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朝歌。
隆平玉帶的左懷信端坐在金欒殿上,左右兩邊文武百官肅然起敬。三分討伐檄文已經發出,九州震動。左懷信龍顏大怒,著急文武大臣商討對策。朝野上下憋著一股子氣勢,偌大朝堂靜的落根針都清晰可聞。眾人皆知左懷信生性殘暴,生怕一言不悅便引來殺身之禍。
左懷信凝望左右,眼中殺伐氣息彌漫,整個朝堂沉浸在一種緊張的氣氛當中。”你們倒是說句話啊!一個個啞巴啦!三份討伐檄文已經發出,徐州納蘭子胥已經會盟天下諸侯準備討伐京都,各路伐王大軍即日便可成形,眾位可有良策。”
朝野上下並非同心協力,關鍵時刻各自自保,均無良策,誰也不願做出頭之鳥,一向被左懷信倚重的太師,端坐在太師椅上,雙目微閉,仿若朝堂之上所討論的一切均與他無關一般。文武百官皆為太師為首,他不動朝野了無聲響,一時間整個朝堂鴉雀無聲。緊立在太師之後的幽州刺史東方安山,以及兗州刺史岑園卿,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雙手抱臂,目光低垂。隻有新進登基的明霜王左懷信,眉頭緊皺,英武的眉宇間,有重重的憤怒,卻無處爆發,整張臉因為憤怒而憋的通紅。
九州形式不容樂觀,各路諸王擁兵自重,不顧手足之情的明霜王左懷信犯眾怒,極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會盟成型不日大軍將於驚師擒王。太師龐虛影手握重兵,且麾下有徐子敬這樣的能人異士,局勢非常緊迫。左懷信也非等閑之輩,豈能看不出太師之意圖,此人圖謀甚大,當是左懷信心頭大患。雖說明霜王左懷信手中有七十萬精兵,對各路諸侯均有震懾力,其中四十萬大軍在太師龐虛影之手,真正掌握在左懷信手中的,隻有十萬“禦林軍“。天下大亂每個人都有圖謀,無人願意一輩子終於某人,無人願意甘當奴仆。
整整一個上午,早朝到午朝,卻沒有商量出個對策,各位大臣不歡而散。太師龐虛影回到太師府立刻回家謀士徐子敬,兩人密謀至深夜。明霜王左懷信回到宮中,將所有器具砸了個精光,全都是名貴的景德鎮瓷器,在他眼中卻成了發泄情緒的破爛,毫不憐惜。朝歌風雨飄搖,看似平靜的夜晚卻暗流洶湧,王公大臣為謀出路,東奔西走,各自尋找龐大的靠山,太師府的門檻這幾天都被踢斷了,來人一波接一波。
天下諸侯會盟,成了明霜王左懷信的一塊心病,如梗在喉,茶飯皆難以下咽。三封討伐檄文天下震驚,將左懷信推上風口浪尖,而手握重兵的太師卻在這個時候,閉口不言,讓左懷信好生不安,江山危已。
元熙三年三月九日深夜,左懷信派人前往幽州刺史東方鞍山府和兗州刺史岑園卿府傳召深夜入宮,卻被兩人以病身拒之。事已至此,明霜王心中明了,太師以小女為由籠絡王心,手握重兵,挾天子以令諸侯,行那易鼎之事。
然,左懷信也非等閑之輩,尋訪對策,苦乃無謀士,夜派親衛死士在城中暗中布置眼線,深諳有韜略之士收入麾下,做最後的抗爭,情節發展到如此境地,左懷信並非沒有考慮到,隻是沒想到太師心毒如斯,居然用自己的親女兒做鉤,讓明霜王措施不及,雖然單單一女子並不能造成多少障礙,卻太師龐虛影後續做了很多安排,薑還是老的辣。左懷信畢竟年少,無太師龐虛影深慧遠慮。
朝歌城已初定,以明霜王左懷信的名義鏟除異己,為太師前路掃除障礙,不知不覺間左懷信被太師當成刀槍使,落人笑柄,十萬兩黃金懸賞大皇子左懷丹遺骨左懷睿,讓天下人知其暴行,為君不忍,民必疏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左懷信的命運可想而知。一切成了太師的囊中之物,他必會消防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
雲昭帝賓天,後宮嬪妃皆殉葬,其兄隱王左懷天野獨自在棺木前為其守靈,堂堂皇帝駕崩居然沒有子嗣為其守靈,最後來看他的竟然是被其奪取皇位的兄長左懷天野。一襲黑衣銀發披肩的左懷天野,尚武之道,對管理朝政並無此心,一身蓋世修為,震動九州,但他卻之尚武道,對其爭雄之事無半點心思,因此,在這天下大亂,手足相殘之時,也隻有他平靜如常,來其弟屍身前,訴說往事,告慰其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