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5)(3 / 3)

還有一種常見的“汙染”:男人不能容忍女人比自己“強”。家良說,多數的婚姻關係中都存在著“婚姻戰爭”,雙方無論在戀愛階段多麼愛對方,一結婚後就會有意無意地去搶占“製高點”,控製對方並怕被對方控製。

最近,在筆者參加的一個情感沙龍上,在座的一位男士說,他認為做家務主要是妻子的事情,因為男人比女人更能幹,他給家帶來更高的價值,妻子多做些家務是一種價值補償。

我請他設想,丈夫月入 20 萬元,但工作輕鬆;妻子月入 2000 元,但工作緊張,兩人都愛自己的工作。那麼,誰應該多做點家務?這位男士一開始回答說,男人應該多做一些。但接著又說,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因為“兩人的價值太不平衡了”。當筆者舉出這種“太不平衡”的實際例子後,他說,反正他是不會找一個比他強的妻子。

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輕微但普遍的“把權力規則帶回家”。並且,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在男人身上,因為男人更渴望成功,成功也成為衡量他們價值的標準,而這種衡量勢必要與他人作比較。在外麵不斷與別人作比較已經很累了,難道還在家裏與妻子作比較

解決之道:讓珍惜成主旋律

如何避免將權力規則帶回家呢?

第一,要有明確的意識,將工作和家分開。告訴自己,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第二,不要把工作作風帶回家。可以在家繼續工作,但不要將工作的氣氛帶回家。

第三,保持整個家庭係統的平等。在工作中,必然會有領導。但在現代家庭中,在解決問題時,要有“一家之主”。但在溝通中,應該相互尊重。

第四,讓珍惜成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處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標是解決問題;家庭中,處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與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溫暖,家就更像一個家。筆者認識的一個家庭,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副總,妻子也是一家大企業的高層。在工作中,兩人都很講究領導藝術。但在家裏,他們不談工作,隻談瑣事。 “必須把家和公司分開。”他們兩個都這樣說。

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

愛與分離,是生命中兩個永恒的主題。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分離。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一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而他,則勢必會找一個伴侶,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長大後,他也會向父母學習,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寬廣的世界。

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

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不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對此,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包括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淩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一、糟糕的婆媳關係;

二、嚴重的戀子情結。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那麼一般可以推斷,在婆婆以前的那個“新家庭”中,也曾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而那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讓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對這個婆婆而言,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