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完子舍身保齊國(1 / 1)

春秋末年,齊國大夫田成子獨攬了齊國大權。由於田成子上台的名分不正,所以國內怨氣很大,外部諸侯不服。

終於有一天,越國借口田成子謀逆篡權,出兵攻打齊國。田成子一聽慌了手腳,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對策。幕僚們的意見分歧很大。有的說:“越國來犯,實屬欺人太甚。我國雖兵力尚弱,但可以全民動員,共同抗敵。”有的說:“時下國內人心浮動,如果傾城出動,恐怕難得民心,難以服眾。”有的說:“大王何不效仿他國,割讓幾個城池給越國,或可免動幹戈。”

田成子覺得上述建議都非破敵良策,因此陷入苦惱之中。正在這時,他的哥哥完子獻計說:“我請求大王準許我率領一批賢良之士出城迎敵,迎敵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戰敗,不僅戰敗而且一定要全部戰死。惟有如此,才能退越兵,保齊國。”此語一出,滿座皆驚。田成子也感到迷惑不解,問道:“你為什麼要帶一批賢良之士出城迎敵?”

完子回答說:“王弟剛剛擁有齊國,老百姓還不知道你的治國本領,甚至有人說你是竊國大盜、無能之輩,所以老百姓不一定為你賣力氣。隻有那些認為齊國蒙受了恥辱的賢良之士,才願意冒死迎敵。”

田成子又問:“為什麼要戰必敗,敗必死呢?”

完子答道:“越國出兵無非是在諸侯麵前抖抖威風,撈個‘正義’的名聲。他們知道現在就吞並齊國是不可能的。我帶賢良之士,出兵迎敵,戰而敗,敗而死,這叫‘以身殉國’。越國見殺死了大王的兄長,‘教訓’齊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況且,越國知道齊國尚有這樣一批視死如歸的勇士,必然有畏懼之心。所以,越國軍隊在我們死後定會班師回國。”

田成子邊聽邊流淚,他為兄長的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為挽救齊國,他隻好聽從了兄長的意見。果然不出完子之所料,在越國軍隊殺死包括完子在內的一批賢良之士以後,立即撤走。齊國終於轉危為安。

在這個故事裏,完子在權衡利弊之後,果斷做出了以身殉國的決定。完子用李代桃僵的辦法,使齊國避免了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