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我的知識水平很高,卻考得那麼差呢?
正在思考的時候,一列火車轟隆隆地從我旁邊飛速駛過。因為思考得太專心了,我一開始沒聽到它過來的聲音,嚇了一大跳。凝視它的時候,我忽然茅塞頓開:火車質量再好,也隻有在火車軌道上才能跑得快,在公路上,它就跑不動;你知識掌握得再好,也隻有走上考試軌道才能取得好成績,上不了這個軌道,也拿不到好成績。
暫停學習,鑽研考試辦法
這個頓悟來得太及時了。接下來,我果斷地決定,除了英語,其他所有科目都停止重複學習。
我相信,除了英語,其他科目的知識我都掌握得非常好了。接下來,我首先要專心思考,怎麼能在每一科上“走上考試軌道”。那時,我每天都寫日記,內容幾乎全是思考怎麼考試,且一旦想到方法就立即自己做模擬題進行檢驗,一旦覺得不對就立即改變。
好像差不多用了兩個星期,我就對每個科目怎麼考試都有了很多體會,接下來就是按照這些體會,把每個科目的知識點梳理一遍。這種工作的效果遠遠出乎了我的預料。在離高考還有 19 天的第三次模擬考試中,我的語文、政治和生物都考了全年級第一名,總成績列全班第一。這是我高中三年第一次進入全班前十名。
高考時,我仍考了全班第一,這證明“考試軌道論”和後來的考試方法經住了考驗。
不過,作為考試上的“暴發戶”,我的成績並不能讓我進入我選擇的生物化學係或無線電電子係,最後,我被撥到了心理學係。這是一次命運的安排,我隻讀了一個月的心理學書籍,就喜歡上它,認定這正是我喜歡的專業。
挫折商
這個“考試軌道論”的頓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例表明了挫折的價值。
心理學認為,經曆的多樣性比經曆的單一性更好。順利會幫助一個人形成一個方向的思維,挫折會幫助一個人形成另一個方向的思維。
如果總是一帆風順,那麼一個人的思維就容易陷入單向度思維,對事情的考慮容易片麵;如果一個人總是遭受挫折,那麼這個人的思維也容易陷入單向度思維。最好的經曆就是,既順利過也遭受過挫折,這樣的經曆會幫助一個人形成多向度思維。
所以,在智商、情商之後,心理學家又提出了挫折商。所謂挫折商,就是一個人在應對挫折時形成的一些良性的應對方式,一定程度的挫折可培養一個人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培養一個人的多向度思維,讓一個人考慮事情更全麵。
在北京大學讀大二的時候,一天夜裏,我忽然從睡夢中驚醒,發現同宿舍的同學都擠在窗戶前向外看。外麵,一個全身赤裸的男同學邊跑邊喊“我是北大的,我是北大的”。顯然,他瘋了。後來知道,這是我們樓下數學係的一個同學,上大學前一直在學校裏是成績最好的,但上了北大後,發現自己隻能考中等程度的成績。他無法接受,越來越自卑。在這種心態之下,他已經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結果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有一門數學課沒及格。於是,他一下子徹底崩潰了。
因為過於一帆風順,這個同學的挫折商太低了,這導致他無法承受新的挫折。所以,要珍惜一些學習上的挫折。要知道,一些考試挫折不僅暴露了我們學習上的弱點,讓我們查漏補缺,也可以培養我們的挫折商,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財富。
對我來講,這次挫折直接讓我形成了“考試軌道論”,讓我在高考中受益。從長遠來說,我後來又發明了多種“軌道論”,它們成了我認識世界的鑰匙。無疑,這次挫折大大提高了我的挫折商。
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
“考試軌道論”的頓悟很重要,但怎樣才能跑上考試軌道呢?我當時想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試方法,幾乎每一科都找到了幾個。不過,最重要的是,我有了一個全新的看待考試的角度: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
這個頓悟源自對政治的思考。我是 1992 年的考生,那幾年的考 生都知道,政治的多項選擇題不是考你的知識點,而是像故意難為你,就算把政治書背得滾瓜爛熟,也不知道怎麼做多項選擇題,錯一半甚至更多的選擇題是非常正常的。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題目出得這麼“變態”?考官為什麼這麼出題?最後,我腦子裏忽然間跳出一個意識——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考試,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
這個意識的形成很重要。以前,我和其他同學一樣,總是抱怨政治考試“變態”“沒法理解”“有毛病”,等等。之所以這樣抱怨,是因為自己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將考官視為敵人,視為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但又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但如果換位思考,站到考官的角度上去思考“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為什麼這樣出題”,那麼,敵對的心態就會消失,考官也就不再神秘和高高在上。
如果我是出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