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探索軍事第一(8)(2 / 3)

熱氣球運動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歐洲開始興起,到90年代末2000年初中國才剛剛興起這項運動。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約有20000個熱氣球。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幾乎每天都有熱氣球比賽或活動。

熱氣球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體育休閑運動,對體力的要求不高,但是如果駕駛熱氣球,須懂得豐富科學知識,如氣象、物理、地理、數學等,對青少年來說,熱氣球又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運動。

第一架滑翔機

在人類征服天空的漫長曆程中,滑翔機是最早實現將人送上藍天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

1852年英國的G·凱利最先製造出不可操縱的滑翔機。1881年,著名的航空科學先驅、德國人李林塔爾,根據前人的經驗和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理論思想,設計製造了人類第一架實用的、可操縱的懸掛載人滑翔機,並親自駕駛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滑翔飛行。它的操縱非常簡單,飛行員懸掛在機翼下麵,靠挪動身體改變重心,以控製滑翔的俯仰、航向和橫側姿態。滑翔機的起飛助跑和著陸全靠飛行員的兩腿。為提高滑翔機的性能,他又進行過2000餘次的實驗飛行。

隨著滑翔機的不斷改進和飛行技術的提高,這種簡陋的滑翔機很快就為帶有操縱機構的滑翔機所取代,並在底部裝上滑橇或輪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滑翔機的操縱方式已與飛機相似,即用駕駛杆操縱升降舵和副翼,用腳蹬操縱方向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型滑翔機曾經用來向敵後空運武裝人員和物資。盡管其載重量比較輕(最重的不超過6噸),由於沒有采用動力,可以利用夜間飛越嚴密設防的戰線而不被察覺。

滑翔機可由飛機拖曳起飛,也可用絞盤車或汽車牽引起飛,更初級的還可從高處的斜坡上下滑到空中。在無風情況下,滑翔機在下滑飛行中依靠自身重力的分量獲得前進動力,這種損失高度的無動力下滑飛行稱滑翔。在上升氣流中,滑翔機可像老鷹展翅那樣平飛或升高,通常稱為翱翔。滑翔和翱翔是滑翔機的基本飛行方式。

滑翔機具有與飛機顯著不同的狹長機翼(即較大的機翼展弦比),機身外形細長,呈流線體。高級滑翔機的機翼展弦比可達30以上,在設計上趨向於駕駛員躺臥艙中,以便減小機身截麵積。機體表麵光滑,甚至打蠟,借以提高滑翔機的升阻比,減小滑翔飛行中的下滑角。人們常用滑翔比(滑翔中前進距離與下沉高度之比)來衡量滑翔性能的優劣。由滑翔飛行的平衡關係可知,滑翔比與升阻比相等。現代高級滑翔機的升阻比最高已超過50。有的滑翔機機翼上還裝有可操縱打開的減速板,用於在必要時增加阻力,或是在著陸下滑時調整下滑角,以便在指定地點準確著陸。動力滑翔機裝有小型輔助發動機,不需外力牽引即可自行起飛,當到達預定高度時關閉發動機進行基本的滑翔飛行。動力滑翔機可提高訓練飛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滑翔機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固定翼無動力飛行器,首先廣泛地應用於航空體育運動,稱滑翔運動,其概念為滑翔員駕駛滑翔機在空中進行翱翔飛行的運動。1907年,德國杜爾姆斯都特高等工業學校的學生,組織了“杜爾姆斯都特飛行運動協會”,揭開了滑翔作為一項運動的序幕。同年,在法蘭克福城舉行了首次滑翔競賽大會,著名滑翔家德國人雷契爾特,駕駛雙翼滑翔機創造了不少滑翔紀錄。1912年,德國滑翔員在菜茵華賽爾柯柏,又創下直線滑翔836米和滯空102秒的紀錄。至1938年,滑翔紀錄不斷刷新,留空紀錄長達36小時35分,升高高度也達到6838米。德國滑翔運動的發展,對美國、俄國、波蘭、日本等國家開展滑翔運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