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新書》(1 / 1)

作者賈誼(前200~前168),河南洛陽人,漢文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賈誼少年得誌,20多歲時被漢文帝征召為博士(學術顧問官),每次朝對,都對答如流,深得文帝賞識,一年當中便升為太中大夫(高級顧問官)。他針對當時的情況,提出了一些鞏固中央政權、削弱諸侯王勢力的建議,遭到執政大臣的反對,文帝也不敢采納,把他調離朝廷,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隨之改任梁王太傅。後抑鬱而死。

《新書》共10卷,《漢書·藝文誌》著錄為58篇。今本為56篇。卷日為:卷一,過秦論等11篇;卷二,權重等5篇;卷三,欲激等11篇;卷四,匈奴等5篇;卷五,傅職等5篇;卷六,禮等3篇;卷七,先醒等5篇;卷八,官人等5篇;卷九,大政等4篇;卷十,禮容語等5篇。

《新書》有多種版本,明正德有吉藩刻本;清有抱經堂盧文紹校本,杭州書局《二十二子》本、《龍溪精舍叢書》本皆據抱經堂本重刻。劉師培撰有《新書校補》二卷、《佚文輯補》一卷,未刊。王耕心撰《賈子次詁》十六卷,有龍樹精舍光緒刻本。《四部叢刊》影印明吉藩刻本。《四部備要》收有此書。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賈誼集》,其中《新書》56篇。

《過秦論》是《新書》的精彩篇章,分為上、中、下三篇。所謂過秦論,就是批評秦國的過失。文章首先鋪敘秦國如何走向強盛,輕而易舉地擊敗九國諸侯,吞並天下,然而竟被斬木為兵的農民起義軍一舉推翻,從而推出秦亡的原因:“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文章先揚後抑,氣勢磅礴,頗有說服力。

賈誼在《新書》中依據匈奴強漢朝弱的軍事形勢,提出以招撫懷柔為主要手段以解除外患。他還指出同姓諸王對朝廷的向背,不取決於血統的親疏,而取決於力量強弱的對比。

《新書》集中反映了賈誼的政治、軍事思想主張,有不少是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主張是不切合實際、不合理的。《新書》對後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