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一開始以為彼此符合,我們也必定會發現,對方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人,而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人。
這是生命中最大的教訓之一,它告訴我們:你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是和我們一樣重要、一樣獨立的人。如果學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真正明白,整個世界都是由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獨立的人組成的,每個人都同等重要。
緣分 = 娶回“媽媽”,嫁給“爸爸”?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賈寶玉便說:“這個妹妹我見過。
眾人笑他的癡語,賈寶玉就又接了一句:“林妹妹的神情,我好像熟悉得很。
這是典型的一見鍾情,也是戀愛中人最喜歡說的緣分。
一見鍾情是什麼?緣分是什麼? “前世的孽緣”“幾輩子修來的福分”……這是我們用來解釋“緣分”的常用說法。
對於緣分,心理學也有獨特的解釋:緣分的確是在過去修下的,但過去不是前世,而是我們的童年,主要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修下的。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五歲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們的情感基礎也常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媽媽給了我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我們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爸爸媽媽當作愛情的原型,並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如果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很少,我們一樣也容易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隻是情形更加複雜。然而,戀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這就引出了許多幻滅的愛情。案例(一):阿蓮愛上“好爸爸”
阿蓮決定與劉凱結婚的時候,她身邊的朋友們非常吃驚。
阿蓮性格外向,漂亮迷人,追她的男人至少有一個排,有高幹子弟,年輕有為的 IT 公司副總……每個男人看上去都比劉凱的條件要好。阿蓮在戀愛中的手腕也堪稱高明,她將追求者們玩得團團轉,自己卻很少動情。
劉凱則看上去木訥老實,工作努力,在公司裏是好員工;待人誠懇,在朋友們眼裏是個好人。隻是,劉凱屬於不解風情的那種男人,也少一點生活情趣,和阿蓮談戀愛的過程中,幾乎從不獻花,也很少甜言蜜語,很少表達情感。
當時 31 歲的劉凱 自己也 不明白, 阿蓮為 什麼喜 歡他。他 雖然名 校畢業,收入也不菲,但以前從來沒有吸引過漂亮女孩。所以,當阿蓮主動追求他時,他一開始都不敢相信,還以為狡黠的阿蓮是在開他這個老實人的玩笑呢。
當 時 26 歲 的阿 蓮 也 是 名 校 畢 業, 她 喜 歡 他 的 踏 實、 他 的 木 訥。在和別的男人談戀愛時,她很在乎對方浪不浪漫,有沒有生活情趣。但很奇怪,對劉凱,她從不提這些要求,她覺得兩個人單單在一起就已經很讓她滿足了。
他們認識了半年後就結婚了,在婚禮上,阿蓮動情地說,她對劉凱是一見鍾情。
但阿蓮的一些追求者在婚禮上發現了這個緣分的一絲端倪:劉凱和阿蓮的爸爸特別像。不僅長相,還有動作和性格,看上去非常合拍。
在劉凱麵前,她變回了小女孩
顯然,阿蓮在潛意識中將劉凱當成了爸爸。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
男孩子有戀母情結,女孩子則有戀父情結。如果爸爸非常愛自己,女孩的童年過得非常幸福,那麼,等長大後,她就會希望找一個和爸爸比較像的男人,重複她童年時的快樂。我們常說,在戀愛中,男人女人都變成了小孩子。怎樣最容易變成小孩子呢?
對阿蓮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新爸爸”,在他麵前,她輕易回到了孩童狀態。許多追求者條件更好,更浪漫,但在他們麵前,阿蓮不容易變回小孩子。隻有在劉凱麵前,她會自然地變回小孩子,重溫童年。她的童年是幸福的,所以和劉凱在一起,她的幸福感覺也很容易被喚起。
案例(二):嶽東迷上“壞媽媽”
如果說,阿蓮是找了一個“好爸爸”,那麼,前麵案例中提到的嶽東就是找到了一個“壞媽媽”。
幾年前嶽東在他所在的美資公司的一次宴會上,和來自澳大利亞的同事芭芭拉一見鍾情,認識一星期後兩人就決定結婚。此時,嶽東34歲,而芭芭拉36 歲。
嶽東的朋友和同事們都對這次閃電婚姻驚訝不已。嶽東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高大帥氣又不負責任的他不知有多少風流韻事了,公司高層一直對他“兔子常吃窩邊草”的行為不滿,但因為他的工作能力實在出色,所以一直沒有拿他開刀,但也因此很少提拔他。金發碧眼的芭芭拉年輕時很漂亮,但現在36歲的她已頗顯老相。並且,盡管已工作十幾年,她現在仍隻是公司一名普通職員,還有過三次失敗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