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3)

“外公,我們還能會朝歌嗎?”禮畢之後,左懷睿看著一臉嚴肅的外公,小聲地問道。

“能,隻要睿兒願意,就一定能回到朝歌,當在此之前,睿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會很艱難,或許會很痛苦,或許會失去生命,睿兒怕嗎?”納蘭子胥輕聲問道。

“有紫嫣媽媽,青陽媽媽和外公在,睿兒不怕。”經過徐州的多日生活,三歲的左懷睿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父母已不在,反而改口稱左懷紫嫣和左懷青陽為母親,雖然失去至親,對於左懷睿來說將是生命中永遠的傷痛,但正因為左懷睿年紀還小,所以無論怎樣的傷痛也會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愈合,直留下一個永不磨滅的傷痕。

“好,這才是我的好外孫,秦王殿下的好世子,但是睿兒你要明白,無論是你的紫嫣媽媽還是你的青陽媽媽甚至是你的外公,都有可能不能陪你走到王業的終點,所以,你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用自己的努力去奪回朝歌城。”納蘭子胥緩緩地說道。

“媽媽也說要睿兒守護紫嫣媽媽和青陽媽媽,但是現在睿兒還太小,沒有武功也不懂軍略,外公你能教我嗎?”左懷睿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納蘭子胥,一臉渴望地說道。

“睿兒既有此心,何愁不能入主朝歌,外公自會將一生所學傾囊交給睿兒,但未防萬一,外公有幾件東西要交給睿兒,睿兒一定要將這幾樣東西好生保管,將來修習有成,雖不能成就絕世英雄,但要為一方之主卻也是不難。”納蘭子胥一邊說著,一邊自房中的暗格裏取出一個檀木作的古拙盒子,打開盒子,幾本泛著墨香的書頁赫然入目。小小的左懷睿還不知這書頁上

連著幾日,這蜀都城裏猛地不太平起來,而這不太平的因由也實在是事出有因,傳言說是本在徐州納蘭子胥麾下的傾國公主一下子進住了諸葛世家,以治病為名其實是暗行招攬諸葛世家為實,而本在蜀都坐鎮多年的諸葛君博也恰恰稱病回到了巴蜀本家,日日與傾國公主相對,這就更坐實了諸葛世家欲叛出定邊王劉氏的企圖,一時,流言飛傳,人心浮動。

不出兩日,年僅十六歲的現任定邊王劉襄在一次次聽到這樣的傳言之後,便已有些坐定不住,趁著早間向母後甘氏問安的時候,不由向甘氏詢問應對之道。要說這定邊王劉襄的生母甘氏雖出生豪門,卻伴隨這劉氏先王多曆戰陣殺伐,素來以明睿沉智為劉氏宗族稱道,便是向不服人的狄夷首領孟起在見過甘氏之後,也曾說道,在蜀州平生隻敬服兩人,一為諸葛君博,其二便是這身居王府的甘氏。

“母後,諸葛丞相多日不返朝堂,難道與徐州納蘭子胥真有牽連?”麵容清秀的劉襄略帶遲疑地問道。

“襄兒,我問你,諸葛世家與我劉氏如何?”甘氏看著處事稚嫩的劉襄不由搖了搖頭。

“諸葛世家輔佐我劉氏百年,靖匪寇,平蠻夷,行土木,善生民,功在蜀州,於我劉氏,好比張良之於漢高祖,若無諸葛世家的盡心輔佐,我劉氏在蜀州絕不會有如此威勢。”劉襄想了想,據實而答。

甘氏見劉襄回答懇切,絲毫沒有為流言蜚語所影響,微微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既然諸葛世家與我劉氏休戚與共,榮辱相關,諸葛君博又豈會因為一介女子放棄諸葛世家輔佐了百年的君侯,而且即便是諸葛君博欲投他主,你認為徐州的納蘭子胥就會對他信任有加嗎?”

“母後一說,襄兒也覺甚是,想諸葛世家在蜀州經營百年,倒是沒有一個九州君侯會輕易信任與他。隻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老師(諸葛君博除總領蜀州軍政外,還兼任定邊王太傅)遲遲不回返蜀都,卻是為何?”劉襄所有所思。

“他在等,等著我劉氏對眼下的危機作出反應。”甘氏眼中猛地精光一閃,顯出了然於心的神情。

“危機,除了些許謠言外,不知母後所指何事?”劉襄見甘氏言之鑿鑿,不由微愕。

“襄兒,你認為數月來,來往蜀州的富豪巨賈真的是來避禍嗎,傾國公主即去巴蜀,徐州便是對我蜀州已有圖謀,難道就隻憑一介女子就能收攬他諸葛世家嗎,母後這裏有幾份密報,你好好看看。”甘氏從寬大的衣袖中緩緩抽出幾份奏報遞於劉襄,劉襄忙伸手接過。

翻開厚厚的書頁,密報上的字沉凝渾厚,透露出奏報之人極強的信心,隻是此刻劉襄根本無暇理會這字如何,一頭紮進了密報的內容中。

“朝歌龍字組來報,元熙元年,隴右巨富陶朱公曾拜訪秦王府,與傾國公主相談甚歡,所談內容不詳。”

“徐州豹字組來報,元熙二年,秦王左懷丹與巨賈萬三千煮酒夜話,共計三日,而後萬三千與陶朱公聯手打通敦煌商道,資產倍增數倍。”

“蜀都鬼字組來報,自陶朱公,萬三千等豪富巨賈來蜀都,共秘密壟斷蜀都鹽,鐵,馬等商行,其中牽涉官員為蜀都牧劉遜,司馬劉用,左將軍黃宇……”

“劍門天字組來報,自傾國公主入巴蜀前三日,納蘭子胥麾下第一劍客獨孤牧野,天雷劍唐霹靂,鬼影兒蕭愁等一眾二十三名江湖高手秘密入蜀,行蹤不詳……”

……

劉襄越往下看越是心驚,額間不由冷汗涔涔,自己身為蜀州之主,看到這樣的密報才發現自己竟然對蜀州每日發生之事一無所知,那些平日裏對自己稱讚有加的宗族大臣暗地裏卻秘密與他人勾結,結黨營私,若非母後早布下通天眼線,怕是哪一日自己身首異處都不知死於何人之手。

“這般逆臣,竟然如此誆騙兒臣,本王若是不殺他們……”劉襄心驚之餘已是怒極,還待再說,甘氏上前一步,“啪“地一個巴掌抽了下來,怒聲道:“襄兒你身為蜀州之主卻對麾下臣子如此無知,待要東窗事發,你便推諉於朝臣,妄想以殺平亂,如此這般,你如何為蜀州之主,他日若母後故去,你又如何能統禦蜀州一地。”甘氏越說越氣,整個身子也不禁顫抖。

劉襄見了,慌忙上前攙扶甘氏,柔聲道:“母後息怒,襄兒知錯了,還請母後以身體為重。”

過了片刻,甘氏長籲了一口氣,穩住了身子,慢慢說道:“襄兒你別怪母後苛責於你,你既身為蜀州之主,便有一身責任,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你若無為政之才,那不若做個鄉野隱士,總好比給敵人身首異處的好。”

“是,母親之言襄兒自當謹記,隻是當下局勢危機,不知母後可有化解之法?”劉襄見母親重新做了下來,暗舒了一口氣,恭聲問道。

“依當下局勢看,納蘭子胥圖我蜀州心意甚堅,我蜀州雖有兵馬十萬,不懼於兵馬攻伐,然我蜀州四麵環山,資源匱乏,多賴商賈之力,納蘭子胥既有陶朱公,萬三千這樣的當世巨賈相助,我蜀州自當暫避鋒芒,靜待時機。從大局看,自先帝薨逝之後,除二皇子左懷信於朝歌稱帝外,其餘諸子皆奔出京畿,擁兵一方,更何況有太師龐虛影,江南明王這樣的狼虎在側,這九州怕是不靖,所以此番諸葛君博遲遲不回返蜀都,便是觀我劉氏決策之力,若我定邊王府渾渾噩噩,行事昏庸,這諸葛世家必棄我劉氏,反之,則全力輔之。所以以下決策關乎我劉氏存亡,襄兒你要好好領悟。”甘氏微頓了下,眼光灼灼地看著劉襄,渾身散發出勃勃英氣,恍如沙場女將,氣勢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