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郤至善察敗楚軍(1 / 1)

公元前575年4月,晉厲公聯合齊、宋、魯、衛四國攻打鄭國。楚國是鄭國的盟友,立即出兵支援。雙方的軍隊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相遇。

當時,楚鄭聯軍共有兵車530乘,將士9.3萬人;晉軍先期到達鄢陵,有兵車500乘,將士5萬餘人,而宋、齊、魯、衛的軍隊還沒有到達鄢陵。楚共王見諸侯各軍未到,就想乘機擊潰晉軍,因此命令大軍在晉軍大營附近列陣。

晉厲公率眾將登上高地觀察楚軍列陣情況,並研究決戰計劃。晉將大多懼於楚鄭聯軍的兵力優勢,主張堅守不戰,以待友軍來到。晉軍中軍主將欒書在仔細觀察敵陣後,發現楚鄭軍士氣不佳,認為幾天之後,楚鄭聯軍必然疲乏,因此也主張等待友軍來到後再出戰。惟有新軍副將邵至在觀察了敵陣之後發表了主戰的意見。

穀阝至說:“根據我的觀察和掌握的情報來看,楚鄭聯軍有四個致命的弱點,立即出擊,定能獲勝。第一,楚軍人數不少,但老兵多,這些老兵行動遲緩,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第二,鄭國的軍隊一團糟,到現在還沒有列成像樣的陣勢,這說明他們缺乏訓練,不堪一擊;第三,兩軍都在喧鬧不止,沒有一點臨戰的緊張氣氛;第四,據我所知,不但楚鄭兩軍協調不好,就是楚軍內部,中軍和左軍也在鬧意見。

穀阝至說得有理有據,晉厲公和眾將都讚同穀阝至的建議:立即發起進攻。

將軍苗賁皇原是楚國人,對楚軍很熟悉,乘機獻計道:“楚軍的精銳全在中軍,隻要能打敗他的左、右兩軍,再合力攻打中軍,楚軍必敗。”

晉厲公接受了苗賁皇的建議,命令晉軍首先向楚右軍和鄭軍發起猛烈攻擊。戰鬥開始後,晉厲公的戰車忽然陷入泥沼中,進退不得,楚共王遠遠地看在眼裏,親自率領一支人馬殺奔而來,企圖活捉晉厲公。不料,“螳螂撲蟬,黃雀在後”,晉將魏穀阝早已發現楚共王的企圖,一箭射去,正中楚共王的左眼,楚共王拔箭,連眼珠都帶了出來。楚軍見楚共王負傷,軍心浮動。這時候,晉厲公的戰車從泥沼中掙脫出來,晉厲公指揮晉軍掩殺過去,楚軍以為諸侯四國的軍隊已經趕到,陣勢大亂,紛紛後撤,一直退到潁水(今河南許昌西南)南岸方才停止,當天晚上就班師回國了。

晉軍以少勝多,論功行賞,邵至立下首功。晉厲公獎賞眾將士後,在鄢陵連飲三天,而後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