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永生難忘的日子(2 / 3)

“太康號開往上海!”蔣介石喃喃地說:“上海,再守住半個月也好,半個月……”他還要趕到上海去督戰。

蔣經國隻好出去傳達蔣介石的命令。回來時,他帶回一張報紙,這是21日的《寧波日報》。因為前些日子忙亂,顧不得看報了,這次帶到了艦上。

報紙上刊登有5月20日張治中、邵力子、章士釗、李蒸、劉斐五人致李宗仁的電報全文。後麵還注明:發自北京北京飯店。

“經國,你念一念我聽吧。”蔣介石斜靠在椅背上吩咐蔣經國。

蔣經國念道:“廣州李代總統,何院長賜鑒:和談破裂,為時一月。回憶黃代表季寬返京請示,曾托其轉請政府相忍為國,接受‘國內和平協定’。不幸未蒙采納,重啟戰爭。頃奉召南返,後以中共堅決挽留,並表示將俟新形勢之發展,尚可繼續為和平努力。”

“哼,是他們自己願意留下來的吧。”蔣介石不滿地自言自語,“什麼中共堅決挽留?”

蔣經國又繼續讀下去:“一月以來,同人身在北京,心念南中,求為和平留一線希望,絕不願輕動意氣。故雖迭聞廣播指為扣留,公布函件,漏刪重要詞句,均容忍而未置辯。今共軍南渡,甫及一月,而東南形勢日非,上海孤懸,豈可久守,武漢三鎮既失,浙贛軍事亦成卷籜之勢。大勢已去,人心所向,難期苦撐待變,終恐於事無補,徒苦人民,且禍國家。”

“上海隻要再守住半個月,能把所有物資搶運出來就行了。”蔣介石又喃喃自語。他一邊講,一邊示意蔣經國繼續念下去。

“同人等默察年來國共成敗得失之原因,其主因在政治上而非在軍事。蓋中共積其二十餘年之豐富經驗,深得為民服務之道,而其嚴格之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又保證其上下一致貫徹其主張與政策,因而獲得人民之合作與擁護。同人等與各方接觸,目擊耳聞,知中共對於維護國家獨立,尊重人民生活自由,貫徹其城市政策,扶植民族工商業,確為有目共睹之事實,且亦符合國父革命之理想,決非吾黨過去政策及作風所可企及。”

“宣傳,宣傳!純是替中共作宣傳。”蔣介石火氣上來了,臉孔也由白轉紅。蔣經國用目光征詢父親意見,是否要繼續念下去,但看到蔣介石又似乎要聽的樣子,他就加快了語氣:

“自和平協定公布,黨內多詆為條件太苛,類似迫降,致有‘寧可戰亡,不可敗降’之憤語。然平心而論,則八條固早為德公所承諾之商談基礎,六十四款隻係實施八條之詳細規定。如第一條戰犯名單,完全不提,即為重大讓步之例,並經口頭約定,正式簽署協定時,尚可酌加文字上之修正。同人之愚,以為革命大業,天下為公,已既不能,豈讓能者!今日之事,倘政府昧與人心與大勢,仍繼續作決無前途之戰爭,則惟有僅存之殘局於毀滅,增益其對民族曆史所犯之罪愆。倘能平心靜氣,發揮高度理智,不因少數人意氣權位之私,置大多數人民之生死禍福於不顧,則一轉念間,祥和立現。例如近日上海之戰,外圍據點盡失,尚期憑四困之地,死守到底,則將毀滅此六百萬人民之城市,此豈仁者之所應為,亦豈大勢所可許。”

“別念了!”蔣介石瘦削的胸脯激烈地起伏著,他臉孔已脹紅了。他知道張治中這封電報名義上拍給李宗仁,實際上是給他看的。他站起來說:

“叫機要室拿所有上海的戰報來。”

俞濟時拿來了一迭戰報。

“你逐日念下去。”蔣介石吩咐道。

“是。”俞濟時一件件念下去:

5月12日,共軍三野九、十兵團圍攻上海外圍,瀏河、太倉、昆山、嘉定、平湖等外圍據點均發生激戰。

14日,共軍向我五十二軍防守之獅子林、月湖、楊行、瀏行一線全麵進攻,戰況激烈,共軍損失慘重。上海工商界在國際飯店勞軍,發給五十二軍軍長青天白日旗勳章一枚。

16日,我守外圍之五十一軍、一二三軍放棄陣地。

17日,戰況至為激烈。湯司令調整主陣地部署:浦東地區增加五十四軍之一九八師,與原守軍十二軍、三十七軍、五十軍組成浦東兵團,由五十一軍軍長闕漢騫指揮;浦西地區,由石覺直接指揮;七十五軍守蘇州河以南;五十四軍擔任真如、大場之守備;五十二軍守吳淞要塞,一二三軍及二十一軍一部守江灣。

20日,我守高橋之十二軍受重創。

21日,上海對外航空聯絡中斷,吳淞口受威脅。

22日,以交警總隊接替七十五軍蘇州河陣地,以七十五軍增強高橋方麵之防禦。

“23日,湯司令以五個團的兵力,在金家橋一帶與共軍反複衝殺,傷亡枕藉。共軍攻入蘇州河以南地區。”

什麼?蔣介石待俞濟時讀完,念念有詞地說:這麼說共軍已經攻占了蘇州河以南地區?

“是的。”俞濟時沒精打采地回答。

這時天色已暗,夜海茫茫,海風獵獵,“太康”號兵艦已繞過穿山半島、金塘島、向上海方向駛去。

5月26日清晨,蔣介石乘坐的“太康”號兵艦已駛到了吳淞口外。他急忙到指揮台去眺望。他看到了什麼呢?他隻看見吳淞口兩岸,炮聲隆隆,火光衝天。一艘一艘輪船、貨船、木帆船從交叉的炮火中倉惶地竄逃出來,氣急敗壞地從海上逃遁。

上海,不要說再守半個月,就是半天也守不住了。

“完了,完了!”蔣介石心裏一陣發冷,他連忙對俞濟時說:“趕快發電給湯恩伯、石覺,把部隊趕快撤出來。”

“是。”俞濟時剛要走,蔣介石又叫住他:

“慢!告訴他們:如果船隻不夠,盡量撤退戰鬥和指揮人員,各級運輸部隊、各級勤雜人員一律留下。重武器、車輛、馬匹,要徹底破壞,投入黃浦江中,決不能留給共軍。”

26日下午,石覺在給他的部下五十四軍第八師師長施有仁打電話時,除了傳達蔣介石命令外,還自己補充了一句:

“不必把總撤退的消息告訴交警總隊,你們師在虯江碼頭上船,和七十五軍第六師共乘一條船。”

施有仁命令部隊撤退,自己乘吉普車駛往虯江碼頭。沒有開出多遠,隻見馬路上到處是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他以為是一段街麵被阻塞,隻好下車步行到前麵觀看情況,誰知一直走到碼頭上,都是橫七豎八的車子、炮車、彈藥箱。這時候,解放軍的炮彈已經打到碼頭附近,開車的司機都把車輛丟掉,上船逃命了。施有仁走到船邊一看,自己的部隊還沒上去多少,而船上已上滿了亂七八糟的人,棧橋上也無法擠上去,是兩個勤務兵把他從船舷旁拉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