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兵器生產
夏代的兵器多為石、木、骨製兵器,而且主要以民間生產為主。但是,夏代還處於石兵器向銅兵器過渡的初級階段。兵器的形製沒有完全與勞動工具相分離,兵器生產還未形成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在夏代初期和中期,仍以生產石兵器為主,凡有經驗的勞動者皆可製造。因此,官府還不大可能造成對石兵器的壟斷。
夏代的手工業較原始社會也有發展。河南偃師二裏頭文化遺址,發掘出夏代很多手工業品,有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還發現有冶銅作坊,並出土了爵、刀、鏃等青銅器。經化驗分析,銅器為銅錫合金,比原始社會的紅銅器是一大進步。考古成果表明,夏代已進入青銅器時代。
夏代有冶煉青銅手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為專門生產用於戰爭的兵器創造了條件。隨著冶煉青銅業的出現和發展,製造青銅兵器的生產逐漸興起。從出土情況看,最為普遍的青銅兵器有戈、刀、戚等。青銅在古代是一種貴重金屬,用它製作兵器,反映了夏代統治階級對強化國家機器,加強軍隊實力的重視。同時也表明,凡是在生產領域出現的與軍事有關的新成果,很快就會在軍事經濟領域產生作用,為戰爭提供新的手段。
除青銅兵器製造以外,對軍隊裝備影響較大的是車和甲的發明。
古籍記載:“奚仲作車。”“奚仲生吉光以木為車。”表明車是由夏人發明的。車在夏代既是一種民用交通運輸工具,又能作為兵車用於作戰。據說夏王啟對有扈氏作戰時,就使用了兵車。夏代的兵種主要是步兵。車發明並裝備軍隊之後,車戰逐漸發展起來。到夏代末期,已有一定規模的發展。商湯滅夏時,曾投入數十輛戰車、幾千步兵。甲是根據戰爭的實際需要發明的。少康中興之後,夏王杼為鞏固中興事業,出兵進攻東夷。由於東夷軍隊善射,杼為減少傷亡,發明了防身的甲。軍隊裝備甲後,戰鬥力增強,杼指揮軍隊一直打到東海,使夏王朝得到鞏固。
夏朝的軍事生產管理機構
史籍記載:“夏後氏官百。”在夏朝的官吏中,有牧正,車正,庖正及六卿等許多官職。在生產力低下的夏王朝,官僚體製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官員常常是兼管民事、軍務、財政。這些官吏構成了夏朝政權的實體,行使著統治的職能,也承擔著軍事生產方麵的任務。如執掌畜牧的官員叫牧正,負責造車的官員叫車正,管理膳食的官員叫皰正。這些官員在組織軍事生產、保障軍事需要方麵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軍隊中執掌經濟工作的官員,在夏代已開始設置。《周禮·夏官》所說“挈壺氏”就是其中之一,史載:“掌挈壺以令軍井,挈轡以令舍,挈畚以令糧。”說明這就是當時負責糧食、駐屯、飲水諸事務的官員。當時,夏王朝的設官分職並不完善,這種設置反映了統治者對軍事生產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