮壓叛亂。他手中的部隊,是漢帝國原本駐守在北方邊地、常年防備鮮卑的騎兵,戰鬥力比較強,遠非東漢內地軍隊可比,皇甫嵩從此開始大顯身手。 二
皇甫嵩對叛亂的黃巾軍,上來就是當頭一棒。公元184年八月,皇甫嵩抵達河南寓縣,受命鎮壓當地的黃巾軍。這股黃巾軍連戰連捷,甚至已經兵逼洛陽,皇甫嵩的任務是消滅他們,解除洛陽的威脅。
但皇甫嵩千裏奔馳到這裏,還沒喘過氣,就被東漢政府軍的亂兵衝散了。東漢的政府軍在黃巾軍的攻勢下,不堪一擊,派不上用場,反而幫了倒忙。一場動亂下,皇甫嵩出師不利,被迫退守到長社地區。他帶來的四萬精銳,還沒正式開打就被衝散了,和他一起退守長社的隻有千餘殘兵,而隨即趕來的黃巾軍長波部卻有數萬人。
危急之下,皇甫嵩毫不慌張,反而勉勵士卒,更親自衝在第一線。白天的戰鬥中,他們拚死頂住了黃巾軍的攻城。夜晚到來後,皇甫嵩抓住戰機,命令部隊集結精銳,每個士兵手持一個火把,趁著天黑發動夜襲。缺乏戰鬥經驗的黃巾軍登時大潰,原本嚴整的營地一下子被皇甫嵩燒了個幹淨。這時候東漢的援軍趕到,幫助皇甫嵩消滅了這股叛軍,因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功,皇甫嵩被封為都鄉侯。在這場戰鬥的關鍵時刻趕來,與皇甫嵩並肩作戰殲滅敵軍的,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曹操。
長社之戰勝利後,皇甫嵩馬不停蹄,開始了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鬥。他擅長高速騎兵作戰,在平原地區,他經常在敵軍還未準備就緒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敗敵人。從八月開始,皇甫嵩轉戰河南、河北、陝西各地,成為黃巾軍的噩夢。特別是在十一月的河北晉縣之戰中,他主動出擊,趁黃巾軍列陣尚未完成發動騎兵突襲,一舉斬殺主將張寶,隨後發動總攻,一戰竟斬首黃巾軍十一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被皇甫嵩用斬首行動殺掉的張寶,正是黃巾軍起義領導人張角的胞弟。黃巾起義的一大臂膀在這次戰鬥中被徹底斬斷。
作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皇甫嵩本身卻是一個愛民的人。這場戰鬥之後,皇甫嵩奏請東漢朝廷,減免了當地農民的賦稅,並發放糧食賑濟,真正做到了保境安民。在當地百姓眼裏,他成了戰亂時期的“保護神”,當地百姓甚至作民歌稱讚說:“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複安居。”
戰場上殺伐果決的皇甫嵩,卻從此時開始招來了政治上的災禍。晉縣之戰結束後,皇甫嵩在回師的路上拒絕了當時掌權的宦官張讓的索賄要求。宦官小人確實得罪不得,張讓在漢靈帝麵前進讒言,汙蔑皇甫嵩“虛耗錢帛,作戰無功”。立下大功的皇甫嵩,反而遭到了東漢王朝的刻薄對待:原本的左將軍頭銜被剝奪,封戶六千也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