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媽媽向女兒道歉
大約自閉了兩年之後,蘇太太才決定給女兒找心理醫生,這已經太晚了。袁榮親說,如果能夠早一點讓心理醫生介入,阿蘭的問題就不會發展到徹底自閉的狀態。
如果能夠早期介入,袁榮親說,他會建議蘇太太向女兒道歉。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因為阿蘭和許多孩子一樣,認為高考失敗是她一個人的責任,畢竟是她在考試而不是母親在考試。
但是,獨自承擔這個終極的否定,實在太痛苦了。所以,阿蘭拒絕直麵這個事實,從而不斷地逃避。
這個時候,如果蘇太太對女兒真誠地道歉,告訴女兒說:“我錯了,我不該用那些錯誤的方式給你製造壓力,我要為這一切向你表達深深的歉意。”
那麼,這樣一來,阿蘭就會感覺到,她不是獨自在承擔這個壓力,也就不會那麼痛苦,從而就能直麵高考失敗這個事實。
做到這一點後,他還會建議蘇太太對女兒說:“你愛我,但我利用了這一點來控製你,我不應該這樣做。現在,我想對你說,你是我的女兒,我愛你,無論你怎麼樣,我都會無條件地愛你。”
當然,道歉隻是開始。如果道歉足夠真誠,做媽媽的接下來一定會遭遇新的挑戰:女兒會指責她,一開始可能隻是零星的指責,但接下來會像潮水一樣洶湧而來。
這個時候,做媽媽的不要做任何自我辯解,而隻是傾聽,讓孩子傾訴,並且告訴孩子:“我很難過,我很抱歉,我不知道你有這樣的想法,我過去一直忽視你的感受,一直不理解你。”
指責達到高峰時,孩子可能會有失公允,會有把所有責任都推給父母的傾向。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仍然不要去辯解,他們最後會發現,這隻是一時的,孩子到了最後經常會號啕大哭一場,然後對父母表示諒解。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袁榮親說,“真誠地承擔錯誤教育方式的責任,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如果想把孩子從高考失敗中拯救出來,他們一定要走出這一步,畢竟,他們的高壓教育方式的確給孩子製造了太多的痛苦,他們要有勇氣承認這一點。”
當父母做出這一點後,那些覺得受到了終極否定的孩子才會有勇氣麵對高考失敗這個事實。
接下來,袁榮親說,他會幫助孩子們重建自己的價值感。他會幫助孩子們理解,高考隻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環節,它雖然很重要,但這一個環節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整個人生的失敗。相反,如果你坦然接受了高考失敗這個事實,就可以真正理性地選擇新的道路,而不是在懊喪和痛苦中度過未來的日子。
家有失敗留學生怎麼辦
麻省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所學府,將自己的孩子送進這樣的學校,應該說是中國家長們頂級的夢想了吧。然而, 畢業於 麻省理 工大學 的郭衡 在 28 歲時自 殺,畢業 於哈佛 大學的鄧琳成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我多年的谘詢經驗中,見過許多個案,也聽過許多故事,都是父母眼中驕傲的孩子在休學或退學後一蹶不振。其中很關鍵的是,父母一開始沒有意識到事情有多嚴重,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孩子的噩夢,從而沒有及時地幫到孩子。
那麼,家有失敗學生,父母該怎麼辦?
鄧琳從哈佛博士跌落成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關鍵是,父母試圖將她打造成一個學習上無所不能的孩子,但卻通過幹涉她一切選擇,向孩子轉嫁了你什麼都做不好的無助感。
自戀與無助的分裂,個人意誌與父母意誌的分裂,絞殺了她的精神生命。一方麵,她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這僅僅限於學業上,而其他方麵,特別是與人際交往有關的方麵,她會發現自己很無能。這種時候,她不知道自己是該繼續維持那了不起的感覺,還是麵對無助,最終導致分裂。
當然,事情的關鍵是如何處理無助,這一點當事人和家長都應有充分的意識。
我曾處理過一些出國留學但受挫後回國的個案,還有一些在國內中學受挫的個案,因此,想強調幾點。
一、孩子心理問題嚴重程度遠遠超乎父母想象,這時的選擇題不是能不能重新留學,圓父母的麵子,而是孩子能不能活下來,精神能不能恢複。
二、孩子這時都需沉睡一段時間,獨自舔傷口療傷,他們通常會選擇關閉房門,自閉一段時間,父母請理解這一點。
三、除非父母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深切地知道了自己是如何傷害孩子的,並向孩子進行了真誠的道歉。否則,不要輕易去叩開孩子的心門,因你勢必會帶著舊有模式闖進去,而這是孩子受傷的根本原因。切記,根本原因不是留學環境,不是孩子承受能力差,而是你們製造了他的痛苦。
四、請不要找並不真正理解孩子的其他親友和孩子談話,除非這個親友能聆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給孩子講道理,讓一切講道理的人遠離孩子的房門——也即心門。任何人要進入孩子的心門時,先請問問自己:你是否懂得他的痛苦,你是否站到他這一邊,若不是,請不要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