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的意思是當他失勢落難時,劉器之仍然雪中送炭,和他維持很好的友誼;而不像其他人隻在他當了宰相後才來趨炎附勢、錦上添花。這種做人處世的態度讓司馬光很欣賞,所以他特別推薦劉器之出任要職。因為司馬光覺得,這樣的朋友,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當你得勢時,很多人會爭先恐後地來給你錦上添花,但他們很難會被你當成是真正的朋友,甚至會讓你感到厭煩。當你失勢時,因為門前冷落、內心空虛,此時如果有人雪中送炭,專程來問候你,你就會覺得特別溫暖,特別高興,也因而會特別喜歡和看重對方,認為對方是你真正的朋友。事實上,能在你落魄之時還把你當成好朋友的,給你雪中送炭的,往往都是你真正的朋友,因為你們之間是心靈之交,而非物質之交。
真正的朋友,讓你放鬆
友情是心靈的休息地,真正的友情隻能用心體會、用愛感受。
人生如戲台。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後台。前台是粉墨登場的所在,費盡心思化好了妝,穿好了衣服,準備好了台詞,端起了架勢,調勻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渾身解數:該唱的,唱得五音不亂;該說的,說得字正腔圓;該演的,演得淋漓盡致,於是博得滿堂彩,名利雙收,躊躇滿誌而歸。
然而,當他回到後台,脫下戲服,卸下妝彩,露出疲憊發黃的臉部時,後台有沒有一個朋友在等他,和他說一句真心話,道一聲辛苦了,或默默交換一個眼色,這眼色也許比前台的滿堂彩都要受用,而且必要!
人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很重要。後台的朋友,是心靈的休息地,在他麵前,不必化妝,不必穿戲服,不必做事情,不必端架子,可以說真話,可以說泄氣話,可以說沒出息的話,可以讓他知道你很脆弱、很懦弱、很害怕,每次要走入前台時都很緊張、很厭惡,因為你確知後台朋友隻會安慰你,不會恥笑你,不會奚落你。況且,在他麵前你早已沒有形象可言了,也樂得繼續沒形象下去。
真正的朋友,是心靈之交,是良師益友,能雪中送炭,更能讓你心靈放鬆,在你的心疲憊不堪的時候,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如果你擁有這樣的朋友,珍惜吧!
6 幫助別人搬開絆腳石,就是在為自己鋪路
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在生活中,隻要你留心就會發現,幫助別人搬開對方腳下的絆腳石,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幫助敵人,反而幫自己得到了相交一生的朋友。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隻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地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走上一段路後,弟弟換過來挑擔,大哥更能輕鬆地走上一段路了。
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在生活中,隻要你留心就會發現,幫助別人搬開對方腳下的絆腳石,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幫助敵人,反而幫自己得到了相交一生的朋友;以德報怨,不但能很容易地化解矛盾,還能收獲對方的尊重和友善;澆灌對方的瓜田,會結出更甘甜的果實;給別人活路,就是給自己活路;給別人點亮一盞燈,也是在給自己照明前方的路!
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梁國和楚國相鄰,這兩國都出產瓜。梁國人很勤奮地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都長得又大又甜。楚國人卻十分懶惰,很少去澆灌他們的瓜田,所以瓜都長得不好看也不好吃。
然而,楚國的人嫉妒梁國的瓜種得好,常在夜裏去破壞梁國的瓜田,給對方造成了不少的損失。梁國人氣不過,請求當地的縣令宋就準許他們也過去破壞對方的瓜田。
宋就說:“彼此結怨如何了得。何必心胸狹窄到這種程度呢?”他反而命令士兵每晚都偷偷地去澆灌楚國的瓜田。
楚國人十分驚訝有人澆灌他們的瓜田,加以追查,才知道是梁人所為。楚地的縣令把這事告訴了楚王。楚王一方麵很慚愧國人的表現,一方麵也很稱道梁人的做法。從此兩國結下了很好的邦誼。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宋就出人意料的“澆灌對方的瓜田”,感動了楚人,於是就收獲兩國很好的邦誼。試想如果當初宋就采納本地百姓的建議,也去破壞楚國的瓜田,兩國百姓隻會因此結下深深的怨恨,冤冤相報無窮盡,甚至可能引發一場戰爭,到那時,老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劇將不可避免。宋就的轉念一想,結出了甘甜的外交之果。
在遭遇傷害時,如果我們不再針鋒相對地回擊,而是報以友善來澆灌對方的“瓜田”,雙方的感情必定可以得到融洽的溝通,矛盾亦能得到圓滿的解決,人世間也會因此少去很多很人為的災禍!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遇到糾葛時,學學古人宋就,為對方的瓜田澆澆水吧,澆下寬容,必將長出理解;澆下善良,必將長出友愛。
給別人活路,就是給自己活路
在沒有出家前,還是少年的戒癡和尚俗家名字叫靜林。有一次,少年靜林到河邊去釣魚,遇到了一位捕蟹的老人。老人身上背著一個大蟹簍,但並沒有上蓋。靜林出於好心,提醒老人說:“大伯,你的蟹簍忘了蓋上蓋子了。”老人慈祥地看了靜林一眼,說:“小夥子,謝謝你的好意,但是我想告訴你,蟹簍是可以不蓋的,因為要是有蟹爬出來,別的蟹就會把它鉗住,結果誰也跑不了。”
靜林忽然頓悟:有的人不也像蟹一樣嗎,自己找不到活路,也不讓別人找活路。他記起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地方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於是當地的一個小煤礦裏的工人為了逃命,誰也不甘心落後,爭先恐後地往外擠,結果由於坑道口太小,把出口給堵死了,最後誰也沒能逃生,全部遇難。而在附近也有一個小煤礦,當遭遇地震時,煤礦挖掘隊的隊長很鎮定,隻聽到他大聲地喊道:“大家不要擠,一個一個來!”他自己也不急於逃生,而是留在了後麵指揮。結果20多個礦工全都安全地跑了出來,他自己也脫離了陷境。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你不給別人活路,最終將會自斷生路;你給別人機會,其實也等於是給自己機會。
幫助敵人,就是保護自己
戰國時,中山國相國司馬熹很得國君信任,但是國君的寵姬陰簡十分憎恨司馬熹,常在國君的枕邊說他的壞話。怎麼樣才能不這樣坐以待斃呢?想了很長時間,司馬熹都沒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中山國有個叫田簡的智者,他看出了司馬熹的艱險處境,於是悄悄地向司馬熹獻策。
不久之後,趙國來了一位使者。對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來使,小小的中山國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馬熹幾乎寸步不離地陪伴在趙國使臣身邊,生怕有一點怠慢。
一次在宴會上,司馬熹問使者:“聽說貴國擅長音樂的美女很多,是這樣嗎?”使者說:“並非如此。”司馬熹說:“我曾經到過許多國家,見過無數美女,但總覺得沒有人比得上我國的那位陰簡了,她的容貌傾國傾城,儀態婀娜多姿,簡直有如仙女下凡!”
趙國使者記在了心裏,回去之後便馬上把這一情況稟報給了趙王。趙王聽了之後,還未見到陰簡本人,就已經很動心了。於是,趙王派使者到中山國,請求把陰簡送給自己。
陰簡是中山國國君最寵愛的妃子,國君視她為掌上明珠,現在趙王要奪人所愛,他哪裏肯答應。但是,國君又擔心如果得罪了趙王,中山國就會遭到趙國的報複,中山國國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難。正當中山王束手無策之時,司馬熹向國君進諫說:“啟奏大王,臣有一個辦法,既可以回絕趙國,又可以避免我國蒙難。”國君一聽十分高興,忙問道:“你有什麼萬全之策?”司馬熹說:“您可以立即冊封陰簡為王後,這樣就能死了趙王的邪念。”
中山國國君立即照辦。就這樣,中山國保全下來了,陰簡順利地做了王後。司馬熹因力薦陰簡為王後而得到了陰簡的尊重,陰簡從此不再憎恨司馬熹,心中對他感激涕零,司馬熹終於擺脫了困境。
幫助敵人,就能讓你少一敵,而少一個敵人就是多一個朋友。這個由敵人轉變而來的朋友,會比你一般的朋友更對你好!因此,幫助敵人不但是保護自己,更是為自己找到更大的助力。
7 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麵鏡子
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麵鏡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方便,別人也會替你著想,考慮你的利益。學會換位思考,人生將從此煥然一新!
春秋戰國時代,燕國有個叫趙禮的人,他有一塊在路邊的田。靠他田邊的這段路比較低窪,下了雨就要積水,道路泥濘,難以行走。過路人隻好踏著他的田走過去。這使趙禮非常生氣,於是他在田頭上插了一個“禁止通行,違者罰銀兩”的牌子。但行路人似乎視而不見,依然從他的田地裏穿行。他一氣之下,便在低窪路麵和田地中間挖了一條讓人跨不過去的溝。沒想到,這不僅沒能堵住行人踩地,反而由於行人要繞大彎子而踩踏了更大麵積的田地。為此,他常常與行人爭吵不休,總令自己氣得寢食不安。
過了些時候,他的心慢慢地平靜了下來,開始了換位思考,覺得行人總是要走這條路的,誰也不願意走泥濘小道,如果把這條低窪的路修好,行人不就不從田裏過了嗎?於是,他排除了路麵上的積水,挑土填平了低窪路麵,修了一條平坦的小路。打那以後,行人再也不踩他的田了。
佛祖說,別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麵鏡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不為別人著想,別人就不會為你著想;你替別人著想,考慮別人的方便,別人也會替你著想,考慮你的利益。學會換位思考,人生將從此煥然一新!
想讓別人愛你,你得先去愛別人
柳鎮上的淩施主最近非常煩惱,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親人都不愛自己,朋友也不喜歡自己,於是他把自己的痛苦告訴了附近一個寺院的方丈,希望方丈能給自己一些解決煩惱的方法。方丈沒有勸慰他,而是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著山穀喊了一聲:“喂……”聲音剛落,從四麵八方傳來了陣陣“喂……”的回聲。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大山也回音:“你是誰?”孩子喊:“為什麼不告訴我。”大山也說:“為什麼不告訴我。”
孩子忍不住生氣了,喊道:“我恨你。”他這一喊可不得了,隻聽見整個世界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著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孩子說:“孩子,你回去對大山喊‘我愛你’,試試看結果會怎樣,好嗎?”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了“我——愛——你,我——愛——你……”的回聲之中。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故事講完後,方丈對淩施主說,有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太冷漠,不給自己好臉色看,卻不知道你自己是對方一麵最好的鏡子,你對對方笑,對方就會對你笑;你罵對方,對方就會罵你……想讓別人愛你,對你好,你就得先去愛別人,先對別人好。
想讓別人喜歡你,你得先去喜歡別人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
蘇東坡說:“大師,你看我坐在這裏像什麼?”
“看來像一尊佛。”佛印說。
蘇東坡譏笑著說:“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禪師對蘇東坡的譏笑一點兒都不在意,隻是微微一笑。
回家後,蘇東坡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別人也會像大便。”聽了蘇東坡的話,蘇小妹說。
別人是自己的一麵鏡子,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要想得到別人的喜歡,首先你要去真誠地喜歡別人。當你真心喜歡別人時,別人才會真正地喜歡你。
想讓別人對你付出誠意,你得先拿出真心
有一對鄰居,由於上輩人結怨,所以成了仇家。兩家人都覺得很難受,但由於仇怨太深,沒有人能幫助他們從苦惱中擺脫出來。有一天,村裏來了一位雲遊和尚,聽說了這兩家人的事情後,出了一個主意。
他用繩子綰了一個疙瘩,把繩子的一頭藏起來,另一頭露出來,然後作出約定,兩家人誰能先把疙瘩解開,另一方就當著全村人的麵向這家人賠禮道歉。為了占得先機,兩家人日思夜想,都爭著想把這個疙瘩解開。一直過了半個多月,盡管兩家人絞盡腦汁,但誰也拿那個疙瘩沒辦法。無奈之下,兩家人去找那個和尚。和尚微微一笑,說:“問題的症結就在於藏起來的另一個頭上。要想解開這個疙瘩,繩子的兩個頭,缺一不可啊。”兩家人聽完後,恍然大悟,在和尚的調解下,消除了彼此間的仇怨,和好了起來。
別人是你最好的一麵鏡子,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不要等著別人去將就你,你要主動一點。隻有你先拿出真心,別人才會為你付出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