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8)(1 / 3)

前不久,和幾個朋友吃飯,其中三個朋友的孩子都是剛讀小學一年級,他們的一個共同感受是,孩子上學這件事讓整個家庭瀕臨崩潰,所有人的情緒都因為要跟孩子“一起上學”而不同程度地陷入了歇斯底裏的狀態。除非家長能從其中醒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三個朋友中有兩個有一天突然明白,這樣下去不行,於是才多少從這個狀態中脫離了出來。

譬如,他們三個都有如下遭遇。他們每天都收到各個老師的短信,不僅告知你的孩子表現如何,也告知班裏其他孩子表現如何。讀到這樣的短信,他們的心立即揪了起來。

一個朋友說,一次收到短信,看到女兒一科考了 92 分,她想,嗯,還不錯啊,但隨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 98.5 分,她一下子覺得被打擊了,回到家後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兒。

因為不斷這樣教育女兒,女兒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壞,最後孩子奶奶終於受不了了,她教育我這位朋友說,她實在看不出 92 分和 98 分有什麼分別,小孩子很容易馬虎,馬虎一下幾分就沒有了,要是孩子每次都考 98 分、100 分,這才是問題,那時你得擔心孩子的天性到底到哪兒去了。她有點下通牒式地對兒媳說,以後絕不能因為這樣的事教訓孩子了。

婆婆的話很給力,我這位朋友也反思了一下,覺得自己也的確是敏感了,從此對女兒的教訓少了很多,而女兒的壞脾氣立即有了好轉。雖然經常和朋友們聊到現在學校的事情,但幾乎每一次聊這樣的話題都會覺得崩潰,因為總能看到令我震驚的做法。

有時候,我給一些企業講課,說到工作壓力的話題,我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們該覺得慶幸,因為你們的工作壓力很難比得上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你最多早起晚睡,但他們每天的學習時間要遠勝於你,而且根本沒有鬆弛與娛樂的時間。

譬如這三位朋友,他們的孩子不過是讀小學一年級,但每天回到家裏至少要做兩個小時的作業。並且,做兩個小時還是最快的,據他們了解,孩子的不少同學要做四個小時甚至更多。

監督孩子做作業,則成了家庭的噩夢。一個朋友說,孩子沒上小學前,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極少吵架,下班回家後很能享受家庭生活。但孩子上小學後,夫妻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有一天他們幡然醒悟,發現吵架的原因多數都與監督孩子做作業有關,於是決定將監督孩子做作業的事情交給專業機構。

其他兩個朋友也說,他們也做過這個打算。現在很流行這樣的機構,有的是老師辦的,有的是家長辦的,也有很商業性的,就是把幾個或十幾個孩子弄到一起做作業,每個月交幾百乃至上千元就可以。把孩子弄到這樣的機構,夫妻之間就不必因此而吵架了。並且,父母也不會因此而與孩子發生衝突了,圍繞著做作業產生的矛盾,主要放到了這種專業機構裏,孩子可以憎恨這個機構,而不必憎恨 父母了。

這樣的機構估計也可以打“一切為了孩子”的口號。然而,如上的每個環節中,到底有哪一個環節真的是為了孩子呢?這些不過是大人的遊戲,而孩子不幸成為實現大人政績、業績或物質利益的工具,但大人從孩子身上榨取了利益並給孩子製造了難以承受的痛苦後,還強調一句說“一切為了孩子!”這是何等的卑鄙。

他們不是孩子利益的代表,孩子隻是被代表了而已。

一切為了孩子!

家長們也喜歡使用這個口號,好像這也是教育的一個實質。對此,我一個朋友有很經典的說法。她說:

懷孕時,隻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別是怪胎就行;

生下來,隻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別總生病;

孩子逐漸長大,看著小小的他,隻希望他開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進入幼兒園,比較心開始升起,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出色;

從此以後,一發而不可收拾,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別人家孩子更出色一些。

我正在看一本美國人寫朝鮮戰爭的書,作者講朝鮮戰爭前期的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說他是母親的一個“傑作”,母親那麼努力地教育兒子繼承父業,讓他成了既傑出又超自戀的五星上將,不僅是要兒子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更要證明,她這個母親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