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嶽,字子西,號翠微,安徽省貴池(今安徽貴池縣)人。生卒年不詳。南宋愛國誌士。華嶽為武學生,輕財好俠。南宋開禧元年(1205)上書諫止朝廷北伐,觸怒當朝權貴,被貶官下獄,放逐到建安(今福建建甌)。後宋軍攻金兵敗求和,華嶽始得以被釋放,登嘉定武科第一名,被任為殿前司官。後因預謀去權相史彌遠,事敗後下臨安(今浙江杭州)牢獄,被杖死獄中。
《翠微先生北征錄》又稱《華嶽翠微先生北征錄》、《翠微北征錄》,為華嶽被貶於福建建安接受編管時所寫,意在證明書中所言不虛,有望北還,施展抱負,收複失地。它由兩部分組成,一為開禧三年(1207)上奏皇帝的“平戎十策”,前有一篇“再上皇帝書”;二為嘉定元年(1208)上奏皇帝的“治安藥石”,前有一篇奏章。《翠微先生北征錄》今存本十二卷,依次為《平戎十策》、《治安藥石序》、《治安藥石·治國大計》、《治安藥石·邊防要務》、《治安藥石·破敵長技》、《治安藥石·將帥小數》、《治安藥石·器用小節》、《治安藥石·采探之法》、《治安藥石·戒飭將帥之道》、《治安藥石·守邊待敵之策》、《治安藥石·足兵便民之策》。
《翠微先生北征錄》在《宋史·藝文誌》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都未著錄,直到清代黃虞稷等編《宋史·藝文誌補》、《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始見著錄。今存本有光緒二十八年(1902)刊本,被收入《貴池先哲遺書》。此本據丁氏十萬卷樓抄本刻印,而丁氏抄本又傳錄自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本。
華嶽除該書外,另著有詩文集《翠微南征錄》。
《翠微先生北征錄》為抵禦外侮而作,所言皆當時軍事上的實際問題,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軍事思想。他崇尚黃老道家好生惡殺之說,規勸皇帝不要輕易興兵。在對於金朝是用兵還是和議的問題上,華嶽主張用武力征伐,不放棄用和議,而和議又要靠強大的武力作後盾。他反對內政不修,國力不足時,去與強大的敵國硬拚。所以,他認為當時南宋王朝沒有金朝強大,提出以和議為緩兵之計,積蓄實力,等待時機,恢複中原。
華嶽特別重視賢才在治國禦軍中的作用。他還公開指出,南宋兵敗國弱的原因就是皇帝未得到真正的賢才。針對南宋朝廷不能用賢的實際情況,他提出廣開賢路、提倡賢才自薦、重賞有功之人、因材製用等主張。他也重視人心民意,認為失掉民心,違背民意就會激起怨恨,四麵樹敵。因此,堅決反對擾民,認為擾民是最大的禍害。
華嶽談到對將帥的要求,既提倡輕死賤生,又反對恃勇好戰,提出將帥要與士卒一樣,具有視死如歸的精神。同時,他又要求將帥不可一味鬥勇角力,還要會鬥智賽謀,懂得“不戰之妙”。
在作戰指導方麵,重視敵情偵察。他認為用兵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收買間諜,不了解敵人的實情。隻有召募間諜,設置烽堠、遞鋪等偵察通信設施,及時獲取情報,才能做到有備無患。他針對金朝善用騎兵的特點,提出了以車禦騎,以駑陷騎的作戰方法,具體論述了各種地形條件下的製騎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