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逢謝女,嫋嫋相思調(1 / 3)

城南逢謝女,嫋嫋相思調

謝池春慢

繚牆重院,時聞有、啼鶯到。繡被掩餘寒,畫閣明新曉。朱檻連空闊,飛絮知多少?徑莎平,池水渺。日長風靜,花影閑相照。

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秀豔過施粉,多媚生輕笑。鬥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歡難偶,春過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

《謝池春慢》是張先自製的一首慢詞,其詞牌名在《全宋詞》中堪稱有一無二。這首慢詞,極能體現子野之風骨神韻。

“謝池”出自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據說為了寫這首詩,謝靈運苦思冥想了一整天卻毫無收獲,直到夢見族弟謝惠連,居然夢中得句“池塘生春草”。謝靈運極為驚奇,感歎道:“這句詩以我之才是寫不出的,這分別就是神功天語啊!”但也許不完全是神功天語。謝靈運對謝惠連的才華一向讚不絕口,曾說過,隻要與謝惠連談詩論文,便會靈感泉湧、妙語驟得。沒準兒,這“池塘生春草”一句也是謝惠連在暗中啟發。自此,“謝池”便成了思念的美譽,人們將美好的思念喻之為“謝池之憶”。

謝靈運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謝玄之所以聲名鵲起,是得力於曆史上那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淝水之戰”。東晉軍隊以八萬主力擊敗了前秦八十萬大軍,作為主要的指揮者之一,謝玄可謂出盡了風頭。當然,還有一個人,雖說並未帶甲出征,但其運籌帷幄之功更在那些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將士之上,這便是謝玄的叔父謝安,淝水之戰的幕後推手。

謝玄不光有勇有謀,其文采亦有稱道之外。當他還是一個少年時,謝安曾當著一班小年輕的侄子們發問,為何你們的父兄要讓你們參與複雜多變的政事,讓你們過早投入到社會的大熔爐裏,其真實用意卻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呢?別人一時答不上來,謝玄卻朗朗然說道:“這就好比芝蘭玉樹,人們總是希望它能生長於瑤階華庭之上。”謝安對此欣賞不已。但更令謝安欣賞的,卻不是侄子中的哪位佼佼者,而是一個名為謝道韞的侄女——謝玄的姐姐或妹妹。某個下雪日,謝安一時詩興大發,曾出題征續“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道韞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而大得謝安歡心。

從謝安到謝玄、謝道韞,再到後來的謝靈運、謝惠連,謝氏家族,堪稱芝蘭滿室、玉樹盈門,一個個都稟風雅、擅文辭,令世人好生羨慕。謝道韞後來嫁給了“書聖”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凝之子承父業,在書法上也不無造詣,隻因父親聲名太盛,對照之下,未免顯得有些平庸。再者又娶了個才華超群的妻子,可憐的王凝之愈發黯然失色了。“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謝道韞對夫君的評價實在刻薄了一些。但後世卻並未因此批評謝道韞的倨傲無禮,恰恰相反,對這位詠絮才女,人們的喜愛之情從來不曾冷卻。《世說新語》對謝道韞的形容是“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可知謝道韞不但富於才思,且風度極佳,神采照人。這樣的一位才女,不知滿足了多少人對於理想伴侶的設想,尤其是那些錦心繡腹的文士。

唐代張泌《寄人》詩雲:

別夢依依到謝家,

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隻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將夢中人的居所稱為“謝家”,這謝家當然不是指謝道韞的家,而是以此借喻夢中人是位才貌不減謝道韞的窈窕淑女。雖然與她分別了,但詩人即使做夢也會回到故地。盡管故地也沒有尋見她的身影,但曲曲小廊,空庭春月,仍一如既往地飄蕩著她的氣息。佳人何處,誰惜落花?

好了,且讓我們回到《謝池春慢》這首詞吧。這裏的謝池,其實是將“池塘生春草”的典故融入了“別夢依依到謝家”的意境,中有深情,耐人思尋。《綠窗新話》記載了此詞的源起:“張子野往玉仙觀,中路逢謝媚卿,初未相識,但兩相聞名。子野才韻既高,謝亦秀色出世,一見慕悅,目色相接。張領其意,緩轡久之而去。因作《謝池春慢》以敘一時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