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樂於付出,舍己助人:放下自私(1)(1 / 3)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會有些本性顯現出來,比如:人性的自私、計較、狹隘等等。隻顧自己的所想所得,不管別人的想法,隻求得自己的快樂;其實當別人都在痛苦當中,自己真的能獨善其身,依舊很快樂嗎?佛法有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在佛經裏,以自己的放下,來成全他人的事例有很多,這種“但為眾生的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大慈大悲,不僅簡簡單單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種崇高的誌向!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不求一定要割肉刮骨、舍生取義來救助別人,但至少可以以寬廣的胸懷來容納別人,心中不僅僅有自己,他人的位置也應有所保留。

1.財富身外之物,幸福源自於愛

從前,有個吝嗇鬼,很富有,不但舍不得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對自己也很刻薄。整天吃粗茶淡飯、穿破衣爛衫。要是有朋友來家裏做客吃飯,他就會提前幾日不吃不喝,為朋友來吃喝的東西能盡量的少浪費。不如自己就和自己過不去,就會心疼的要命。

這個吝嗇鬼有個鄰居,雖然錢財不是很多,但對待朋友很是大方,從不舍不得,自己在家也是天天吃魚嚼肉。吝嗇鬼看到後,心裏也開始不平衡起來,覺得自己比這個鄰居富有多了,為什麼他每天的生活要比我好呢?那麼多財寶,我還怎麼苦巴巴的緊著自己,這是何況呢?於是,他終於狠下心來決定大吃大喝一頓。殺了雞,取了米,然後再一個人偷偷駕車去荒郊野嶺解饞。

佛祖本就知道他是個吝嗇鬼,忽見他今日這樣的反常,於是決定和他開個玩笑。於是,佛祖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條流浪狗來到了吝嗇鬼的身邊,轉來轉去討食吃。吝嗇鬼發現狗後恨不得把雞骨頭都吞進肚裏,怎麼可能給狗吃呢。但狗一直都向著吝嗇鬼搖頭擺尾,口水一直不停的流啊流。

吝嗇鬼實在無奈,就想著為難它一下,順便給自己找個理由不給狗吃東西,於是說:“你若能四腳朝天,在半空中停留片刻,那我就給你點吃的。”話音剛落,那條狗便騰空而起,四腳朝天。吝嗇鬼被嚇了一跳,沒想到它真的可以做到,隻好勉強地扯下一點雞皮給狗吃,但這心裏又是一萬個不樂意,於是他接著說:“這樣吧,雞皮我先給你留著。如果你能讓你的兩個眼珠掉下來,我就連皮帶肉都給你吃。”

剛說完,隻見狗的兩個眼珠“啪!啪!”都掉在了地上。吝嗇鬼開心極了,心想:這下好了!你沒眼睛,就看不到我了,我就可以一個人獨享美食了,於是端起飯盤和雞,換了個地方,吃起了自己的美味。

他剛走遠,佛祖變成了他的樣子,趕著他的車子到了他家。進門後就吩咐家丁:“不管是什麼人,都給我攆出去,今天誰也不見。還吩咐把所有的財產分給當地的窮人們。

等他吃完他的美味後,心滿意足地回到原來的位置時,發現車子也沒了,一下就著急壞了。四處尋找,終究沒有找到,傷心欲絕地步行回了家。剛到家門口,就被攆了出來,任憑怎麼解釋,自己的家丁都承認他是本家的主人。還被亂棒打得半死。隻好癱坐在自家的家門口的栓馬石上。這時,佛祖有變化為一個僧人,走到吝嗇鬼麵前,雙手合十,問道:“施主為何成了這樣模樣?”

“我被人戲弄了,家財也蕩盡了。”吝嗇鬼愣愣地說。

“這樣子啊,施主,恕我直言,你還是不要那麼拚命地攢錢,不舍得吃,不舍得布施給窮人,哪天離人間去,反倒成了餓死鬼。錢財乃身外之物,多了反而會給人帶來很多煩惱和禍害。你說呢?”

佛祖的話讓吝嗇鬼如夢方醒。隨後,佛祖把他的家產還給了他。至此,他了一向的舊習,還時不時的救濟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我們生活中,像吝嗇鬼這樣的人也不少見,在他們看來:“錢是我辛苦所得,為什麼要拿給別人用呢?”這是因為他們不懂的一個道理。“幫助他人就是一種仁愛之心。就像一顆種子,不把握季節播種子,錯過生長時機,再好的種子也開出不花,結不了果。

有一個人清早出門,看見有三位老者正坐在他家門口聊天,聽了一會兒,覺得他們的話很有道理,於是決定請三位老者進屋坐,順便自己也能學習下。於是他走上前真心邀請,結果三位老者言拒絕了。這個人感到很難理解。於是問老者們原因。其中一位老者指著他的兩個同伴說:“他是財富,那個是成功,我是愛。你覺得我們哪個最重要,就請我們哪個進屋喝茶做客吧。”於是這個人想了想說:“那就請愛進來吧。”愛老者剛進門,財富和成功兩位老者也相繼進了屋。這個人用很疑惑的表情看著財富和成功兩位老者,財富老者看出了這個人的疑惑,於是給他解釋到:“我們兩人一直是跟著愛的,愛在哪裏,哪裏就有我財富和我的同伴成功。”

靜品禪心:錢財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財富往往是讓人迷失本性的誘因之一。所以,佛家提倡布施,要求將錢財施舍給那些更需要的人。給需要的人布施就是將愛、將溫暖帶給他人,更是一種善行。因而,布施者常常能得到社會和他人的尊重和認可,這就會讓他的事業愈發的順利,財富更加的充足。

2.善行一無所求,隻為普度眾生

從前,有個心地善良,經常行善積德的國王。他叫伯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