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國防新論》(1 / 2)

作者楊傑(1889~1949)字耿光,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外交家。

楊傑出生於雲南大理,自幼家境貧寒,但天資聰穎。1905年,年僅16歲時考入雲南陸軍小學堂,因成績優異,次年被保送到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一年之後,又考取赴日留學生,入日本振武學校學習陸軍。在日期間,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發後,毅然回國,參加推翻滿清王朝的鬥爭。先後任貴州第1騎兵團團長,滇軍第九旅旅長。此後又赴日本學習軍事,192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日本天皇贈予寶刀。1926年,以國民革命軍第6軍總參議身份,參加北伐戰爭,立下了許多戰功。1931年12月,就任陸軍大學校長,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從事軍事理論研究。“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楊傑呼籲加強國防建設抗擊侵略,並加緊軍事理論研究,探索建設中國國防的途徑,力圖改變現狀,建設強大的國防以拯救民族危亡。1933年,日本侵占了東三省後又進攻熱河,他作為第9軍團司令官,指揮3個師在古北口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七七事變”後,受命率中國軍事代表團以“考察實業”名義趕赴蘇聯,會晤伏羅希洛夫元帥,商議向蘇聯購買軍火,改善中國軍隊裝備以抗擊日本侵略。此次出訪獲得了成功,國民政府晉升他為陸軍上將,又任命他為駐蘇大使。1940年,楊傑卸任回國,因他在蘇三年,常與斯大林、伏羅希洛夫接觸,親眼目睹並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在思想上不斷進步,所以蔣介石對他頗為不滿,僅予以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的虛銜,使之閑居重慶。抗戰後期,他積極投身民主運動,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主張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因而受到國民黨迫害,多次遭特務威脅,不得不轉移到昆明,繼續民主運動,宣傳反對蔣介石內戰的思想。1948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他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指導雲南人民自衛軍發動蒙自起義,並參予動員雲南實力派人物盧漢起義反蔣。蔣介石對他非常惱火,必欲殺之而後快,多次布置特務進行暗殺。1949年9月,楊傑自昆明乘飛機往香港,擬由香港轉往北京參加即將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不幸於19日在香港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楊傑一生適逢災難沉重的近代社會,目睹中國遭列強宰割,立誌要振作中國軍事,建立現代國防。為此,他自抗戰前即潛心研究軍事理論,寫過《國防軍事必讀》、《戰爭抉要》、《蒙古騎兵之性質及使用法》、《歐洲各國軍事考察報告》、《兵工業根本建設之計劃》、《現代國防的基本條件是什麼?》、《世界陸軍軍備》等論著。四十年代,又寫了《國防新論》、《軍事與國防》、《孫武子》等軍事理論著作,闡發自己思考積累起來的國防觀點和主張。其中尤以《國防新論》代表了他立足傳統兵學、吸收外國軍事理論精華,建立中國國防理論體係方麵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