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中國式家庭(3)(1 / 3)

曬穀場是夢中最生動的一幕。瘋子和幾個三四歲的小孩跳舞,引導出他們強烈的性能量,這能量都形成一個電影《大武當之天地密碼》裏天丹運行時的那種氣場。三四歲的小孩,按弗洛伊德的理論,正處於俄狄浦斯期,剛有了性意識,並且是指向自己的異性父母,而與同性父母競爭。俄狄浦斯期若不能過渡好,會導致種種性問題,常見的是壓抑。

夢中,性能量先讓一個小女孩不安,而後讓曬穀場上的大人恐懼,最終出現了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和尚,才破了這個性能量場。這是夢的結束。也許,這正是我童年的終結。精神病男子所代表著的原始能量,經過種種掙紮,最後,歸一到代表著無欲無求並且無害的小和尚這一經典形象中。

小和尚的形象,確實是我多年來的形象。中學和大學拍的照片,我臉上有一種義正詞嚴的味道,而心中,則是落寞與無欲。這絕非是什麼心靈的力量降服了本能,而是理性的力量壓製了本能。甚至可以說,是理性克製住了生命之水的自然流淌。

概括來說,第三個夢,揭示的是我的原始能量,是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被馴服的。

第二個夢,講的是愛。第三個夢,講的是原始的生命能量。將兩個夢結合起來看,可得出一個結論:若沒有愛,原始的生命能量,會被視為可怕的魔鬼,但若有愛,原始生命能量被照亮,那麼,這就是生命本身。

原始的生命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比多,而溫尼科特則稱為活力。力比多一詞非常有力,而且有一種原始的感覺,但活力一詞更能說明問題。

溫尼科特認為,若有一個高質量的母子關係,兒童的活力會被接納,於是得以伸展。兒童認識到,他的活力不會傷害這種關係,不會被母親所討厭,相反會促進母子關係。於是,他就不必壓抑自己的活力,他的行為,都是很自然地出自內心,都是自發性的,而不是讓媽媽高興。並且,孩子深信,他自發性的行為,是有益於這種關係的,所以就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呈現。

相反,若母子關係缺乏質量,特別是媽媽不能接納孩子的活力,看不到孩子的感受,而希望孩子順從自己,那麼,孩子的活力或者說生命能量之流,就被阻斷了。孩子發現,他的活力,會傷害與母親的關係,那麼,他會發明種種策略來壓製自己的活力。

具體到我自己身上,我沒挨過一次打,沒挨過一次罵,每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父母從不幹預,他們也不會否定我的感受。不過,我患有嚴重抑鬱症的媽媽,沒有精力嗬護我的活力。我最原初的那些活力,也即種種欲求和聲音,對媽媽會是一個挑戰。再大一些,當我帶著活力在世界上——也即我的村子裏——衝撞時,若帶來麻煩,那也會是在村裏處於弱勢的父母難以應對的。

至少,媽媽到現在還會常說一句話——“安靜。別吵了。”她說這些話時都不會使用感歎句,而像是陳述句。

溫尼科特認為,活力是每一個生命與生俱來的,它要向外界伸展自己,索要存在空間。媽媽要肯定孩子的活力,而不是壓製。但流傳的育兒經中,教導父母打擊孩子活力的聲音比比皆是。譬如新浪微博上流傳這樣一段文字: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要訓練他們使其有能力對自己的欲望說不,並且願意順服父母。孩子們要懂得,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們轉的。孩子在年幼時的意誌若沒被降服過,他就會以為他應能得到任何他想要的東西。最終,他就會產生一種受害者的心理:他永遠沒錯,別人要為他的痛苦負責。

這樣的文字之所以產生,在我看來,也是害怕我第三個夢的東西。活力,即力比多,即欲望,源自我們共同的生命之河。如果孩子發現他能通過活力,先與媽媽,而後與爸爸,乃至更多親人甚至整個世界建立關係,那麼,他的活力或欲望就會成為流動的生命之水。相反,若他的活力或欲望總被否定,那他要麼成為我夢中的和尚而無欲無求,要麼幹脆就做一個黑暗的人,讓自己的欲望以黑暗的方式表達出來。

任何一種帶有心靈感應的愛,都可以讓阻斷的生命之水重歸流動,特別是愛情。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體重的心理平衡點,其意思是,若無重大的心理事件發生,一個人的體重會一直保持相對的穩定。對此,我有深切的體會。有十年時間,我的體重一直保持在 120 斤左右,最高不過124 斤,最低不過 116 斤。為了增肥,我試過多種方法,都無效。但有了一段很好的戀愛後,再用以前用過的方法增肥,一個月內竟然長了約 15 斤。

以前雖然知道戀愛讓我體重的心理平衡點得以打破,但不知為什麼。今天再想起增肥一事,我想,是戀愛讓我的生命之水在一定程度上流動起來,而終於滋養了我。

這和三個夢中的道理是一樣的。若第二個夢中的愛得以確認,第三個夢就不會如此黑暗了。

這三個夢是我的大夢。大夢,也即超重要之夢,這種夢意味著,一個人不僅碰觸到了個人最深的無意識,也碰觸到了社會乃至人類的一些共同的無意識。

我想,第二個夢的缺憾和第三個夢的黑暗,也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這有很大的合理性,因為,在一直重男輕女的中國,是沒資格普遍得到高質量母愛的,這導致太多人會有我第二個夢的缺憾,並且更嚴重。因這一缺憾,太多人的欲望隻能藏於黑暗中,而一旦追求欲望時,就以黑暗的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