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開場白不精彩,那是還沒用上這些招!(4)(1 / 3)

13.發問式開場白

發問式的開場白分兩種情況,即“設問式開場白”和“疑問式開場白”。

(1)設問式開場白——引導大家思考。

“親愛的學員們,你們好!(自我介紹)在正式開課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從前,有三個人,要去找一位老師拜師學藝學武功。這三個人經過千辛萬苦才來到老師住處,老師接待了他們,並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你們來學武的目的是什麼?你們的動機是什麼?第一個徒弟說:‘師傅,我之所以來學習武功,是要強身健體。’第二個徒弟說:‘師傅,我之所以來學習武功是因為我長得太胖了,需要減肥。’第三個徒弟說:‘師傅,我來學習武功的目的是,近來我們村莊遇到了一夥強盜和土匪,我需要保護村莊的安全。’各位朋友,您覺得哪一個人會學得比較好呢?當然是第三個徒弟!所以各位,今天,您也走進了這個會場,也來參加這個培訓,您來到這裏是抱著什麼目的呢?我告訴各位,這場培訓的內容相同,可是由於每個人的動機不同,其效果也不同。今天在座的每一個人,我相信你們一定會聽到最後一天。”

這是某培訓師在第一次給學員上課時所做的開場白,為了讓學生們接受“動機不同,效果就不同”的觀點,以此端正學員們的學習目的與動機,培訓師在開場白中結合故事,契合形勢,一步步作出如“您覺得哪一個人會學得比較好”“您來到這裏是抱著什麼樣目的”的設問,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很好地起到了以下效果:引導聽眾主動參與思考,“誰會學習得更好呢”;自己作出結論,“第三個”;在演講者的回答中印證自己的結論。

(2)疑問式開場白——明確主題內容。

疑問式開場白,在演講者提出疑問的同時,要注意向對方暗示自己已經知道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才能給聽眾足夠的信心繼續了解下去。否則,當人們聽了一段時間還沒有見演講者給出答案,且演講者也沒有表現出要公布問題答案的傾向,那會很容易耗光聽眾的耐心,以至於他們不再對這個演講感興趣。大多數聽眾聽演講的目的,是為了收獲知識,而不是收獲疑問,不要在開場白中向大家提出沒有答案的問題。

比如,一個老師在講授《悅納自己》這個課題時,提出:“大家有沒有作過自我介紹?是怎樣介紹自己的?”的疑問,以此來作為自己的開場白,答案雖不直接給出,但是“自我介紹”的疑問卻可幫助大家思考“悅納自己”的主題是否與自我介紹有關。用提出疑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使同學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及努力,在課本及老師的授課中尋找出問題的答案。

此外,甘地在《論不合作》的開場白中也是直接提出問題:“有關‘不合作’,並不是一個問題,你們已經有所耳聞。那麼,什麼叫‘不合作’?我們為什麼要提出‘不合作’?在此,我願意直陳己見……”通過疑問向聽眾提示演講的主要內容及目的是說明兩個問題——“什麼叫‘不合作’”,以及“為什麼要提倡‘不合作’”。由此可見,通過提出疑問的方式往往能使主題更加明確,使開場白重點更加突出、效果更好。

當然,提出問題時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並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對方發問。比如,把要講的大道理分為若幹個問題,然後用問話的形式提出來,這樣一則會引發聽眾的興趣,啟發大家共同思考;二則用以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使人覺得不是在向對方灌輸大道理,而是在共同探討問題。變聽為想,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在拋磚引玉、換位思考中,讓“係鈴”人自己“解鈴”。而這便是疑問式開場白的精髓。

14.謙虛式開場白

使用謙虛式開場白可以達到多種效果,其中最主要的效果是:第一,謙虛作為一種禮節,可以向聽眾傳達尊敬與友誼;第二,謙虛有時可以達到一種風趣幽默的效果。

(1)謙虛可以向聽眾傳達尊敬與友誼。

謙虛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中國人在對待客人時,一向崇尚自我謙虛。比如,有很多中國人都會向客人稱自己為“愚人”、“舍弟”、“晚輩”,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拙荊”等等。關於後者先暫且不論這些謙辭是否有違女權、不尊重女性,更多時候,它們表明了對客人的尊重以及對彼此友誼的珍視。

現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在會晤香港傳媒界高層訪京團時,就在開場白中使用了這樣的開場白:“港澳的事情,內容很豐富。薑恩柱主任(原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曾說過一句話,形容香港是一本難以讀懂的書。他都難以讀懂,對我來說,可能更難讀懂。所以,應該好好地學習,邊工作邊學習。”他在開場白中以學生自居,並用“薑恩柱都難以讀懂香港,我肯定就更加難以讀懂”的“證據”說明自己才在港澳辦待了3個多月,在薑恩柱麵前隻能算初出茅廬的晚輩,這充分表達了他對前輩的尊重,同時也向訪京團顯示了中華文明崇尚自謙的禮儀傳統,表達了對訪京團的歡迎、尊重及友好。此外,王光亞的開場白也體現了中國人普遍的自謙人格概念,充分體現出了他的謙虛風範及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