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常和他聊天,對他的生活表示關心,讓他感到尊重;
2.強調責任心,讓他安心工作,承諾未來,給他安全感;
3.給他機會,讓他能夠與別人分享成功的感受。
對宰我這種獵手型人才,孔子是這樣做的:
1.肯定他的思考,對他的分析表示很感興趣;
2.監督他的工作進程,防止無法落實或者過於追求完美造成的延期;
3.避免直接批評他,如果有問題,盡量通過子貢來提醒;
4.表達善意與誠意,這比運用溝通技巧更容易讓他接受;
5.不斷提升自己,必須和他們一樣專業才能獲得他的尊重。
對曾參這種農夫型人才,孔子是這樣做的:
1.多接觸,多給他們出主意、想辦法;
2.鼓勵他們放開手腳工作,因為他們謹慎小心,一般不會出大錯;
3.設定明確的目標,給他們相當的報酬,鼓勵他們的勤勉。
孔子認為,一家公司要想健康成長,船長、獵手、馬夫、農夫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團結在老板身邊,分工協作,既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又能夠優勢互補,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良性發展。
(第二節 問道“德式管理學”)
孔子的公司人員素質雖然很高,但效益卻不太理想。麵對這一難題,孔子經常問自己:
——搞一個小公司,把自己累得像蝦米,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我又不是金瓜葫蘆,怎麼能掛起來光圖好看而不能吃呢?
這麼一大群職場精英卻掙不到錢,可把孔子愁壞了。庫房裏的幹肉庫存量現在急劇下降,經濟壓力很大,如果不是靠商學院的學費撐著,還有學生宿舍的食堂、商店掙幾個錢,公司早就垮了。
孔子逐漸意識到:公司現在麵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生存。要解決生存問題,就必須解決企業發展的方向問題。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麼?公司應該如何運作?這兩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公司就會被拖垮。
孔子和子貢探討這些問題。子貢也沒有什麼高見,但是提供了一個思路。他說東都洛邑有一個管理大師老子,對企業管理很有經驗,不妨向他求教。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孔子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極有可能就掌握在管理大師老子手中。
孔子迫切需要老子的指點,於是,孔子滿懷夢想,駕駛馬車向著老子所在的城市洛邑而去。
問道老子
孔子到了洛邑一打聽,人們都知道老子住在哪兒,紛紛給他指路。在人們的傳說中,老子是個神人,原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曲仁裏人。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更邪門的是,老子的母親懷了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他,一出生就是白發蒼蒼,所以人們叫他老子。
孔子很快就找到了老子的辦公地點。
老子的“大德管理谘詢公司”沒有選擇寫字樓,而是設在周天子的國家圖書館內,很有文化氛圍,乍一看還以為是國家機構,很有公信力。
門人把孔子領進去的時候,老子正坐在地台上,身下鋪著獸皮,似乎是睡著了。
老子的辦公室裏很安靜,牆邊擺放著很多架子,一部部老子參與編寫的企業谘詢檔案都碼放在上麵。
孔子輕輕跪下,連口大氣都不敢出。
老子已經很老了,那些皺紋像水一樣,從他的臉上蕩漾開來。他有一個睿智的額頭,那額頭是鼓出來的,像一個包,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不像孔子的腦袋,長的像個瓢似的。老子的胡須很長,幾乎要拖地了。
孔子正在仰視神仙的時候,老子醒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之為物,恍惚之間,先天地生,不可名狀。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年輕人,你是誰啊?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老先生您好,我是孔丘,字仲尼。
倆人一見麵就有思想交鋒,幸好孔子有準備,沒有丟醜。
——孔丘?好像聽過,你是從哪個地方來的?
——魯地。
——我原來有一個魯國朋友,叫叔梁紇,他也姓孔,你們有關係嗎?
——那是我先父!
孔子心裏一陣激動。
——哦,原來是故人之子。想當年“歡樂穀Party”一別,至今已三十餘年矣。我們哥倆聊得很盡興,臨走的時候,他幫我把牛車從泥坑裏推出來,我送他一套簽名版的《尚書》以為存念,這一切恍如昨日一般。不知書還在否?
——在,那是我的啟蒙讀物。
孔子壓抑著激動的情緒,不動聲色地說道。他早就猜測父親和老子也許有某種關係,今天終於得到了證實。不過,他聽人說過,自己是“歡樂穀”的孩子,所以一提起這事,他就心虛。
——好好好,你是哪個老師教出來的?
——除了我母親,就是自學。
——仲尼,我能幫你做什麼?
——我想學習。
——學什麼?
——管理。
——已經很久沒人和我探討管理了。管理還用學嗎?“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相信無為而治。領導者隻要順應企業發展的規律,不妄為、不亂來,盡情讓員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公司沒有搞不好的。