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齊國孟嚐君是有名的養士相國。他待士向來都很真誠,有個具真才實學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叫馮諼很受他的感動於是決心終身為他效力。一次孟嚐君想派人去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敢去,馮諼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隻是問了一句說:“催討回來的錢,如何處置需?”孟嚐君說:“你看著家裏卻什麼就買點什麼!”
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窮困潦倒,大家得知他的到來均嘖嘖有怨言。於是,他召集了邑中所有老百姓,對大家說:“孟嚐君得知這裏的百姓生活困苦,我是特意被派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律作廢,利息也免了,孟嚐君還讓我把債券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夥兒的麵,燒毀它,從今以後,沒有任何債務!”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所有債券當眾燒毀。薛邑的百姓沒有想到孟嚐君是個如此仁義的人,無不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後,盂嚐君問他討回錢財的去處時,馮諼說:“不但錢沒有討回來,借債的債券也燒掉了。”孟嚐君聽後很是不高興。馮諼就對他說:“您不要不高興,那點錢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算什麼,同時您不是讓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就給您買了回來。”
盂嚐君疑惑的問道:“什麼東西呢?”
馮諼說:“那就是‘義’啊。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一批數不盡的財富呢!”
果然,數年後,孟嚐君被人譖讒,相國不保,隻有他的封地薛邑可回。薛邑的百姓聽說孟嚐君回來了,恩公回來了呀,全城出動,夾道歡迎,無不表示堅決擁護他,跟著他走。孟嚐君至為感動不已,至此真正體會到馮諼當時說的“市義”的苦心。這就叫“好與者,必多取”,意思是說:“小的損失可以換取大的利益。”
靜品禪心:佛家講無私的奉獻,在點亮他人的燈的時候,自己會變得更加明澈。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我們至少明白,“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道理。有了付出才會有回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回報的付出,也沒有無付出的回報。”
6.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寬德禪師有很多的弟子,在眾多弟子中中有一個總是不能認真參禪打坐,領悟禪理。經常趁晚上的時間,偷偷爬過院牆去外麵遊玩,剛開始寬德禪師對此事也一無所知。
直到一天晚上,寬德禪師四處巡視,發現牆角有一張高腳凳子,牆角有凳子,肯定有原因在這裏,仔細想想,應該是有人外出或者,外麵的人從這裏進去,於是禪師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自己順手把凳子移開,然後自己站在原來放凳子的地方,等待結果。
深夜出外遊玩的學僧以為還像往日一樣,神不知鬼不覺的平安回來了,得意洋洋地哼著小調興衝衝地回來了。依舊還像往常一樣,跳上圍牆,踩著“凳子”進了禪院。剛下來就覺得不對勁!今天的“凳子”怎麼這麼軟,還有些不穩呢?回頭一看,師父在那裏,他剛剛是踩著師父的頭下來的!
學僧驚惶失措,深怕師父責罵。嚇得一聲也不敢出。
然而寬德禪師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微笑著對學僧說:“夜深氣重,別感冒了,趕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吧。明日的早課一定不要遲到啊!”說完就向自己的臥室方向走了。
事後,寬德禪師對這件事情絕口不談,整個禪院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
從此以後,全寺一百多位學僧都認真學禪,再也沒有一位學僧偷偷出去遊玩了。
每個人都會犯錯,對於別人的錯誤,有時候嚴厲的斥責並不是最聰明的辦法,也許此時無聲勝有聲,順其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更好的效果產生。
有個姑娘因為家境貧寒,年齡很小就退學了,費了好大的勁才找到一份在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店裏來了一個30歲左右的顧客,衣著破舊,滿臉哀愁,這樣看上去不像是有錢人,而且他還用一種不可企及的目光盯著那些高級首飾。這讓這個姑娘很不安。
說也巧,就在這會兒,店裏的電話響了,姑娘一著急就不小心把一個碟子碰翻,6枚精美絕侖的鑽石戒指散落在了地上。她很慌忙地撿起了其中的5枚,但第6枚怎麼找也找不到;了。就在這會兒,她看到剛才那個30歲左右的男子正向門口走去,姑娘頓時意識到戒指被他拿走了。
當那位男子正要開門走人時,姑娘柔聲地叫道:
“對不起,先生!”
那男子便轉身過來來,兩人相視無言。
然後男人先開口:“什麼事?”男人問,他臉上的肌肉都在抽搐,再次問道:“什麼事?”
“先生,這是我的頭一份工作,家裏貧寒的很,這份工作是我很不容易才得到的,想必您肯定有過這樣的感觸,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說。
男子久久地審視著姑娘,終於一絲微笑浮現在男子的臉上。他說:“是的,確實是這樣。但是我能肯定,你可以在這裏幹得很不錯。我可以為你祝福嗎?”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姑娘。
“謝謝您的祝福。”姑娘立刻也伸出手,兩隻手很友好的握在了一起。姑娘用十分柔和的聲音說:“我也祝您好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