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國防新論》(2 / 2)

楊傑在《國防新論》中係統闡述了他的國防理論觀點。關於國防的本質,他認為隻要戰爭存在,就不能沒有國防。因為國家組織在戰爭中並沒有消亡,而是加強了,所以“要是在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之間還有階級存在,要是這種文化還歧視、排斥並企圖消滅另一種文化,要是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還進行著政治的壓迫和經濟的榨取……侵略戰爭在世界上仍舊不會從此消弭的。”“國防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各種力量的結晶體,”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機械化力量的增強,新式裝備的出現,戰爭的總體性更明顯,所以必須從事總體國防建設,才能使國家變成一個強有力的整體。為此,他主張改善政治,以加強社會的組織性,發展實業,增強國防實力,宣傳國防觀念和愛國主義,實行人民國防。總之,國防建設必須同國家其他建設同時並舉,寓國防於國家建設之中。要重視“國防人”的培養,要立足中國現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中國國防,同時,也不可排斥必要的外國援助。

在國防戰略上,楊傑在《國防新論》中提出,中國國防應屬戰略防禦性的守勢國防,麵對敵人的“速決戰略”“閃擊進攻”,應該充分利用“時間與空間”,平時積蓄國力,包括人力、物力、軍事組織及三者的綜合效力,建立穩固的後方基地,拖得時間久了,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反攻,由被動轉為主動。他還提出要以優勢兵力和火力集中打擊敵之的弱點,主張多打一些殲滅戰,反對“徒博戰勝之名”的擊潰戰。認為中國隻要以上述方法,就可以以弱勝強,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楊傑《國防新論》中的觀點,結合了中國當時的實際,適應當時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形勢,所以其理論在當時有很大影響,對於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抗擊侵略,加強國防建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被譽為民國國防理論的代表作,豐富了中國軍事思想的寶庫。

《國防新論》初版由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刊印,時間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一時“洛陽紙貴”,所以次年由中華書局予以正式出版。1947年4月,國民黨國防部新聞局又予重印,由新中國出版社總經銷,僅新中國出版社就先後出了五版,共印行一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