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真難受,媽媽不敢回嘴,我也不敢說什麼,隻有讓他罵,直到他自己停下來為止。我的工作很累,每天回到家裏也不能清靜,想搬出去又擔心媽媽沒人照應。大多數時候我是爸爸罵的對象,他總說是我在找罵,是我害了他,我每天都在想,這究竟是不是我的問題呢?
請幫幫我,我覺得自己快瘋了。
阿惠
阿惠:你好!
你有這樣一個爸爸,真是一件無奈的事情。如何處理自己與這樣一個爸爸乃至整個家庭的關係,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許多人處理不好,最終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從而一生都生活在陰影下。幸好,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從而讓自己盡可能地少受這樣一個老爸的不良影響。下麵我們就談談這些方法。
把他的責任還給他
首先,我要強調一點:爸爸這樣罵你,一定不是你的錯!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過,我知道正常的旁觀者會感到莫名驚詫,難道這還需要強調嗎?一個整天無端辱罵妻女的男人,當然是他自己有問題,這難道還需要做什麼澄清嗎?
答案是,的確需要澄清!需要強調!
有太多的案例說明,當父母無端辱罵兒女,並斥責兒女應為他們的失敗、苦惱、憤怒和失控等負責時,他們總是會成功的。
他們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當一個人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必定是非常自戀的,他認為是自己導致了周圍的一切,應該為這一切負責。譬如,一個女孩三歲時,爸爸媽媽離婚了,她會以為,是自己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離婚。相應的,如果身邊發生了好事,小孩子也一樣會天真以為,是自己導致了這種好事的發生。
這種好事壞事都往自己身上攬的特點是天生的,所有孩子都這樣。不過,好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明白,什麼事情真是他導致的,而什麼事情不需要他負責。但糟糕的父母則相反,他們喜歡推卸責任,既自戀又弱小的孩子無疑是最佳對象。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是好的,我們會逐漸地走出自戀,但如果碰上喜歡推卸責任的父母,我們就難以走出這種自戀的陷阱,等成年之後仍然會習慣性地以為,的確是自己不好,所以父母辱罵自己是對的。阿惠,你的情況正是後者。爸爸二十年如一日地責罵你,這使得你一直沒機會從消極的自戀中走出來。不過,你正在蘇醒。你理性上已意識到,爸爸的責罵和指責是沒道理的。
把他的責任還給他!下次他再這樣做,你起碼可以從心裏對自己說一句:這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認識並接受真相
心理健康的基石是直麵自己人生的真相,而不是盲目樂觀。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理自我”就是以我們的過去為基礎的。與弗洛伊德齊名的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則稱,一個人的心理,就是由其所有的體驗組成的。
這些人生的真相,一旦發生,就已注定不可改變。你若想否認這些事實,其實就是在否定自己,我們要學會承認過去,不和過去的任何事情較勁。
阿惠,我想你首先要承認兩個真相:
第一,你的父親很糟糕。
第二,你改變不了你的父親,你也改變不了你的母親。在家庭係統中,你是一個無能為力的小女孩。
承認這兩個真相無比重要。很多優秀女性,就是因為不願意承認
第一個真相,同時總懷著要改造男人的夢想,結果會莫名其妙地愛上 “壞男人”。因為隻有“壞男人”才需要改造,而“好男人”不需要改造,所以她們隻對“壞男人”感興趣。
這種“改造夢想”也是紮根於童年時的自戀。前麵我們談到,小孩子是自戀的,如果爸爸脾氣暴躁,一個小女孩不會認為這是爸爸的錯,相反她會認為是自己令爸爸這麼暴躁。那麼相應地,她會想,如果她做了一些正確的事情,那麼爸爸就會被改造過來,變得不那麼暴躁。不幸的是,小女孩的這種改造注定是無望的。因為,這不是她的問題,而是爸爸自己的問題,所以爸爸當然不會因為女兒做了什麼,而變成一個好爸爸。
一次努力無效,小女孩會做第二次努力。第二次努力無效,她會做第三次努力……這樣不斷遭受挫折,最終她放棄了這種努力。但是,她的這種改造夢想並未消失,隻是被壓抑到潛意識深處了。等長大了,這種夢想就會經常被一個像爸爸的“壞男人”喚起。畢竟,她不再是以前那個弱小的小女孩,她現在比以前有力量多了。於是,她再一次渴望去改造一個“壞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