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留退路密謀外逃(1 / 3)

1949年7月末,雖然下了一場大雨,但福州的氣溫仍是悶熱難擋。市區內到處是街壘、路障和巷戰工事。看不到多少市民,滿目皆是身穿破爛軍裝的散兵和守備部隊。大軍壓境,兵臨城下,整個市區都籠罩在一片大戰前夕的恐怖氣氛裏。

市區中心,麵臨中央大街的一座三層大樓門前,站著一排荷槍實彈、戴著憲兵臂章的警衛士兵,從大樓裏不斷進出著三三五五的國民黨軍官。這就是國民黨福州市綏靖公署大樓,朱紹良和李延年的指揮機構就設在這裏。

朱紹良越來越感到了不妙,搜索部隊和前沿外圍的部隊不斷報來共軍壓境的情報,並且各地守軍也均有來報,把報來的數字統計起來,共軍入閩部隊足有15萬之多,而且這麼快就完成了對福州的包圍,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不可思議。

他找李延年商量研究了幾次,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固守福州的最佳方案。盡管他明白,他手下的那些前沿部隊長官們都一貫喜歡誇大自己正麵共軍的數量,但共軍一向善於集中優勢兵力作戰,這次入閩的兵力絕不少於10萬。而福州守軍全算上也不過6萬多人,其他兩個兵團則又分散守備在福州的側後翼,並沒有形成所謂的一體化防線,把福州市孤零零地突在外麵。如果共軍集中兵力先攻福州,則自己絕無勝算。他越想越覺得他當初那個放棄福州,集中兵力於漳、廈一帶固守的方案是最上乘的方案,那樣就能使防線一體化,3個兵團才能互相策應。可是老頭子不同意,讓他拚死也要固守福州。

前一天,蔣介石為給他鼓勁,還特從台灣派來一個勞軍團,並且給他和李延年帶來一封親筆信:

紹良

吉甫

吾弟:

八年抗戰,全國軍人曆盡艱險,終致驅逐倭寇,獲得勝利。舉國上下莫不歡欣鼓舞,共慶升平之樂,弟等亦是忠勇有功之臣。詎意奸匪喪心病狂,不顧國計民生,以鬥爭翻身之名,全國叛亂,阻礙國家建設,破壞國家統一,置民眾於水深火熱之中,喁喁待救之聲,已是橫塞於天地。勘亂以來,頑匪未止,皆因我軍將士未能以雷霆萬鈞之力以捶擊,更未以金湯百仞之固施殲堵。乃至赤禍千裏,家園拆散,多少父老兄妹,更犧牲在製造階級鬥爭之下,無限幸福情歡,全被奪於窮凶極惡之手。國運更乃是而日非,國土接睡以狼煙。隻要稍存良心血性以記憶,則熱血狂之切恨,實難以忍奸匪之猖獗。凡我總理三民之信徒,均應本黃埔革命之精神,同心同德,矢勤矢勇,必信必忠,勵行總理遺教,服膺黃埔校訓,上下同心,彼此協力,就在閩南戰線上,抱有匪無我,有我無匪之決心,挽狂瀾於既倒,滅寇計以待。要為陣亡官兵複仇雪恥,要為被難之黎民救命伸冤,務望本諸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死力相拚的名訓,激勵將士,固守福州,以挽戰局。

切!切!

中正手啟

朱紹良讀了此信之後,一時間竟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因為蔣介石第一次稱他為“吾弟”,把他當成了心腹,這曾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東西,使他頗受鼓舞。就是這封信象一根繩索一樣,將他捆綁在與共產黨拚死作戰的戰車上。朱紹良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這封信,竟老淚盈眶,周身發熱,立即起身找到了李延年。他為了報答蔣介石對他的厚愛,決心在福州重振軍威,打起精神,誓死拚一陣子。

李延年此刻半躺在床上,屈蜷著身子不動聲色地噴雲吐霧,表麵上似乎完全沉醉在雲霧之中,其實思緒早已飛到了九霄雲外。他與朱紹良不同,他是黃埔第一期的高材生,當時與李玉堂、李仙州合稱“黃埔三李”,是深得蔣校長青睞的優等生。黃埔畢業後,就一直在蔣介石麾下帶兵作戰,在北伐戰爭和曆次的軍閥混戰中,他衝鋒陷陣、屢立戰功,身上的傷痕數不清。那時他英武年輕,雖然身材瘦小,顯得不那麼魁梧有力,但也不失儒將風采,蔣介石曾交給他6個軍的龐大軍團讓他指揮。抗戰期間,他曾率部參加過著名的台兒莊戰役,獨立指揮了潼關保衛戰,殲滅了日軍整整一個旅團,成為抗戰期間使日軍聞風喪膽的幾個著名國民黨將領之一,並榮獲抗日一等勳章。在他從前的戰史中幾乎是全勝的,赫赫的戰功和他卓越的指揮才能,使他步入了蔣介石心腹愛將的行列,他用自己的忠勇報答了蔣氏王朝。在著名的皖南事變中,他與顧祝同、上官雲相密謀策劃,使新四軍的負責人項英敗在陣下,幾乎全軍覆沒。因此,他與後來編為華東野戰軍的新四軍舊部可以說是個老對手了。但自從淮海一役,他恍然猛醒,共軍不可小視,不僅具體戰術指揮無懈可擊,更可怕的是戰略上的勇武氣魄,竟在短短的兩個月裏,吃掉了國民黨全部主力軍團。他的第六兵團,盡管在整個戰役中隻被用作機動馳援部隊,但也被共軍順手牽羊地吃掉二個師,還把他的起家部隊九十六軍的一個主力團打散了。在長江防線的江陰要塞他又丟掉一個軍,幾乎是喪魂失魄地從長江邊撤逃到了福建。經過重新組建、抓丁,雖然從建製上,他恢複了五個軍的兵力,但他明白,真正有點戰鬥力的也不過一個軍,那就是他的九十六軍。而入閩共軍又恰恰是在淮海戰役中威風凜凜、銳氣十足,在渡江戰役中首先攻克他親自精心布防的江陰要塞的陳毅手下驍將——葉飛兵團!對付這個孟良崮一役威鎮國軍、連蔣介石都心驚膽戰的勇將,他李延年僅憑一個九十六軍豈不是以卵擊石?哦,不行了,老嘍,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天下已不是我輩之天下,天意如此,又豈是人力之可為……但福州一役是非打不可,這是蔣介石的最後一塊大陸堡壘,一旦失掉,日後反攻就成了泡影,可要想固守又談何容易。劉汝明這個老滑頭總不願把他的部隊再往前開,單單把他的第六兵團前突在共軍槍口下。胡璉的十二兵團集結在潮汕地區,表麵看,似乎負有重要的戰略任務,其實是老頭子用來督戰的,真的遇到危難,老頭子肯定會把胡璉兵團撤往台灣,而決不會給他派一兵一卒——對老頭子的用兵他李延年領教得夠了。福州一役實在是凶多吉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隻能是死拚一下,報效老頭子了。不過,自己日後的退路一定要首先安排好……能與阿麗安穩地度過殘生吾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